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造節”進行到底….

    掌柜說:

    可以說幾乎100%的營銷方式,都脫離不了“借勢”這個概念,而節日是最容易找到的借勢手段,小品牌“蹭”節日,大品牌“造”節日,節日營銷已成為消費品必須重視的營銷主戰場….

    作者|
    林川
    來源|
    品牌頭版
    刺激消費,成為了當下社會各界的普遍共識。
     
    于是我們看到,上至國家下至地方政府都行動了起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措施就是向消費者直接發放消費券,通過補貼的方式刺激公眾的消費情緒。
     
    試圖在乘數效應下,拉動消費的增長!
     
    把“造節”進行到底….
    為了刺激消費的增長,品牌方面也是無所不用辦法,盡可能的增加商品銷售保證現金流安全。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商家寄希望于節日營銷。
    從某種程度上說,節日營銷正在被各大品牌奉為“良藥”。
     
    把“造節”進行到底….

    “節日營銷”背后的套路
    2009年,淘寶商城選擇了一個靠近年關的日子,糾集了27個商家做了一場網絡促銷活動,結果發現效果出奇的好,一天的銷售額就達到了5000萬元。在那之后,“雙十一”不僅僅是光棍節,更是購物狂歡的代名詞!
     
    如今回過頭看,首個雙十一的效果為什么會那么好呢?
     
    因為,價格便宜!
    把“造節”進行到底….
     
    實際上,低價作為節日營銷中最為顯著的特點,是吸引用戶圍觀最為重要的理由。究其原因也很好理解,面對大量的折扣商品,消費者會有一種撿到便宜、獲得實惠的感覺。至于說品牌,盡管利潤有所降低,但是產品的銷量會得到大幅的增長,總的利潤也將增加。
     
    除此之外,節日營銷還有一大特征,那就是:限時。
     
    目的就是為了給消費者制造起緊迫感,以便讓消費者在感性思維下做出購買決策。不妨試想,作為消費者的你,當看到“前500名消費者可享受半折優惠”、“前一小時可享受立減300優惠”這樣的信息時,還能冷靜思考嗎?
     
    當然,隨著營銷手段的不斷趨于成熟,節日營銷的玩法也越來越高級。
     
    比如,通過小游戲獲取優惠券,以達到社交裂變的目的,增強消費者的參與感和互動感;再比如,拼團、新品預售、分期等等方式,進一步降低消費的價格敏感性,增加消費者的體驗度。
     
    總而言之,節日營銷的背后,其實就是品牌和平臺的“合謀”,目的就是制造出足夠的饑餓感,讓消費者開開心心的花錢。
     
    結果自然是,品牌、平臺和消費者都皆大歡喜!
     
    不過,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把“造節”進行到底….
    造節“有毒”
    一場聲勢浩大的吆喝
     
    有人說,隨著造節變得越來越頻繁,大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架勢,消費者出現了嚴重的審美疲勞。
     
    為什么天貓雙十一狂歡節能夠一炮而紅,原因是此前沒有過如此大規模的集體優惠活動,瞬間引爆了消費者的熱情。
     
    也就是說,天貓雙十一貴在先發優勢!
     
    把“造節”進行到底….
    盡管如今就價格來說,天貓雙十一未必是全網最低的。但是,消費習慣和眾多知名品牌的集體參與,讓這場活動始終保持著全社會的關注度。
     
    如果說“618購物節”的最大優勢是發生在上半年,那么像“818節”、“520節”、“38女王節”、“88VIP會員節”等等,就遜色的太多。
     
    從根本上說,大量同質化的造節活動,沒有體現出足夠的差異化,也就無法給到說服消費者購買的理由!
     
    不僅如此,造節本身其實還間接的造成了一些負面的影響。
     
    以雙十一為例。
     
    在雙十一前一周甚至是半個月,很多消費者會選擇將商品添加進購物車,但是并不會下單,尤其是日常消費品。于是就導致,“雙十一”前一周和后一周的訂單數量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由于產品的使用時間是有期限的,因此在一定的期限內,消費者的需求是恒定的,并不會因此而顯著增加。但同時,節日營銷會對價格敏感型消費者產生重大的影響,那就是如果產品不著急用的話,就會造成“不造節不買貨”的現象。
     
    如此一來,對于品牌來說可謂是得不償失。
     
    把“造節”進行到底….
    更重要的是,商家每參加一次營銷活動都是有成本的,需要為此投入大量的產品成本、人力成本和營銷成本。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
     
    “節日”本身盡管能夠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但由于營銷內容同質化的愈加嚴重,導致消費者越來越疲態和漠視。即便短期內能夠增加銷量,但如果把時間維度拉長的話,其實只是一場聲勢壯大的吆喝而已。
     
    把“造節”進行到底….
    節日不求多
    關鍵在制造起全民性的購物狂潮
     
    一般來說,營銷都有兩個目的。
     
    其一,制造起足夠的聲量,最好是全網式的刷屏,目的在于曝光;其二,在品效合一的理念下,產品的銷量越多越好。
     
    把“造節”進行到底….
    就當下的情況來說,第二點更符合現實的情況!
     
    前面提到,盡管節日營銷看起來不錯,但是也有諸多的缺點。由此引出一個疑問,還有必要做節日營銷嗎?
     
    答案當然是,有必要!

     
    只不過,在節日營銷的方式上,可以進行調整和優化,而不是用像818購物節那樣,單純的復制618的經驗,僅僅在價格上給予折扣和優惠。
     
    那么,究竟該怎樣做呢?
     
    在這里,我有幾點思考和建議。
     
    1. 打造“新品發布節”。

     
    根據過往的經驗來看,每年三、四月份和九、十月份都是各大品牌推出新品的黃金時間段。因此,與其讓品牌們“單打獨斗”,不如將其打造成一個購物狂歡節,為新品提供一個集中曝光的平臺。
     
    再接著“定金翻倍”、“限量搶券”、“抽獎”等方式,刺激消費者的購買。
     
    2. 打造“以舊換新節”。

     
    以智能手機為例。
     
    無論是蘋果還是華為,每當發布新機的時候都會推出“以舊換新”活動,即用舊手機可以抵扣相應的現金。
     
    事實證明,這樣的營銷方式非常的成功。
     
    于是,我們不妨做一個大膽的嘗試,由電商平臺牽頭眾多品牌商家參與的“以舊換新”活動。通過縮短產品的使用周期、提升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讓消費者為購物狂歡。
     
    3. 打造“鄉村狂歡節”。

     
    在很多個場合,政府都提到了想盡辦法釋放農村市場消費潛力。那么,怎么釋放呢?
     
    其中,最大件商品無疑是汽車下鄉和家電下鄉!
     
    但是,由于具體的政策是由地方政策出臺的,再加上信息渠道的不通暢,即便是很好的政策也會被大打折扣。此時,如果能夠打造一個類似于“鄉村狂歡節”這樣的節日活動,在規定的時間內購買可以享受超低折扣,勢必能夠點燃消費者的熱情。
     
    而平臺的作用,就是讓節日信息得到更多的曝光,讓更多的人知曉。
     
    把“造節”進行到底….
    發揮“節日”的公共屬性
    為品牌插上騰飛的翅膀
     
    前面已經說過,我們需要節日營銷,但是不需要那些只是簡單重新換了個稱謂的節日。也就是說,“節日”本身務必要構建起足夠的差異性。
     
    說到底,就是給消費者一個消費的理由。而這個理由,必須要有說服力!
     
    把“造節”進行到底….
    就數量上來說,節日營銷并不需要太多,一個分布在上半年一個分布在下半年,還有一個分步在農歷新年前。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各種具有專門偏向的節日活動,便能夠讓營銷活動橫跨全年。
     
    既能夠滿足敏感型消費者的需求,又能夠滿足非敏感型消費者需求!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追求品牌曝光的商家,還是追求走量賺利潤的商家,亦或者是清理庫存回籠資金的商家,都能夠在不同的節日營銷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如此一來,既能力爭最好的營銷效果,又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
     
    另外,還需要說明一點的是,“節日”之所以被稱之為“節日”,是因為“節日”是一個地區或者一個民族的共同風俗和習慣。簡單的說,“節日”的背后,是紀念、是狂歡、是傳承。
     
    正因為此,“節日”具有公共的屬性!
     
    “節日營銷”不應該僅僅被視為某個平臺、某個品牌的專利,而應該真正發揮其公共屬性。唯有如此,品牌才能真正蹭上節日的流量,進一步豐富其內涵。
     
    這樣的話,節日營銷便能夠成為隱藏著消費者意識中的一個點,喚醒消費者的消費欲望,為品牌插上騰飛的翅膀!

    把“造節”進行到底….
    把“造節”進行到底….
    《借勢造場 節日營銷

    把“造節”進行到底….
    線下課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2700.html

    (0)
    上一篇 2021年3月24日 11:37
    下一篇 2021年3月24日 11:3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