•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2020年的各省GDP已經揭曉,各大城市經濟總量排名成為熱議的焦點。
    從數據上看,第一梯隊依舊缺乏看點,上海和北京毫無懸念的成為唯二的GDP超過“3萬億”的城市。
    第二梯隊有亮點,蘇州繼深圳、廣州、重慶之后成功擠進了“2萬億俱樂部”;
    所以我們常說的 “北上廣深”并不嚴謹,從新數據上看 “北上廣深重”更恰當,但“2萬億俱樂部”新生的蘇州與重慶還有5千億的差距,勉強稱得上“強一線”
    “1萬億”的賽道被塞爆了,與19年相比,2020年新增5座城市,“新一線城市”總數達到17座。武漢值得所有人瑞思拜,疫情之下經濟快速反彈,排名仍列前十。這個梯隊最大的看點莫過于“北方第二城”天津被南京擠出前十,和長沙超越鄭州這兩個話題,甭管網上怎么辯, “南強北弱”實錘了
    GDP聊完了,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餐飲新一線”。

    01
    什么是“餐飲新一線”?
    舉個栗子,如果以GDP為標準,“北上廣深重”是一線城市
    而放在餐飲行業的角度來看餐飲的一線城市那就應該是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
    僅以連鎖餐飲品牌收入數據來對比
    以下匯總四座城市的部分頭部餐飲品牌,大家先感受以下,僅餐企上市公司一項,四座城市就占據全國餐企上市公司的70%以上。
    僅展示部分品牌信息
    拋開經濟總量不說,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這四座城市無論在品類的豐富度、產業規模、品牌集中度、餐飲上市公司數量、上下游企業數量、行業生態完整性等方面對其他城市相比,都成碾壓之勢。
    或者讓我們再具體點,我們所定義的 “餐飲新一線”是指在口味普適性、產品創新力、品牌影響力、行業規模、資本利用率、餐飲新基建(數字化程度、供應鏈能力等)程度等六個標準下,最能代表中國餐飲創新力和品牌力的城市
    基于這個標準,在GDP1-2萬億區間的17座城市中,誰能入圍 “餐飲新一線”?
    我的答案是:
    深圳、重慶、長沙、杭州(排名有先后)

    02
    首先談談深圳
    深圳有太多的Title,創新之都、中國硅谷,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等等,但長久以來唯獨跟美食不沾邊。在珠三角說起美食,前有順德,后有廣州,建城僅40年歷史的深圳幾乎沒有發言權。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但也正是因為擁有“來了都是深圳人”的氣魄,讓移民城市深圳有了“海納百川”的氣質。天南海北,川湘魯粵,不管是什么菜系,什么口味,都能在深圳找到他的擁躉。
    由于沒有傳統中餐的束縛,加上臨近港澳的優勢,東西文化的交融使深圳成為餐飲品類創新的天堂。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在深圳本土創新品牌中,非中餐、創新品類占據絕大比例
    深圳在四個“餐飲新一線”城市中各項指標最為平均,綜合得分最高。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從近十年來深圳新創的餐飲品牌中,我們還發現了其他幾個特點:
    第一, 品類創新之都
    喜茶的誕生,引流了新茶飲的風潮,奶蓋茶從此成為一個“超級品類”,帶動了數千元的產業規模。不單是喜茶,奈雪的茶開創了“茶飲+軟歐包”的模式;gaga鮮語打造了全時段社交型餐飲成為90后種草的新晉網紅品牌;而胡桃里以“一站式夜生活”的定位解鎖了傳統“酒吧+餐飲”未來發展的新模式。在餐飲創新方面,深圳給打了一個很好的樣。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第二,
    品類多元化
    深圳本土餐飲初創品牌涵蓋中餐、西餐、茶飲、火鍋、鹵味等多品類。品類如此豐富,源自其多元的人口結構。深圳作為傳統的“移民城市”,人口的凈流入率常年排名第二,每年近40萬人,這使得任何品類的餐飲品牌都能“舒服”的找到自己的客群,相較于其他城市,深圳餐飲的多元化優勢無可比擬
    第三,
    跨界創業
    姚姚酸菜魚的創始人姚旻汐和松哥油燜蝦的徐松都來自華為;樂凱撒CEO陳寧來自通信領域,其IT和供應鏈負責人分別來自華為和中興。深圳新創品牌創始人中非餐飲行業出身比例之高,也是其他城市少有的。不同行業背景的人“跨界創業”,視野、格局、學習能力、對資本的開放態度,讓深圳的餐飲行業者顯得與眾不同。
    第四,
    資本助力
    深圳作為全國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餐飲品牌離錢很近,跟資本的互動也更頻繁,而深圳也成為四個“餐飲新一線”城市中利用資本最多的城市。在資本的加持下,品牌快速復制和擴張。
    以新茶飲的雙子星喜茶和奈雪的茶為例,兩個品牌經過多輪融資后加速擴張,門店數量均超過500家,估值均超過百億,而奈雪的茶在農歷大年三十向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請,有望成為“奶茶第一股”,預計市值超過130億。而奈雪的茶上市后所形成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將會帶動更多品牌加速資本化。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第五, 數字化程度高。喜茶又成為標桿,截止到去年6月,喜茶會員已經超過2000萬。依托小程序“喜茶GO”,喜茶已經搭建起國內茶飲最大的會員數據庫和數字化營銷體系。數字化高投入的結果就是,小程序中從下單到預約再到外賣的全場景化,80%的訂單來自小程序(后疫情時代去平臺化,提高毛利意義非凡)。
    而深度用戶運營,標簽化、精準營銷換來的是300%的高復購率,這2000萬會員成為喜茶對抗疫情和步入發展快車道的“超級蓄水池”
    深圳能夠躋身“餐飲新一線”城市首位,還得益于“富可敵國”的經濟實力(深圳GDP與馬來西亞相當)、千萬級的人口、超強的消費力、國際化的視野、創新型的城市產業結構(包括騰訊、華為、大疆等互聯網及高科技企業)、多元的飲食文化和源源不斷的人口凈流入(2019年人口凈流入率超過8.8%,且以年輕人口為主)。正是這些“無法復制”的因素使深圳擁有匹敵上海、北京一樣的實力,其他三城暫無實力battle。
    但深圳也并非完美,最大的軟肋就是“飲食文化”,主流中餐講究的是 “文化與傳承”,這點深圳“缺陷明顯”。不管是跟同省的廣州、順德(廣府粵菜的發源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的四個中國“美食之都”之一)比,還是跟重慶、杭州和長沙這些千年古都比,都顯得“底氣不足”。
    雖不夠老,但足夠新”,深圳的餐飲創新精神做到了傳承有序。紅荔村創始人袁錦華作為深圳餐飲老一代的標桿在提攜晚輩方面不余遺力,而喜茶創始人聶云宸作為90后新銳餐飲人的代表后生可畏,一老一新兩代人,讓我們看到了深圳餐飲人背后的務實、創新的獨特魅力。
    03
    然后是重慶
    看到這個排序,估計不少重慶朋友會不服。論GDP與深圳相差不大;論人口重慶3000萬比深圳+廣州還多;論飲食文化,作為下河幫川菜的代表,重慶江湖菜根紅苗正,更別說重慶火鍋在江湖上舍我其誰的地位。城市魅力自不必提,網紅之城、3D魔幻之城,氣質這塊也都被重慶拿捏的死死的。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咱還先看評分。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重慶在各方面都不差,尤其是在口味普適性和品牌影響力方面更是優等生。火鍋作為中國餐飲第一大品類,重慶的品牌支撐起了的大半壁江山。提起火鍋,重慶就是麻辣火鍋的代名詞。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重慶本土餐飲品牌中,川渝火鍋一枝獨秀
    優勢顯而易見,但問題也很明顯:
    第一,嚴重偏科
    本土餐飲被火鍋“一統天下”(鄉村基是個異類,唯一門店數量超過1000家的快餐品牌),正所謂成也火鍋,敗也火鍋,超強的“火鍋基因”讓重慶缺乏深圳那樣的品類多樣性。
    第二,大而不強
    據相關數據統計,重慶本地有2.6萬家火鍋店,全國第一。但截止到目前,還沒有一家本地火鍋品牌上市,且整體上市氛圍不濃。從規模上來看,重慶本土火鍋品牌僅德莊火鍋進入TOP10,但門店數量也才剛超過600家。所以不論是入榜數量還是門店總數,與成都火鍋品牌相比都不在一個量級,幾乎是被按在地板上摩擦。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第三,創新乏力
    還以火鍋為例,火鍋屬于深紅海,尤其是川渝火鍋,創新異常困難。但作為國民美食,餐飲中的第一大品類,還是吸引著無數創新者入局。巴奴創新了毛肚火鍋,鹵校長帶火了鹵味火鍋,呷哺帶來了火鍋+茶飲的新組合,賢合莊開創了明星IP+火鍋的新模式。但火鍋的創新似乎與重慶品牌絕緣,面對90/00后等新時代的消費群體,一味堅守“正宗”只能逐漸被邊緣化,未來如何引領消費風向,重慶品牌需要給出答案。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第四,重慶餐飲有品類,沒品牌
    據不完全統計,光是“重慶小面”館在渝的數量超過8.4萬家,挺恐怖的一個數字,小面果然是重慶人的心頭愛。每天有超過1260萬碗小面被消費,這是一個年產值超過300億的大買賣,但至今沒有一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小面品牌走出重慶(孟非的小面僅剩幾家,基本也涼涼了),反倒是大量小、散、亂的重慶小面夫妻店充斥著市場。
    重慶江湖菜市場也一樣,除了徐鼎盛等極少數本土品牌之外,兼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品牌寥寥無幾。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重慶餐飲是中國大部分城市餐飲的縮影,標準化程度低、市場意識差、供應鏈投入不足、數字化程度不高,有品類沒品牌、有品牌沒資本,小、散、亂,活力不夠,小富即安,企圖心不強
    重慶本土餐飲的優勢在于火鍋,火鍋的優勢在于品類深度夠但重慶火鍋在突破傳統與思維上有局限,未來需要從空間、菜品、體驗和模式等多方面創新,才能有符合時代的餐飲審美和新表達
    04
    再說下長沙
    去年有兩個新聞火了。一個是網友十一長假去長沙打卡超級文和友,排到一萬多號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另一個是長沙本土奶茶品牌茶顏悅色的省外首店——武漢店,開業當日排隊時長超過8小時登上微博熱搜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跟重慶一樣,長沙也是新晉的網紅城市,更是名副其實的“排號之都”。超級文和友和茶顏悅色作為這座網紅城市的兩個最具代表的本土品牌,不但在行業內成為話題,更成功出圈,成為社交媒體的“當紅炸子雞”。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長沙餐飲品牌特點是頭部過強——600億市值的絕味鴨脖是個異類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先說說長沙餐飲品牌的優勢。
    第一, 創新力。
    從路邊攤到文旅地標,號稱“餐飲界迪士尼”的超級文和友已經開出長沙、廣州、深圳三店,而北京三里屯店和南京長樂店也正在籌建中。當海底撈、西貝等品牌在積極探索“小店模式”的時候,超級文和友卻反向騷操作,把店越做越重,長沙店2萬方,深圳店3萬方,建設中的北京店更是達到驚人的5萬方。
    超級文和友“店中店中店”的模式,是商業地產+餐飲創新下的新物種,這種具有文化屬性的“餐飲綜合體”不但吸引了無數業內人的關注和投資,更引得商業地產圈的大佬們來取經,湖南人“敢為先天下先”的品質在創始人文斌身上顯露無疑。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第二, 品牌力
    據說每個來長沙的人,都會被安利一杯茶顏悅色。來自《第一財經》2020年的“金字招牌”的評選中,茶顏悅色喜提口碑NO.1,是繼臭豆腐,橘子洲頭,岳麓山之后,長沙的第四張城市名片,馬蘭坡人當之無愧的驕傲。
    作為“味顏雙絕”的現象級品牌,憑借著中國古典風的品牌定位,獨樹一幟的品牌審美(旗下產品包括“幽蘭拿鐵”,“人間煙火”、“蔓越闌珊”等,有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趕腳)和營銷(據說每年花費幾十萬去購買名畫的授權,是用真金白銀來踐行“新國風”),加上產品的高性價比,讓奶茶的主力消費群體(18~35 歲的女性)絲毫沒有抵抗力。
    出品講究,“小富即安”的布局(平均50米一家店的滲透力),加上有“人情味”的服務,讓身處深紅海市場的茶顏悅色有了讓人艷羨的龐大粉絲群和可遇不可求的品牌影響力。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第三, 新媒體的運用
    不管是茶顏悅色的360°無死角的顏值,還是超級文和友沉浸式的場景,都讓長沙餐飲成為抖音、小紅書里面的網紅打卡圣地。吃什么已經不重要了,拍的好不好看、有沒有人點贊才最重要。在過去兩年里,長沙頭部餐飲品牌靠著初期社交媒體“低成本、病毒式”的傳播,享受到了極大的媒體紅利
    第四, 明星效應
    當你走出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時,如果看到接機口站滿了舉著手幅的年輕人,莫慌,那是給明星接機應援的粉絲。隨著芒果臺的一家獨大,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成為僅次于首都機場和上海虹橋機場,最容易見到藝人的地方。而《天天向上》、《快樂大本營》則成為長沙本土餐飲品牌走向全國提供了超強媒體展示平臺
    “會玩、愛吃、懂生活”的長沙夜生活文化被年輕人追捧。各種偶像idol經年累月的出現在長沙的各大餐廳,并被粉絲跟隨、拍照、分享到各類社交媒體,最終在強大的明星效應下,長沙的餐飲有了其他城市不具備的網紅氣質和影響力。靠著明星效應的加持,粉絲絡繹不絕的打卡,長沙餐飲在互聯網上有了超強的傳播聲量,其他城市只能望其項背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夸完后就該聊聊長沙餐飲的問題。
    首先,本土品牌走不出長沙,而湘菜“出圈”卻成績斐然
    以麻辣味型為主的湘菜普適性強,在全國有龐大的消費人群,但除了費大廚、炊煙小炒黃牛肉之外,長沙缺少有全國影響力的湘菜品牌,同樣長沙目前也沒有一家餐企上市。火宮殿則逐漸淪為北京王府井小吃街一樣的旅游打卡地,跟真正意義上的美食漸行漸遠。
    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外闖蕩的湖南人卻把湘菜做大(省外湖南人主要集中在廣東,僅深圳就有400萬湖南人,東莞也有60多萬),思鄉情切的湖南人在異鄉卻把湘菜做得風生水起,深圳有佬麻雀、湘當愛、大弗蘭;東莞有湘閣里辣、水墨田塬等湘菜品牌,據不完全統計,僅深圳的湘菜館就有7000多家,數量僅次于長沙
    其次,品類未被有效開發,“外面人”似乎更懂湘菜
    在八大菜系里,湘菜絕對是個寶藏菜系,剁椒魚頭,辣椒炒肉、長沙米粉、臭豆腐等等,不論是正餐還是小吃,在每個細分賽道里深耕都會是巨大機會。但除了文和友、大斌家和黑白電視等幾個品牌之外,走出長沙的知名品牌卻寥寥可數。
    打開北京、上海的大眾點評,搜索湘菜,口碑好、排名靠前的都非長沙本土的品牌,直觀感受就是“外面人”更懂湘菜。餐飲行業競爭激烈,機遇時不我待,長沙餐飲人如果再不動手去深耕品類,且不說湘菜何日能東山再起,眼看著快招就把湘菜給做爛了,去年靠著擂椒拌飯大割韭菜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長沙是塊神奇的土地,一個只有800萬人口的城市,不但有文和友、茶顏悅色,還誕生了“三頓半”和“興盛優選”(一個是文藝青年摯愛的網絡爆款,一個是當下最為火熱的社區團購頭部品牌),簡直就是消費品的天堂。不論快消還是餐飲,都能在這塊土地上生根發芽、旺盛成長,“吃喝玩樂”是長沙人的底色,“敢為天下鮮”是這個城市的氣質,“霸得蠻、耐得煩”,潛力無限

    05
    最后聊聊杭州
    知乎上,杭州正成為“逃離北上廣深”社畜們的下一站首選,他們向往杭州的“人情味”和“幸福感”,在杭州,有西湖、西溪濕地、梅家塢,夠浪漫;有東坡肉、西湖醋魚,夠解饞;還有阿里,通往財富自由的大船。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在餐飲人的眼里,杭州的餐飲跟杭西湖的氣質一樣,在水一方、與世無爭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杭州餐飲品牌中快時尚品牌是中堅力量,新茶飲品牌處于行業第二梯隊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在評分結果出來的時候,杭州在四個城市里得分最低,這有些出乎意料,但仔細想想又在意料之中。
    先說說為什么出乎意料,因為老天爺賞飯,杭州條件實在是太好了
    首先是硬件條件
    位置好,身處江浙滬包郵區,長三角核心城市,區位優勢明顯。
    經濟好,在長三角大灣區里GDP僅次于上海、蘇州,上市公司數量全國第四;由于阿里的存在,杭州被冠以“互聯網之都”的稱號,在中國的經濟版圖里地位顯赫。
    環境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生態環境排名第二,僅次于廈門,煙雨西湖,文青的最愛。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其次是歷史和文化
    5000年的良渚文化,源遠流長的浙菜,龍井蝦仁、東坡肉,叫花童雞、宋嫂魚羹,每道菜恨不得都能有段名人典故,神仙故事,堪稱“最有文化的菜系”。
    最后是人口
    2019年,杭州的常住人口增長量躍居全國第一,光是2020年,就引進35歲以下的大學生43.6萬人,人才凈流入率繼續保持全國第一,這樣的成績讓北上廣深都要艷羨。
    杭州有錢,有人,又有文化,條件好到讓人發指
    聊聊意料之外,杭州的問題。
    1. 缺乏領軍人物,沒有主心骨
    2020年疫情來臨,當看到替餐飲人發聲最多的是束從軒和賈國龍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吳國平的時代過去了
    回想十年前,以外婆家、綠茶、新白鹿為代表的餐飲快時尚品牌崛起的時候,給中餐市場帶來一陣新風,時尚、標準化、品質感、高性價比,引流了餐飲發展的方向,彼時杭州餐飲人風頭一時無兩,吳國平儼然新餐飲人的代名詞,并成為湖畔大學首個餐飲行業學員。而如今,南有聶云宸,北有張天一,與這些餐飲新勢力比起來,杭州的餐飲人還是吳國平,杭州餐飲廉頗老矣,后繼無人。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2. 沒有聲量
    作為“初代網紅城市”杭州這些年近乎神隱,聲量遠不及成都、重慶、長沙。抖音、小紅書作為餐飲營銷的主陣地,我們看到的是成都太古里+小龍坎,吃完文和友再去排隊喝茶顏悅色,洪崖洞邊看夜景邊吃珮姐老火鍋。來杭州呢,除了斷橋上的漢服小姐姐,杭州的美食在社交媒體上難覓蹤跡。
    3. 品類老化
    除了東坡肉、西湖醋魚、叫花雞這些傳統的浙菜單品,杭州這些年再無其他爆款。外婆家的幾個副牌,如uncle 5、爐魚、老鴨集等也沒有掀起更大的波瀾。僅有老字號知味觀在電商上有所發展,杭幫菜在快時尚之后再無新突破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4. 創業文化缺失,動力不足
    杭州貴為中國互聯網之都,年輕人更喜歡阿里,不待見餐飲。杭州緊鄰上海,浙商又富甲一方,很明顯,杭州離錢很近,離餐飲很遠。跟互聯網、金融、外貿、電商這些行業比起來,餐飲太苦,利潤太薄,回報周期也更長,即便條件好如杭州,也難吸引人到餐飲創業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2016年,阿里巴巴西溪園區對面的麥當勞開業(這也是杭州城西的第一家麥當勞),飯點的時候總能排起七八米的長隊,著實讓人難以想象。四年后,杭州人口突破千萬,舉辦了G20,大力發展起數字經濟,城市發展今非昔比。
    盡管如此,與深圳相比,杭州缺少“海納百川”的氣質,國際化也不夠徹底;與重慶和長沙比,又少了“煙火氣和人情味”。除了西湖和阿里,杭州在餐飲上始終缺乏一張金字招牌
    吳國平曾說,未來不急于尋求資本,目前只想做好自己。這種只求偏安一隅,不愿志在四方的保守心態,有種“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強烈既視感,不過倒也挺符合杭州在如今中國餐飲市場中的地位。

    01
    備選城市:西安、武漢、南京、鄭州
    其實在“餐飲新一線城市”的名單里還有四個備選城市讓人糾結,分別是西安、武漢、南京和鄭州(排名分先后)
    論人口,除了南京,其他三城都過千萬;論經濟,武漢最高,南京次之,鄭州和西安稍差一些;飲食文化也各具特色。這四個城市放在一起PK,也是神仙打架。簡單聊下入圍和落選原因。
    先看第一組,西安和武漢
    2018年,抖音上一首《西安人的歌》拉開了十六朝古都西安的網紅之路,永興坊摔碗酒,大唐不夜城和不倒翁小姐姐,更是接力把西安推向社交媒體的C位,并間接捧紅了西安美食。但提起西安餐飲品牌,除了西安飯莊(母公司為上市公司西安飲食),小六湯包(新三板上市)之外,真就再無拿得出手的本土品牌。
    作為碳水化合物愛好者的天堂,西安最不缺的就是美食,確切的是說是主食,不夸張的講,長沙有多少種米粉,西安就有多少種羊肉泡饃。但是面臨著重慶小面一樣的窘境,遍布全國的涼皮+肉夾饃的組合都是以夫妻店的形式存在(魏家涼皮的規模太小,截止去年共400家),有大品類沒大品牌,是西安餐飲最大的問題
    補充一點,個人認為以涼皮肉夾饃為基礎的產品結構,不論是口味普適性還是供應鏈打造的難易度,都是最接近“中國版麥肯”的餐飲模型,所以未來西安餐飲有機會迎來百億市值的上升餐企。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武漢連接南北,扼控東西,九省通衢,這也造就了武漢兼容并蓄的飲食文化。武漢人講究吃,尤其是早餐,還有個專有名詞叫“過早”,熱干面、豆皮、燒麥、蛋酒、糯米包油條、面窩等等,據說連吃一個月都不重樣,難怪蔡瀾把武漢冠以“早餐之都”。
    但武漢本土餐飲品牌除周黑鴨之外,只剩下蔡林記和湖錦酒樓能勉強撐撐門面,且影響力僅限于武漢三鎮。規模小、地域特色明顯、創新乏力、品類老化、品牌弱勢,這些都是武漢餐飲的癥結
    去年小碗瀏陽蒸菜加盟店火爆,而在“萬物皆可蒸”的湖北菜中卻不見有任何品牌跟進,所以湖北菜一直徘徊在主流菜系之外確實是有原因的。武漢餐飲在品類創新上鮮有突破,何時能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值得每個武漢餐飲人深思
    另一個值得觀察的角度,武漢在校大學生人生全國第一,但留漢比例卻從2010年的50%,下降到2018年40%,即便武漢市政府推出大量優惠政策,可人才外流還是不爭的事實。人才和消費者都難留住,武漢要再想想辦法了。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另一組,南京和鄭州
    六朝古都南京有自己獨有的城市底蘊,金陵菜+民國風的黃金組合支撐起了南京大牌檔、小廚娘乃至更多的南京本土中餐品牌,而雞鳴湯包、回味鴨血粉絲湯未來則有機會進入全國市場。但除了南京大排檔之外,其他品牌的存在感相當低
    再說回經濟,南京GDP在省內不如蘇州,在長三角中也屈居第四,更被吐槽為“安徽省省會”,在四個備選城市里,也是唯一的“非國家中心城市”,輻射范圍有限。好在南京人均GDP常年位列31個省會第一,更是全國唯一一個人均消費金額超過7萬的城市,本土餐飲品牌崛起的概率很高。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鄭州“米字型”高鐵布局,地理位置優越,加上航空港,跨境電商排名第五,內陸省份最高。本土知名品牌品類豐富,巴奴火鍋、蜜雪冰城、姐弟倆土豆粉,阿五黃河大鯉魚等潛力十足。但鄭州畢竟是“火車上拉來的城市”,跟其他幾個城市比,飲食文化方面差幾個檔次,燴面、胡辣湯等地域特征明顯的飲食在口味上也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一省養一城,被“催肥”的城市,有規模,但城市氣質卻無法跟成都、長沙、西安相比。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未來餐飲的新浪潮,一定是從口味普適性高和品類最豐富的地方開始,而那些品牌勢能高、離資本最近的城市則更容易成功。深圳、長沙、重慶、杭州,每個城市都自帶光環;西安、武漢、南京、鄭州,每個城市都潛力無限。
    當然衡量一座城市餐飲的強大與否,不能只看幾個頭部品牌,更要關注成千上萬的小店,那些散落在大街小巷的蒼蠅館子嗦一碗米粉,來二兩小面,街頭巷尾的夫妻店支撐起了這個城市“煙火氣”,讓這座城市更有“人情味”
    中國的連鎖餐飲品牌(包括自營和加盟)僅占市場的20%剩下80%的中小品牌發展潛力巨大,未來5年將是中國餐飲品牌的黃金期,越來越多的本土品牌將在標準化、數字化和資本化的助力下進入快車道,千億市值的餐飲上市公司會不斷涌現

    結語:
    經濟、人口、地理位置、飲食文化,是一座城市餐飲發展的必須條件,缺一不可。
    創新力、膽識、產業政策、資本,是城市餐飲未來發展的持久動力,考驗著每一個餐飲人
    后疫情時代,內循環政策下,“吃喝玩樂”將迎來大升級,大發展。城市不可避免在“內卷”下進入“存量競爭”,會加速投入打造城市魅力,吸引更多年輕人口落戶,這其中“美食競爭力”將是不可忽視的“硬實力”。而數字化、品牌力、供應鏈深度,和資本將是所有“餐飲新一線”城市的競技場

    最后,今天是長假最后一天,該回城好好努力了!祝各位餐友事業順心工作如意!

    餐飲新一線城市之爭:深重爭霸,長沙崛起,杭州淪為路人甲

    -END-

    來源 | 頭號餐謀
    整編 | 飲O2O-小貝

    延伸閱讀

    • 從8210億元的春節消費中,我看到了10個新姿勢

    • 餐飲商家“春節不打烊”,如何實現從人氣爆棚到門庭若市?

    • 消費升級浪潮下,餐+酒、下午茶會是下一個風口嗎?

    • 誰說西餐廳不能過中國年?有人玩出了新高度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8700.html

    (0)
    上一篇 2021年2月19日 12:07
    下一篇 2021年2月19日 19:0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