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讀:消費者到底是如何“決策”的?

    掌柜說:

    消費本身是一個非常生活化的行為,消費者的決策也是生活化的、日常的,但研究消費決策又是一門復雜的科學。那我們應該以何種角度來去理解這門科學?核心點就在于:尊重常識,消費者的決策可以用復雜的思考來分析,但無需用復雜的思考來判斷,因為消費者本身的思考并不復雜….

    作者|
    汪志謙

    來源|
    筆記俠
    關鍵時刻講的就是洞察和落地,其中洞察更為重要,因為如果洞察是錯的,剩下的事都是錯的。
    汪志謙老師手把手教給大家”如何讓消費者買、買、買”。
    主要圍繞兩件事:第一,如何洞察出買買買的時刻;第二,如何在這個關鍵時刻做體驗設計。
    必讀:消費者到底是如何“決策”的?
    消費者的四大決策
     
    1.4大決策機制
    消費者有四大決策機制:進店、轉化、復購、推薦。
     
    你進到一個購物中心,不會每一家店都會進去,進去后也不一定會買,買了以后也不一定會復購、推薦。
     
    我們要透過洞察把這些時刻挖出來,再經由體驗設計,讓消費者產生我們所希望的行為,也就是進店、轉化、復購、推薦。
    必讀:消費者到底是如何“決策”的?
     
    而在體驗設計里有兩件非常重要的事:
     
    • 讓消費者產生行為:也就是進店、轉化、復購、推薦,沒有產生以上行為,這個體驗設計就是無效的

     
    • 把品牌信息植入消費者的心智:品牌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把品牌信息植入消費者的心智中。

    2.系統1和系統2

     
    丹尼爾?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里面提到人有兩種思考:快思考和慢思考。
     
    必讀:消費者到底是如何“決策”的?
     
    快思考就是五感與直覺的思考,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而慢思考是要深思熟慮的,但大部分人90%的思考都是快思考。
     
    那購買的時刻,是要讓消費者使用系統1還是系統2?
     
    答案是:不論系統1跟系統2,我們都必須要讓消費者跌入我們所設計好的體驗設計。
     
    ① 視覺

     
    視覺不只是文字,還有顏色和符號。你可能不記得許多品牌的廣告語,但是你一定會記得那個品牌是什么顏色。顏色與符號是強印記,在做體驗設計時絕對不能忘記,落地的時候尤其重要。
     
    ② 聽覺

     
    聽覺是五感里面唯一一個消費者可以自動屏蔽的感官,就像你在專心看東西時,會自動屏蔽聲音。但聲音跟視覺結合的時候,就會產生強印記。
     
    ③ 嗅覺

     
    嗅覺是五感里面唯一一個消費者無法屏蔽掉的。你去購物中心為什么會進面包店,因為你聞到香氣。這個香氣就是讓你進店的信息。所以不要再認為信息只有文字,五感信息更強烈。
     
    ④ 味覺

     
    味覺是五感里面從小就養成的,簡單講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家鄉味這件事情。味覺一定是強聯接,跟你從哪個地方來有很大關系。
     
    ⑤ 觸覺

     
    一般人最容易忽視觸覺。
    但觸覺也是一個人最容易被欺騙的感官,是體驗設計者最應該設計的感官。消費者在買東西的時候,他的手就像X光,摸一下就能判斷這個東西好不好。
     
    但我們不光要設計系統1的五感,系統2的大數據更要設計,讓消費者沉浸在你的體驗設計里。
     
    3.峰終定律

     
    此外,消費者會以最高、最低、最終這三個時刻作為經驗自我認知,其他的不會記得。
    我們不要最低,加上最初這個時刻,以最初、最高、最終這三個時刻作為體驗設計的黃金時刻。
    在這三個黃金時刻打造峰值體驗,才能實現驚人的效益目標。整體的服務提升其實是做無用功。我們要創造峰值,這就是關鍵時刻。
     
    4.關鍵時刻的四大維度

     
    消費者的四大決策代表我們要設計這四類不同的體驗設計。線上來說就是引流點開,轉化點贊、復購關注、裂變轉發。線下就是進店、轉化、復購、推薦。
     
    所以打造峰值體驗的關鍵時刻就是圍繞著這四個維度產生的,而每一家企業面對的問題都不一樣。
     
    • 進店問題:消費者沒有注意過你,你的店面設計有問題

    • 轉化問題:消費者知道你但是不買,可能是導購話術有問題,也可能是試用出了問題

    • 復購問題:買一次就不買了

    • 推薦問題:沒有老拉新,買過你的產品,但是不會推薦給別人

     
    你覺得你們公司最需要改善的是哪些問題?
     
    不同公司選擇不同,同一家公司不同職位的人選擇也不同——做營銷的人會說復購跟推薦有問題,因為是產品不夠好所以不復購;做產品的人說進店和轉化有問題,因為營銷做不好;老板覺得這四個方面都有問題。
    但我的建議是,企業一定要聚焦。
    簡單講,如果想做增量市場,就要側重進店跟轉化;想做存量市場,就要側重復購跟推薦。
     
    必讀:消費者到底是如何“決策”的?
    如何洞察轉化然后落地?
    1.洞察消費者的關鍵時刻

     
    你要訪談3種人:第一種叫愛你的人;第二種叫不愛你的人;第三種叫喜歡你的人。
    必讀:消費者到底是如何“決策”的?
     
    ① 愛你的人

     
    第一,他常常買你的產品。
    第二,他不但常買,也常用。
    第三,他不但常買,常用,而且買的都是貴的產品。
     
    愛你的人能夠真正回答你到底美在哪里,洞察的關鍵就是要找到消費者覺得你美在哪里。
     
    洞察這種人可以解決復購和推薦的問題,但你要搞清楚為什么他一直買,為什么會推薦,如果你要增加存量市場,你一定洞察愛你的人。
     
    ② 不愛你的人

     
    即你的競品的重度消費者。
     
    要洞察不愛你的人才能夠真正挖出關鍵時刻,這種人可以解決進店跟轉化的問題。也就是增量市場。
     
    但不愛你的人又有分成兩種,第一種是他不知道你所以沒買,那就是進店的問題,再去深挖,會挖出競品的獲客渠道;
     
    第二種是他知道你,但是不買,就是轉化的問題。再去深挖,就會挖出競品的轉化率為什么高的關鍵時刻。
     
    找到這些關鍵時刻,再在關鍵時刻做體驗設計。
     
    ③ 喜歡你的人

     
    簡單講就是買一次不買了,這種人其實在線上購物最常見,喜歡你的人提示的是復購問題。
     
    而復購出問題,有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種可能性是他曾經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出現過低谷,消費者一定會記得最高、最低跟最終三個時刻的體驗,所以如果出現低谷,他就不會再買了。
     
    第二種可能性是他在整個使用的過程中沒有出現峰值,消費者沒有覺得值了。消費者覺得不值,就一定不會再買。這也代表你的定價出了問題。要了解底層邏輯才能解碼人心。
      
    2.消費者的四種角色

     
    路過者、探尋者、使用者、傳播者——這和消費者的消費時鐘有很大的關系。
    必讀:消費者到底是如何“決策”的?
     
    路過者即消費者進店的時刻,這個時刻非常快。線下是路過門店的那7秒鐘,但是線上就1秒。
     
    在消費者進店的時刻,因為時間很短,所以他根本聽不進去也看不懂,你給他的信息要少,讓他一看就懂,一聽就進。
     
    轉化時刻體現在時間上是線下快,線上慢(線上你買東西放進購物車又刪掉,發貨了又取消,貨收到了又退貨)。
     
    但當我把線下的場景搬到線上的時刻的時候,比如直播,速度又變快了。直播的轉化就非常快。
     
    體驗設計的內核就是要把路過者變成探尋者,探尋者變成使用者,使用者變成傳播者:
     
    • 在路過的時候就引發他的興趣,讓他變成探尋者

    • 讓他試用,使探尋者變成使用者這里缺少了內容,麻煩看一下原稿

    • 使用者覺得值,會變成傳播者,這個就是品牌最厲害的力量,也是我們要好好來設計的地方

     
    有一次我訪談的對象遲到了,原因是他路過一家表店進去買了一只手表,這只手表85萬。
     
    你說他瘋了嗎?5分鐘就買了85萬的表。
     
    這只手表到底厲害在哪里?他說朋友都戴這只,這只手表代表他是那個圈層的。
     
    所有的奢侈品的使用者都是天然的傳播者,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力量。因為他使用的每個時刻都覺得值了,所以他才會一買再買。
     
    消費者就是免費幫這些品牌宣傳的,讓使用者變成傳播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四大決策的體驗設計就要讓消費者一見就進,一進就買,一買再買,一傳千里。
     
    洞察就是解碼人心,落地就是編碼植入。
     
    2.洞察轉化的四大心法

     
    洞察MOT四大心法——你要問誰?怎么問?問什么?寫下MOT。
     
    第一,問誰?
     
    3種人:愛你的,不愛你的,喜歡你的人。
     
    第二,問什么?
     
    洞察出轉化的關鍵時刻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理查德德?塞勒說:要讓人做某件事,你要掃除他的障礙。
     
    消費者為什么不買?就是因為你給他設置了很多障礙。進店的時候東西越多越好,但是在轉化的時候這些就變成障礙了,你要減少消費者的選擇障礙,縮小他的選擇范圍,消費者才容易買。
     
    比如美團和餓了么,呈現的選擇很多。但點進應用,一定會有排行榜,有店長推薦,這樣做就是為了減少選擇障礙,這樣才容易轉化。
     
    必讀:消費者到底是如何“決策”的?
     
    四大心法的第三與第四:怎么問?問什么?
    以下四個關鍵的洞察點,為的是找出在轉化時讓消費者產生障礙的地方。
     
    • 愛你的人當初為什么會買?他買來做什么?這個洞察點一定要挖出來

     
    • 試用環節的峰值與低谷。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如果轉化有問題,一定是試用環節沒有產生峰值,或者有很多低谷

     
    • 在轉化的時候放大你的美,同時要有指向性,告訴消費者到底要買哪一樣東西,就像店長推薦和排行榜,這樣消費者才會跟著你買。如果你講的跟做的不一樣,他就覺得不值,下次就不再買。所以在轉化的時候你所說的和他使用時的感覺一樣,那消費者一定會覺得超值,值他就會再買。而且他會告訴朋友,推薦非常重要。

     
    • 不愛你的人為什么不買?一定是當初產生了低谷,或者是導購講錯什么話,頁面信息說得不清楚。你要用不同的視角、帶著不同的問題看世界,這樣你才會找到新的洞察。簡單講,要訪談3種人,4維度,通過洞察點,挖掘出關鍵時刻的關鍵問題。

     
    接下來要針對轉化做體驗設計,而體驗設計的內核就是如何建立消費者的認知,把消費者心中所想挖出來,再把它設計好放回去。
     
    在講洞察的時候是四點:一見就進,一進就買,一買再買,一傳千里。
     
    在做體驗設計的時候也是四點:始于迷惑、陷于套路、忠于習慣、傳于印記。
     
    3.落地——轉化率的內核在于降低選擇障礙

     
    第一,試用改變了消費者的視角,本來消費者是探尋者,是在懷疑你的。試用后變成使用者,視角就改變了,所以試用的時候必須要有峰值,要有記憶點。
     
    第二,放大你的美。要讓消費者能夠感受到反差,使用之前跟使用之后有強烈對比。
     
    第三,避免選擇障礙。消費者常在購物的時候會出現選擇障礙。所以你要降低首單門檻,讓消費者輕易就可以買買買。買了之后覺得不錯,就會信任你,一買再買。
     
    必讀:消費者到底是如何“決策”的?
    案例拆解

    1.華航

     
    這家航空公司全球排名第35名,營業額300億,是一個不大不小,不好不壞的公司。
     
    在我們提供咨詢服務的這段時間,華航凈利賺了25億人民幣,比之前提升了10倍。
     
    第一件事就是要先判斷:這家企業當初面臨的困難是什么。
     
    每家企業都有兩種主要產品,一種叫作高毛利產品,一種叫作低毛利產品。但通常低毛利產品賣得很好,高毛利產品賣得不好。
    必讀:消費者到底是如何“決策”的?
     
    對航空公司來說,高毛利產品是商務艙,低毛利產品是經濟艙,當初我們面臨的困境是華航的商務艙坐的人很少。
     
    我們知道飛長途,商務艙一定要坐滿才會賺錢,可惜當時商務艙都沒有坐滿,而經濟艙賣得多,卻不見盈利
     
    關鍵點在于商務艙跟經濟艙客人的需求存在不同,這就是洞察關鍵時刻。
    那么需求有什么不同?
    有人說:吃的不一樣,座椅寬一些,可是在一萬五千英尺的高空,人的味覺是不靈敏的,更重要的是你下飛機后不會因為飛機餐好吃而專門再訂這個航班。吃雖然是重要,但是它不會影響消費者的決策。
     
    關鍵時刻是能夠影響消費者決策的時刻,但很多時候你以為的關鍵時刻并不正確。
     
    一家航空公司共有15個關鍵時刻,從你一進店開始,直到復購、轉化、推薦,但大家以為這些很多了嗎?
     
    并不是,事實上一共有84個時刻會影響消費者。
     
    必讀:消費者到底是如何“決策”的?
     
    通過3000份問卷調查,用SEM數據計算了300個MOT,最終真正影響消費者決策的關鍵時刻不到10個。
     
    對一家企業來說,最致命的問題是做一堆沒用的事——做得多沒有用,要做深做透。
     
    一定要挑關鍵時刻做好,把這10個關鍵時刻做透,進入客戶的心智,影響他們的決策。其余290個就不用再浪費錢做,這樣才會讓企業賺錢,這是重點。
     
    整體服務提升這個概念是無效的,原因有兩點:
     
    一是你根本做不到,如果企業非常大,根本做不到整體服務提升,不可能每個人做到一樣的標準。
    二是就算你做到了,可能是無用功,因為消費者其實記不了那么多事,他們的感受不明顯。
     
    所以我們不要整體服務提升,要創造峰值。
     
    2.老廟黃金

     
    老廟是在豫園的一家店,豫園一年有4800萬的游客,人均消費并不高。所以對于豫園來講,最重要的不是進店,而是有效進店,轉化很重要。
     
    必讀:消費者到底是如何“決策”的?
    老廟黃金是一家在豫園里賣黃金的百年老店,它的slogan是:老廟給你帶來好運氣。老廟黃金給了我六個任務。
     
    • 把消費者先聚集到廣場上

    • 讓消費者進店

    • 讓消費者上樓

    • 買買買

    • 拍照

    • 感覺到好運氣

     
    因為它的slogan已經用了60年,我的工作就是讓“老廟給你帶來好運氣”這句話能夠進入消費者的心智。
     
    我們先來深化這個詞,就是把消費者心中所想拿出來,然后做好體驗設計再放回去。所以我們必須設計很多場景,讓消費者感受到“好運”這個詞,然后做出你所期待的事情。
     
    老廟的客群有兩種:一是外地的中老年游客;二是上海的本地人。
     
    第一個任務,要讓消費者到廣場上。

    我們在廣場上鋪了十塊金磚,而這個磚是有大師加持,簽名開光的。叫“腳踩金磚好運來”。同時我們還找了雕塑大師,在廣場上設計了金磚陣。
     
    第二個任務,讓消費者進店。

    消費者已經到廣場了,在這里他們會看到老廟黃金的樓,我們就把這個樓變成一個黃金樓。讓它跟旁邊的樓都不一樣,消費者就一定會想要進店,去看看這樓到底是干嗎的。
     
    第三個任務,讓消費者上樓。

    消費者進了店以后為什么會上樓?我們把好運深化了,中國有五種好運:福祿壽喜財。所以我們設計了五道門,就是五運門,你去走一圈打卡,跟在北京故宮一樣,打卡以后你就可以得到一個好運氣,可能會是一個小禮品。
     
    同時,我們把這棟樓的中間挖空,弄了一棵通天的黃金樹,消費者一定想跟它拍照。更重要的是,金磚、金樹、金門、金樓,全部都可以做成爆款商品讓你帶回家。
     
    我們設計了非常多的場景,建在各個地方。這里面有很多體驗設計。
     
    場景滿足了最初、最高、最終3個黃金時刻,同時滿足了進店、轉化、復購、推薦4個維度的體驗設計,這些體驗設計必須跟商業目標強連接。
    必讀:消費者到底是如何“決策”的?
    必讀:消費者到底是如何“決策”的?
    《顧客好體驗 營運高效率

    必讀:消費者到底是如何“決策”的?
    線下課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2702.html

    (0)
    上一篇 2021年3月24日 11:37
    下一篇 2021年3月24日 11:3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