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2020年財報顯示,凈利同比暴跌90%。盡管數據并不好看,但其股價依然堅挺,備受資本市場青睞。
本文轉載自燃次元(ID:chaintruth),作者:曹楊。
3月1日,海底撈發布了一則盈利警告,稱凈利潤同比下降約90%,隨后,相關話題上了微博熱搜。
公告稱,海底撈2019年度的凈利潤為23.47億元,2020年度同比下降約90%。海底撈將凈利潤下降的原因歸于疫情的影響,以及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出現波動。
很多網友評論稱,這是海底撈的又一個壞消息。此前,海底撈剛剛因為部分門店在包間安裝攝像頭而引發爭議。
但對比海底撈上半年財報,我們可以發現,這個盈利警告,并不是一個壞消息,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好消息。
根據財報,海底撈上半年虧損9.7億元,而在盈利警告中,全年凈利潤同比下降約90%,也就是說,2020年度還是賺錢的。按2019年度凈利潤的10%計算,2020年度的凈利潤在2.34億元左右。
這也意味著,2020年下半年,海底撈的盈利至少為12億元。
2019年,全球市場風調雨順,外部沒有任何不利影響。
但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海底撈曾停業長達46天,下半年,全國多地還出現散發疫情,海外疫情則始終得不到有效控制,在這么不利的外部環境下,海底撈取得現在的業績,實屬不易。
業內人士小寬認為,海底撈還能賺錢,非常難得。由于2020年下半年的散發疫情,主要發生在北方,所以,北方的連鎖餐飲品牌受影響較大,有海外店的更艱難。
據了解,海底撈內部,對今年的業績是滿意的,因為外部環境不好屬于不可抗力。一位內部人士稱,2020年沒虧損,肯定不是一個壞消息。
資本市場的判斷也可窺一斑 ,3月2日,海底撈的股價并沒有像很多人預想那樣大跌,全天都比較平穩,收盤跌了0.51%。相比恒生指數跌了1.21%,海底撈的股價算是比較堅挺。
正常情況下,凈利潤暴跌90%,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不是一個好消息。但在2020年疫情這只黑天鵝的影響下,在整個餐飲行業均遭受重創的前提下,就另當別論。
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僅在2020年春節假期7天內,疫情已對餐飲行業零售額造成了5000億元左右的損失。
中信建投曾發布研報稱,疫情估計給海底撈2020年的營收帶來損失約50.4億元,這個數字是2019年海底撈年營收的18.98%。
2020年9月14日晚,張勇在“張磊老友記”中說,“今年,我受傷最嚴重,是九死一生。疫情期間,門店天天不營業,工資又得發,那還得公司來掏啊。”
2020年9月15日,海底撈披露的上半年財報顯示,其在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六個月時間里,公司凈利潤為負9.7億元。

△海底撈2020上半年財報
也就是說,要實現盈利警告里的業績,海底撈必須要在2020年下半年,完成凈利潤12.05億元。
2020年4月23日,海底撈發布2019年的全年業績報告,2019年海底撈全年實現凈利潤收入23.5億元,減去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凈利潤9.11億元,其在2019年下半年的凈利潤收入為14.34億元。
通過對比不難發現,
海底撈在2020年下半年的凈利潤收入,與2019年同期相比,已基本恢復正常。從這個角度來說,海底撈的業績還是可圈可點的。
根據海底撈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新開業173家門店,全球門店網絡從2019年12月31日768家增至2020年6月30日的935家。其中 868家位于中國大陸的164個城市。
根據海底撈的計劃,僅在中國大陸,就要開3000家門店。
一位內部人士表示,在2020年下半年,海底撈依舊開了一些門店,目前門店數量已經突破1000家,但新店的增長發力還需要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
雖然跟同行相比,海底撈的2020年度業績不算差,但其下降趨勢,并不是從疫情開始的。
財報顯示,2019年海底撈全年營業收入265.6億元,盡管比2018年同期增長56.5%,但如果從增長速度來看,已開始放緩。2018年,海底撈的全年營業收入雖為169.7億元,其較2017年的同比增速卻是59.3%。

△圖片來源:海底撈官博
此外,海底撈餐廳的翻臺率同樣是從2019年開始回落。
2019年海底撈財報顯示,餐廳平均翻臺率為4.8次/天。記者查閱公開數據得知,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海底撈在中國內地的翻臺率依次為4.0次/天、4.5次/天、5.0次/天、5.0次/天。
也就是說,2019年成為了海底撈自2015年以來,首次出現翻臺率下降。而這一數字到2020年上半年,則降至為3.3次/天。
與翻臺率下降相反的是客單價的上漲。其中一線城市從2017年的98.3元漲到106.1元,二線城市從94.8元漲到99.4元,三線及以下城市則從92.1元漲到94.9元。

海底撈創辦于1994年,從一家夫妻小店發展為市值3600多億元的上市公司,服務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張勇曾表示:
“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態度好點,客人要什么速度快點,有什么不滿意多陪笑臉。”
2011年3月,一本《海底撈你學不會》的書,不僅把海底撈的服務送上了神壇,也讓創始人張勇成為了餐飲創業者中的“一代名師”。其開創的“海底撈式服務”更是一度成為餐飲從業者爭相效仿的對象。
比如,點菜的時候,服務員會提醒你,夠了,不要點太多;你要是戴著眼鏡,服務員會給你準備眼鏡布;此外,還有圍裙,裝手機的透明密封袋等等。據悉,如果是熟悉的客人,服務員還會記住你的消費習慣,包括你喜歡穿拖鞋,或者是頭發太長了,需要扎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
海底撈推出這些服務,是在十幾年前,那時,一般的餐飲店,都不太講究,所以,海底撈的服務讓消費者很驚艷,也贏得了很好的口碑。
Double曾經是一位海底撈的忠粉,不管是同事聚會,還是帶孩子下館子,甚至連和老公約會她都喜歡來海底撈。
“倒不是因為海底撈的味道有多吸引我,而是海底撈對待每一個不同的群體,都會有不同的服務策略。”Double對燃財經表示,第一次帶孩子去海底撈,除了在等位的時候提供常規的小零食,還會在就餐時提供小玩具。如果孩子不喜歡坐寶寶餐椅,海底撈還會提供加厚坐墊,甚至主動提出幫助帶孩子等等,“這些都讓人你覺得很好。”
海底撈的好口碑,對于品牌的增值很大。一位餐飲從業人士說,
海底撈因為口碑好,品牌價值大,可以給商圈引流,所以其議價能力特別強,很多門店的租金都很低,甚至一些門店無需支付租金,這也使其經營負擔小了很多。
讓人遺憾的是,近幾年來,
海底撈不斷爆出負面新聞,讓口碑一傷再傷。
2017年,海底撈被曝光,北京勁松店和太陽宮店后廚臟亂差,甚至有老鼠爬進食柜里。2020年7月,海底撈又接連因“有顧客在海底撈濟南連城廣場店所點菜品烏雞卷中發現塑料”和“海底撈杭州富春新天地店使用的一批筷子檢測出大腸菌群”等食品衛生問題被點名。
近日,“海底撈在包間里安裝攝像頭且未有標識”的消息更是引發熱議。有媒體走訪了海底撈多個門店包間,發現確實安裝了攝像頭,普遍是2個或2個以上。
對此,海底撈回應稱,為保障消費者用餐安全,各門店會結合門店特點安裝攝像頭設備,包括包間;海底撈注重保護顧客隱私,公司對攝像頭管理設有相關制度、流程,同時通過技術手段強化管控,保障消費者權益。
對于安裝攝像頭是否會侵犯隱私,河南豫龍律師事務所律師付建認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包間安裝攝像頭,對消費者來講會實質影響最終的選擇權,如果經營者沒有告知消費者,那么經營者就侵犯了消費者合法權益。此權益不僅是一種接受服務的選擇權,也會間接侵犯到消費者的隱私權。

△圖片來源:海底撈官博
餐廳的包間,設立的初衷就是提供一個相對不被干擾的環境,這種干擾包括環境的嘈雜打干擾與監控實施錄像的干擾。如果包間安裝攝像頭,那么與餐廳大堂無異,只是多了一堵墻。消費者可以選擇放棄或者不放棄包間內的隱私權,但是經營者必須要告知。
“這兩年,像海底撈一樣服務好的餐廳越來越多了,海底撈在味道上并沒有太大的優勢。更何況,海底撈的價格也有點偏貴。”如今,Double也覺得海底撈不是聚餐首選了,對于海底撈出現的問題,她也不再覺得沮喪,“有點粉轉路人的感覺了。”
從翻臺率也可以看出來,這兩年,海底撈對消費者的吸引力確實在下降。

海底撈值多少錢?這個問題,從它上市以來,就一直爭論不休。
2018年9月26日,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開盤即大漲超10%,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收盤有所回落。
之后,海底撈股價在爭議中步步攀升。
今年2月16日,海底撈股價創出歷史新高,達到85.8港元,公司總市值一度超越4500億港元。
隨后,股價開始回落,截至3月2日,海底撈市值3630億港元。
主營單一,是一個重要的分歧點,根據財報,海底撈的主要收入來自于餐廳經營,2019年全年餐廳實現營收258.89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為96.3%。
因為疫情,海底撈主營單一的風險被凸顯,一旦不能營業或客流量減少,就會大幅虧損。但一位業內人士對燃財經表示,以服務起家的問題也暴露得很明顯了,客人的意見對海底撈太重要,比如,2020年4月,海底撈想通過漲價來沖抵成本的增加,但因為消費者意見大,只得道歉并降回原價,這不符合正常的市場規律。這些問題,都要求海底撈必須盡快開拓新品(容易建立新價格體系),增加產品溢價。
海底撈在2020年上半年財報中寫道:2020年上半年,我們繼續推進門店的智能化,致力為顧客提供標準化、個性化的服務。截止到2020年6月30日,我們已經在3家門店裝備了智慧機械臂,23家門店采用了【千人千味】智能配鍋機,亦在全球餐廳中運用了958臺傳菜機器人與385部【小美】電話機器人,IKMS智能廚房管理系統、門店要貨系統也在不斷更新迭代。
2018年10月28日,海底撈首家智慧餐廳正式在北京開業。2020年9月,燃財經曾前往探店,發現智慧餐廳其實更多的只是噱頭。用餐客人也并沒有對“智慧”二字表示出興趣,可以說和普通門店用餐差別不大。
《成都商報》也曾寫道海底撈傳菜機器人“平均移動速度接近人類正常行走速度”,加上遇到障礙物時的反應速度,“實際運力恐怕難以滿足海底撈顧客需求”。
其實早在智慧餐廳之前,海底撈也曾嘗試過智能化,如讓顧客直接在桌面點單,但由于需要通過頂層投影來實現,其在技術上并沒有實現根本的革新。
2020年8月,海底撈旗下的“十八汆”一口氣申請注冊了“林小滿”、“秦小賢”、“飯飯林”、“笑飽福”、“包包暖屋”5個商標,經營狀況涵蓋餐飲住宿、食品、方便食品等類目。
天眼查信息顯示,北京十八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于2019年9月29日完成注冊,是新派(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新派(上海)則是海底撈的全資子公司。
海底撈有關工作人員告知燃財經,公司在鼓勵內部創業的同時也注重多元人才培養,飯飯林、秦小賢兩個品牌是內部員工嘗試的創業項目,目前仍處在探索階段。
近幾年來,海底撈已經打造了諸多子品牌,除了北京的“十八汆”,還有成都的“撈派有面兒”、鄭州的“佰麩私房面”,以及西安的“新秦派面館”等。
2019年3月,海底撈的全資附屬公司Hai Di Lao Holdings Pte. Ltd. 與北京優鼎優餐飲股份有限公司訂立股權轉讓協議,以2.04億元收購優鼎優100%股權。2020年9月9日,海底撈又用1.4億元大手筆買下了“漢舍中國菜”與“Hao Noodle”兩個品牌。
可惜,截止到目前,提到海底撈,絕大部分消費者想到的還都是火鍋。
如果海底撈不能探索出第二增長曲線,資本市場還會像前兩年那樣追捧海底撈嗎?答案是讓人懷疑的。
超級文和友的擴張之路受挫?
海底撈包間裝監控惹爭議
“海底撈要能把我滅了,說明我該死!”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3265099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