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下如何探尋新生機?
消費者場景多元,更應全渠道提供產品
王洪濤:回顧過去的一年,2020年兩位的企業經歷了一些什么?銷售增長整體的狀況是什么樣?
王東生:從數據的角度來講,比薩瑪尚諾下半年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1%。
第一,疫情期間遇到了很多需要調整的東西。比如自救的角度,我們在7月份推出了售賣現金券的活動,一個半月左右就回流了1100多萬現金。
第二,就是各個門店沒有進行任何裁員,這也是對一線員工最大的負責。
第三,通過神秘顧客和內部檢查,給做得比較好的員工和組織獎勵。各方面組合在一起,就能達到了理想的結果。
宋碩:去年霸蠻營業額翻倍增長,最大的來源還是零售產品的售賣,我們在進入零售領域實際上是2015年。由于近半年時間餐廳不營業,去年我們零售產品的銷售占比是2/3,其中線上和商超里的占比,基本上也是一半一半。
我認為2021年很多餐飲都已經進入無界餐飲,2021年是無界餐飲的元年,越來越多的玩家進來。
無界餐飲具備三種能力,第一是供應鏈標準化能力,第二是全渠道的交付能力,消費者不光在餐廳交付這種產品,還可以在外送外賣電商平臺、商超、便利店買到你的產品。第三是全域的數字化營銷能力。開餐廳和銷售商超里的零售產品,渠道不一樣,和消費者溝通和營銷的戰場也不一樣,可以達到1+1大于2的效果。

疫情下的組織變革:
尋找品牌發展新增量,大膽啟用年輕團隊
王洪濤:對于去年的危機兩位是怎么看的,疫情對你們更多是外部的壓力,還是讓你們看到內部的問題?有做些什么動作,對組織進行什么調整?
王東生:面對疫情,當然選擇做出行動,而且是堅決地做出行動,主動地做出行動。
從企業的維度來看:第一,就是如何尋找更多的增量銷售。我們60多家大店都是堂食為主,最初外賣占比不到10%,疫情期間我們有的門店外賣占到了30%,去年年底外賣平均占比20%。這對一個做薄底比薩的企業來說,是比較難的事情,薄餅比薩送出去比較容易涼,這也是我們在解決的事情。
第二,企業要活,員工也要活,如何能讓合作伙伴賺到錢,而不是收入縮水。所以,要想辦法讓員工賺錢。
當時我們就制定了相關的獎勵措施,通過讓員工賺錢,來提升企業的增量。比如剛才說的營業額增長獎,我們把營業額增量部分的15%,拿出來分配給所有員工。從7-12月份我們一共發了300多萬的獎金,員工的收入反而比2019年更高。
第三,在這個期間企業組織結構的變化,原有的組織結構是在常態下運行,而現在的組織結構是符合疫情期的組織結構變化。我們也大膽起用了一些年輕人,我是70后,我們更多的部門員工是30歲左右,現在最年輕的一個部門平均年齡25、26歲,主要負責品牌和市場。他們對現在以及未來趨勢可能比我更加有感悟。這個是最大的變化,這是組織結構的變化。
還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外資文化背景和中資文化背景是不太一樣的,在中國的戰場上我們在疫情之下一定要有中國的企業文化,所以我們在去年疫情期間擬定了中國的團隊企業文化。
王洪濤:你們在研發上有沒有做什么調整和投入?
王東生:在研發上,我們是在疫情期間從外部請來一個非常年輕的研發負責人,年齡也是30多歲,具有服務米其林餐廳的經驗。大家覺得可能比薩是一個比較簡單的事情,要達到90分的時候是容易的,但是從90分到100分,其實是非常難的。
比如現在我們也在和一些植物肉公司合作,推出了植物肉的披薩,另外對現有的比薩產品進行升級,進一步滿足顧客的需求。
宋碩:從組織架構角度來說,我們對業務發展進行了調整。
我們也沒有裁員,疫情期間我們做了一些事情,更重要的是怎樣幫企業和員工漲收入。
我們做的兩個事情,第一個是讓我們的小伙伴們做全員直播,那個時候其實零售產業是有需求的,最高能全天做20小時的直播,通過直播帶貨把產品賣出去,員工能分到一部分收入。
第二個我們把所有的員工組織起來,做企業內私域流量的運營,因為員工在社會上是一個個體,他也有朋友,這個時候通過微信群運營起來,也能幫助小伙伴們獲得一部分收入。
除了自己全員做直播之外,還會有小分隊去社交媒體上聯系KOL、達人,讓他們推薦我們的產品。我們思考無界餐飲本質上是什么,就是讓組織企業具有一定的反脆弱能力。
如何做到品類、品牌長青?
保持謙虛的姿態,不斷學習社會的變化
王洪濤:兩位的賽道,比薩來源于西方很多年了,在這二三十年中,起起伏伏,會發現這個品類里忽然冒出一個后來又沒了,這個現象你們怎么看?怎么防止類似的情況出現?
王東生:比薩瑪尚諾在全球走過55年的時間,在中國正好十五年,任何企業大家都擔心出現周期性現象,比薩瑪尚諾同樣也面臨著在中國這個市場如何更加年輕化,如何更加貼近顧客的問題。
有一個非常關鍵的事情,就是要到現場,去傾聽顧客和來自員工的聲音,這個我覺得超級重要。也就是說包括CEO、創始人,所有人都能夠到現場。
我給自己一個要求,一個季度要到所有的門店走一遍。我每個月初會排出當月的工作月歷,并且到門店之后一定要和店長吃飯聊天,傾聽他們的聲音。
去年我在我們的店里也工作了十天時間,在北京門店工作五天,在上海門店工作五天。這十天就是學做每一個產品,親身去感受這個產品能帶給你的溫度,它為什么能活55年的時間,以及瑪尚諾的創始人是如何把這個品牌一步一步做起來。
第三個就是不遺余力把自己放在后面,把自己的合作伙伴放在前面。把伙伴放在前面的時候,這個時候大家會愿意表達他的想法。
比如說我在來北京之前去了廣深和成都探店,現場很多合作伙伴給了我很好的建議,有一家店關店了,小型的器具不知道怎么弄,我就去現場看。看這個品牌如何崛起,必須要從自己開始,而不是他人。
王洪濤:有沒有想過客觀的規律,或者消費者的變化,可能會給你帶來沖擊。你會不會有這種想法,比如消費者們拋棄這個品類,或者拋棄了你這個品牌,有沒有想過這種危機的時刻怎么做?
王東生:我每天都會在想這個問題,只是有的時候想的時間長點,有的時候想的短點。就比薩這個賽道來講,我認為比薩是屬于一個國際化的美食,它經過多年的驗證,并且在不同的城市均有受眾。
第二是顧客的需求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最終會回到不變的地方,今天說的很多的變化,但是一定有幾個原點的地方是不太變的,比如說口味適度、實惠的價格。這些因素挖掘之后,就是如何融合的問題。
宋碩: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會發現,營銷上會出現一些創新,這些創新給新的企業帶來新的機遇,他們抓住一個新的機遇才能從小企業變成大企業,這是競爭中非常重要的現象。對于這種現象霸蠻很歡迎,因為只有更多的競爭對手才能了解這個行業。
任何一家百年企業,我們認為是一個結果,而不是一個目標,達成這個結果我覺得有兩個事是需要深入思考的。第一個就是伴隨著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怎么樣發現新的趨勢。拿媒體來說,五年前六年前是微博微信鼎盛的時期,每個企業都會有微信公眾號、微博號,現在抖音、B站、小紅書這些新的平臺已經起來了。每個平臺玩法不一樣,但是本質是相似的,要保持謙虛的姿態,要不斷學習社會的變化。
另外一個角度,我認為無論怎樣變化,其實有些東西是不變的,是需要長期的去抓住,比如說產品的能力。
霸蠻在產品上做了很多的努力,包括在比較早期提出產品的“四不主義”:第一個就是招牌辣度,辣度值不低于399;第二是招牌產品大骨熬湯不低于5個小時;第三個是米粉,采用的是直鏈淀粉,不低于25%的洞庭湖區早稻秈米,這樣的米粉Q彈爽滑;第四是絕不泄密的學霸配方,在我們企業里面有幾百人,但是知道這個配方的只有兩個人,這兩個人出行不允許乘坐同一班飛機,以免配方的失傳。
如何應對消費者變化?
與“會玩”的品牌合作,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
王洪濤:消費者的變化,特別是這兩年零售說得比較多一點,受到的沖擊也比較大,這種沖擊帶來的變化是什么?
宋碩:除了產品的變化,吃的習慣的變化,我們會發現消費者有越來越多Z世代,他們的喜好、溝通方式和所在的媒體環境都發生了變化。
比如我們在運營的時候,去拍視頻,霸蠻是怎樣的一個產品。其實重點要戳到消費者,讓他們感同身受。我們的零售產品有一個很重要的場景是宵夜,晚上,比如說美食達人煮完這碗粉的時候,在他的粉旁邊放上一罐啤酒,銷量就會增長。這僅僅是一個表象,背后的場景是消費者希望在深夜犒勞自己,這是消費者的一種情感體現。
王洪濤:王總你怎么看這個,我也是70后,現在也不太理解奶茶現象,你怎么理解年輕消費者的畫像?
王東生:想真正了解確實比較難,因為自己的年齡擺在這里。我想的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就是大膽地與這樣年輕的品牌合作,取他人之長來補己之短。另一方面,從自己的角度,要敢于去嘗試一些新的東西。
如何抓住未來新機遇?
自我不斷迭代,可能比產品升級還要重要
王洪濤:兩位有沒有從各自的角度看到,現在開始或者未來一兩年這個行業有什么機遇?
宋碩:剛才也說了2020年實際上是無界餐飲發展的元年,未來一兩年我們認為伴隨著各個渠道提升,我們接下來需要的是更加穩定、更包容和更開放的心態。所以我們在接下來也有一個創客計劃,讓所有人都可以擁有一家霸蠻門店,把霸蠻的能力向全市場放開,有更多的門店更多的產品參與到霸蠻的品牌建設中。
王東生:一個是我們國家的紅利,這個相信大家都能看到。還有,我們整個行業的紅利。在這種紅利的驅使下中國餐飲一定會有非常大的機會。隨著健康意識增強,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比薩這個賽道在中國大有可為。
這個機會是否能抓住,自我的變化是什么樣的,以及自我不斷迭代和升級的過程,可能比產品升級還要重要。你是否有能力帶領你的團隊不斷升級,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佳音吶 18842356756(同微信) 翁瑞雪13811864253(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cylbnc,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2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