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8
期
過去一年,大部分餐飲人非常焦慮、壓抑,放眼望去一片哀鴻遍野。然而事實證明,焦慮氣氛帶有一絲欺騙性。
當我們回顧餐飲行業的全年數據時,可能會震驚于餐飲行業的韌性、彈性、靈活性。去年疫情突發時,所有商業活動都跌到了谷底,餐飲行業也不例外。度過了2月份的觸底后,行業曲線立刻高速向上,拉出了一個V字,直到2020年底,反彈都在持續。
與此同時,2020年餐飲企業全年注冊量達到了236.4萬家,同比增長25.5%。除了第一季度的注冊公司量下降13.5%之外,其它三個季度平均每個季度都有60-70萬家新餐企出現。
這意味著什么?
首先,相對于其它行業來說,餐飲行業沒有想象得那么慘,想想旅游,想想會展,想想娛樂業。甚至,受到沖擊更大的行業,會擠出一部分人才和資源到餐飲行業來。2020年明星扎堆開餐廳,有些明星一開就是幾百家,從側面證明了這一點。
其次,餐飲行業應對沖擊的姿態,積極到令人驚訝。去年餐飲人的身段極其靈活,抓住一切機會自救,堂食做不了就做外賣,外賣做不了就做零售。嘴上喊著焦慮,腳下一路狂奔。
甚至能發現一個現象,很多餐飲大佬說的都是反話,當他說焦慮,說不好做的時候,你更要關注他在做什么。有些老板說反對中餐標準化的時候,你需要看看他的企業在做什么,是不是正在做標準化的事情;有些老板說做不下去了,但是卻在積極擴張,迅速地開店。
2020年疫情剛剛爆發時候,整個行業都叫苦連天。看到新聞每天報道又增加多少感染患者,很多人什么也不做,仿佛焦慮成了最大的正事。只有焦慮,沒有行動,是最危險的,如果每天沉迷于指點大勢,今天你大概率不會來到現場。
2020年剛需三件套:
火鍋、燒烤、下午茶
品類是所有餐飲創業者思考的首要問題,我到底要做什么?餐飲老板內參每年都會聯合美團出一本餐飲行業報告,抽出一些數據分析哪些品類正在崛起。
新的報告已經完成,點擊“閱讀原文”訂購。
數據顯示,2020年從需求側呈現出三個現象:第一,火鍋依然是霸主。然而火鍋作為最大的品類,去年增長非常緩慢;第二是燒烤,2020年有很多資本在關注燒烤,因為燒烤的增長非常耀眼,而且是可標準化的品類;第三是飲品,當餐廳無法正常營業的時候,我們看到很多人仍在排隊外帶新茶飲。
從需求側分析,拿我自己來舉例,2020年可能是我吃火鍋最多的一年。因為2020年壓力太大了,一定要通過辣、重口味來緩解壓力。而燒烤是典型以聚會社交為場景的品類,在疫情稍微放松時,很多人會補償性地滿足自己的社交需求,最佳社交場景就是燒烤和火鍋。
一些品類和賽道不太受疫情的影響,因為它們具備外帶屬性、標準化屬性、食品屬性,可以線上下單,門口取走,路上吃掉。飲品就屬此類,還包括許多餐飲人開始關注的餐飲新零售產品。
從供給側分析,火鍋是2020年最大的品類賽道,已經達到強者恒強的階段。2020年火鍋門店數量總體減少,100家以上的連鎖火鍋店門店數在增長,50-100家的火鍋門店數稍微下滑,50家以下的火鍋門店數急速下滑。這就是馬太效應,火鍋賽道正在洗牌。
再看燒烤這個品類,增長非常快,熱度非常高,的確有機會。現狀是頭部品牌太少,燒烤企業連鎖率不足10%。所以這是一個有待升級的賽道,但挑戰也非常大,比如場景、營業時長、翻臺率、復購等等。從品牌突圍的難度上來說,燒烤還是要比火鍋低的。
從品類的創業機遇來講,中餐的機會非常大。大環境是國貨崛起,年輕消費群體不再“崇洋媚外”,對傳統中餐的認同感正在提升。同時中餐品類眾多,品牌升級的機會多,創業的空間特別大。
與此同時,西式快餐在極力本土化,比如麥肯加速推出更多諸如熱干面、肉夾饃等高度本土化的產品。未來中西快餐有可能匯成一個大賽道,競爭會越來越同質化。
對于連鎖品牌和快餐來講,
產品不是主戰場
也許你的熱干面比肯德基的好吃,但是為什么你的營業額永遠也趕不上肯德基?很多人在產品這個戰場上拼殺,然而很多強大的品牌不在這個維度上跟你競爭。更高一階的戰場是效率戰場。
什么是高效率的商業模式,什么是低效率的商業模式?給大家舉個例子,2020年海底撈開出許多快餐品牌。海底撈有強大的供應鏈支撐,有規模效應,直接沖擊到了街邊夫妻店。它把夫妻店當成競爭對手了嗎?一定沒有,但是最終夫妻店會因為海底撈的快餐店死掉。
喜茶的創始人聶云宸表示:產品是由供應鏈決定的。近兩年,在整個餐飲產業,資本投資供應鏈的事件相當多,同時,頭部餐飲品牌無一例外都具有強大的供應鏈。
因為供應鏈重要,大家都在找供應鏈,做供應鏈,所以內參推出了一個小工具,方便大家獲取供應鏈信息。用微信小程序登錄“餐里眼”,輸入你想了解的餐飲品牌,比如麥當勞、肯德基,就可以查到所有的供應鏈信息。
2020年外賣市場的營業額增長非常亮眼,有些品牌增長100%甚至300%,但是平臺仍然備受指責。在我看來,這中間的核心矛盾在于,傳統餐廳門店的成本結構,和線上門店的成本結構是錯位的。線下開店需要的房租、人工,線上開店也有平臺費用、人工支出等成本,但它們是沒辦法對應起來進行比較。
我們需要與時俱進地利用數字化的方式,重構產品模式和商業邏輯。我們要重新檢視餐廳效率,看有多少業務可以在線上開展,用數字化工具提升效率。
我們到底該去往何處?
當疫情突然爆發時,很多人認為將會出現消費降級,理由是大眾沒錢,花不起錢,不愿意消費。但我不這么認為,從人性的角度分析,人們對好生活的追求是不會停下來的。
雖然經濟不景氣,我可以穿得不好,但是不能吃得不好。吃是第一剛需,一般人是不會降級的。2020年絕大多數餐廳和品類的客單價在提升。人均30元以下的品類在減少,小吃的客單價一直在上漲。客單價10元以下的門店數量在減少。因為消費者有更好的選擇,夫妻店難以生存。
最后,特色餐、西餐、精致餐飲的人均客單價在提升,大多提升10%以上。高端餐飲一直在排隊一直在漲價。各個品類都沒有出現消費降級。
另外一個趨勢,就是餐飲品牌擴張的速度和方向在發生改變。過去,在下沉市場里的一些品牌,本來做得很接地氣,2020年卻迅速升級開大店、旗艦店。比如老鄉雞,作為一個快餐品牌,開了一家面積較大的店,環境優雅,里面還有酒吧。這是在搶占品牌勢能的高地。
很多大店都在嘗試做小店,因為品牌有規模擴張的需求,只有小店才能開得夠多夠快。這是大牌和頭部餐飲企業在遵循的游戲規則。
我們在春暖花開的2021年相聚在這里,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餐飲人,都熱愛餐飲,愿意把時間花費在美好的事情上,因為餐飲本身就是美好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佳音吶 18842356756(同微信)
翁瑞雪13811864253(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cylbnc,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2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