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靠手藝和味道取勝的飯店都倒閉了,現在的餐飲怪圈是“會炒不如會買,會買不如會賣。”
飯店已經成了一門純粹的生意了,廚師開飯店,基本上都賠的一塌糊涂。 昨天接到了朋友的電話,哽咽的告訴我他把店關了,說心傷透了,以后再也不開飯店了,也再不上灶炒菜了。
朋友手藝很好,年紀輕輕的當上了一家連鎖餐飲的分店總廚。熱愛烹飪,細心鉆研,他研發的好幾道菜被總公司表揚獎勵并且推發到其他的分店。
年紀大一點以后,攢了錢準備自己創業,投了大幾十萬開了一家店,準備大干一場,卻被市場潑了一瓢冷水。廚師出身的他,在菜品烹飪和創新上沒有一點問題,問題出在了經營上。怪也怪他手藝好,菜品質量沒得說,但是成本居高不下,有幾個菜點菜率一般而且利潤也不高,他卻因為自己喜歡堅決不下架。
有人安慰他生意不好是因為遇上了疫情,我想說沒說出口,疫情只是加速了他閉店的進程而已,真正的原因不是疫情。老實說,我身邊還有幾個朋友也有同樣的遭遇,包括我自己。一個兩個的話可以把責任推給運氣或者地段,但是人人這樣,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我仔細琢磨了很久,終于發現,導致這些事情的原因只是一個簡單的處事哲學。前幾天回公司開年會,在一家大型連鎖餐飲店吃飯,一份大拌菜30多塊錢,上菜后嘗了幾口,發現沙拉醬調的還是挺不錯的。
只不過我中途出包廂接電話,看見了服務員給隔壁包廂上菜的過程,一份大拌菜,服務員端到門口以后,拿起門口桌上的瓶子把沙拉倒在上面,然后進屋上菜,我走進一看是成品沙拉醬,,并不是飯店自己調制的。疫情期間,西貝莜面村天天喊窮,眉州東坡閉店無數,連鎖餐飲遭到重創,為什么這家店還能堅挺,我又印證了自己的觀點。飯店是一個生意場,廚師只是這門生意里的一個環節,不以盈利為目的的飯店終究是開不下去的。
廚師開店,往往會有一個誤區,就是把飯店的重心放在經營菜品上,如果菜品脫離了市場,閉店就是遲早的事情。現在很多店,尤其是連鎖餐飲在資本注入以后,有了更專業的經營之道,從菜單上就能看出一二。
菜單越來越短,這是在去庫存,降成本。
菜單上留幾樣利潤低的主打菜品,用來吸引顧客,做店內引流。
剩下的菜品會隨時更換,更換的標準都是數據說了算,經營一段時間后,把點擊率高,利潤高的菜品留下。點擊率低利潤低的菜品下架,上新菜后積累數據,等到菜單上的大部分菜品點擊率和利潤不分伯仲的時候,一本成熟且盈利的菜單就成型了。連鎖餐飲還會設置外賣菜單,與堂食菜單不同,篇幅有限,不做贅述了。把飯店做成買賣的最典型的就是麥當勞和肯德基,原材料都是買的,制作簡單的熟化過程,而且基本實現半自動化程度,一買一賣賺差價。說了這么多,到底是哪個處事哲學?與人交際,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想一想。人是群居動物,所有一切事務最終就會是與人打交道,包括賺錢。反應在飯店上就是以顧客口味為主,還是以廚師喜好為主。廚師做出一道好菜,色香味俱佳,營養豐富,成本低利潤高,制作簡單,有再多的優點,顧客不愛吃也沒用。
看著身邊一個個餐飲創業的朋友鎩羽而歸,屬實有些不舒服,寫點感悟,希望看到的同行能多一些思考吧。
注意:如果你的餐廳菜品好、服務好、環境好、就是生意不好,請咨詢助理張莉老師微信:7978281
中國餐飲營銷研究院,一切為了更火爆的生意,餐飲老板的貼身營銷顧問,今天是陳叔陪你共同成長的第2588天,堅持,你的進步就能看得見!與高手切磋你才能成為高手。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營銷研究院,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