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這世上沒有常青樹,更沒有永遠的常勝將軍。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企業也有企業的生命周期。關門!停業!
近日,一則熱搜引起網友們的討論,是的,你沒看錯,北京最后一家狗不理門店停業了,又一家老字號,跌下神壇!
上次狗不理包子火了,是因為被人硬生生的罵上了熱搜,這次狗不理包子又火了,是因為被傳要“退出北京”!
這一切起碼可以看出,狗不理,這家誕生于天津的百年老店,已猝不及防地跌下了神壇,它衰敗的速度如此之快,讓所有人扼腕嘆息!緊握舊地圖,找不到明天的太陽。痛定思痛,我們應該深刻反思商業邏輯的變化!
說起狗不理,大家都不會陌生!
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十八街麻花號稱津門三絕。
與走精致路線的蟹粉小籠包不同,狗不理一開始是一家親民的,正宗的,價格實惠,面向普通大眾的包子鋪。作家梁實秋是這么回憶狗不理包子的:
當時天津包子里面的湯汁極多,一口下去能噴到對面人臉上。要是不小心流到袖子里,能一路燙到后背。
2000年“春晚”,馮鞏和郭冬臨兩人以相聲的形式,把狗不理花式夸贊了一番,讓天津狗不理為全國觀眾所熟記。
竹板這么一打,欸,別的咱不夸。夸一夸,這個傳統美食狗不理包咂。這個狗不理包子,它究竟好在哪?它是薄皮兒大餡兒、十八個褶,就像一朵花!
按照道理說,這種百年老店,肯定是我們的文化隗寶的一部分,也是很多老百姓,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百姓都很信賴的。
然而,僅僅幾年,狗不理并沒有延續過去的輝煌,反而變成“越來越難吃”的情況,甚至產生了“百年老店避坑”。
不吃遺憾一生,吃了后悔終生,甚至被貼上了“世界上最黑最貴包子”的標簽,這就是現在很多消費者們,對狗不理的評價。
特別是去年,一名叫“谷岳”的博主,拍攝了一個探訪狗不理包子北京王府井總店的視頻,更是引爆了輿論。探訪的點評結果原話是這樣的:醬肉包特別膩、沒有用真材實料;而豬肉包則是皮厚餡少,面皮粘牙。
要說也沒那么難吃,這種質量20塊錢差不多,100塊錢兩屜有點貴。
對于網友評價的“服務差”,感覺不是很強烈。這本來是一個正常的小視頻,被狗不理注意到了,稱博主侵犯其名譽權,將追究其法律責任,并表示已經報警,當然此事引發了社會關注,后來不了了之,此事咱們按下不表。
但其實,對狗不理的這種感覺,并不是“谷岳”一個人,根據一些美食博主的評測,答案幾乎驚人的一致!
1
口感油膩
不過,這倒沒什么好說的,因為,本來狗不理包子,就是最平民化的包子。過去物質匱乏的時候,老百姓都吃不到什么油星,所以,吃一次狗不理這種油大的,就是解饞了。
在物質緊缺的年代里,一塊油津津的肉包、一塊油膩膩的鴨肉自然能驚艷貧瘠的味蕾,但在脂肪肝充斥的今日,這一絲油水能讓消費者“真香”嗎?是不是要想著,怎么增加些現代口味元素?
2
價格昂貴
狗不理曾經是“狗食館”——90年代以前的狗不理,是一家親民的,正宗的,價格實惠,面向普通大眾的包子鋪。口感最好的包子,性價比最高的包子,最親民的包子,這就是狗不理包子給民眾留下的印象。
可是從2005年,同仁堂砸下1.06億元收購了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品牌,將狗不理轉型,開始走高端路線。這種從頭到尾都流淌著平民基因的食物,同仁堂硬生生的給改成了平民吃不起的東西。
看吧,在以前狗不理王府井店內,一籠包子的價格在50-100元不等,幾乎是慶豐包子鋪價格的6-12倍。狗不理前門店內,一籠經典百年醬香包子價格為120元,堪稱包子界的LV。
不僅是包子,在狗不理你還可以吃到58元一碟的花生米、和48元一杯的豆漿。
有人還說:狗不理的包子,如果30元一籠,我天天排隊買。但是現在都賣到300元了,我只能說買的人不是土豪就傻逼,或者既是土豪也是傻逼。
這個價格,吃的不是包子,敢情是消費者的錢包?
3
服務欠佳
一個肉包三十塊,如果要看大師傅現捏褶子再加五十,你正猶豫要不要點,服務員大姐的冷眼馬上就把你剜成了土包子。你吃著粘皮兒的包子,盤算著這么難吃的早飯怎么會人均小二百,外面的世態炎涼,而你的內心冰涼。
于是你去找天津人抱怨:你們的包子怎么這樣!卻發現,對狗不理最diss的竟然是天津人。連最黑的天津出租車司機都說“傻子才去那兒吃呢!”把一個吃起來很膩的包子賣出了中國平民根本吃不起的價格,從一個享譽中國的品牌變成了一個中國平民人人噴之的品牌,狗不理真的很牛!
可以說,天價包子,全靠老字號硬撐。但是,這樣消費老字號品牌,能維持多久?
狗不理不是孤例,品質低+服務差+高價,在狗不理的負面評論背后,更多的是人們對這一老字號的惋惜。而狗不理,又只不過是眾多處在生死邊緣的老字號里,把一手好牌打爛的典型。
我國的老字號企業從建國初期的16000余家,到現在只剩下了1600余家,存活下來的不超過10%。即便是為數不多的幸存企業,也只有20%能夠勉強維持生計,剩下70%舉步維艱,真正盈利不過10%左右。像“天津人不推薦狗不理 ”這樣的句式還能有無數相同的句式,比如:
北京人不推薦全聚德武漢人不推薦戶部巷上海人不推薦老半齋揚州人不推薦富春茶社…
幾十年、幾百年前大家吃不飽肚子,一點點的美食可能就會奉為圭臬,但是今天呢?靠什么繼續流行?事實證明,僅僅靠消耗老字號的品牌,并不能一直支撐它活下去,即使將目標消費者鎖定為外地游客,也經不起口碑的口口相傳后,老字號上的光環越來越暗淡;特別是隨著大眾點評等軟件的興起,這種惡評傳播得更快,不脛而走,最后將把老底子徹底吃完!于是,就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北京最后一家狗不理門店停業了!
因為,人們不會為品牌和情懷,一次次買單,老字號的當,只上一次就夠了,要想基業長青,老字號需要更謙恭、創新和努力!畢竟,在個世界上,世界上沒有長青的品牌,更沒有屹立不倒的巨頭,在這樣一個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江湖里,惶者生存都可能不夠,或者只有被迫害妄想狂才能生存。
畢竟,一個企業的長盛不衰,還是依靠對產品不斷研發改進,就像狗不理包子,要么保持傳統的口味和品質,要么開發出更適合年輕人的創新產品。是時候了,老字號們,該努力了!否則,時代拋棄你,真的連一聲再見也不會說!
做餐飲沒有捷徑
除了學習和努力
剩下的交給時間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 運營方:深圳餐謀長品牌策劃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zhang 本文來源:若水知音 作者:佚名 ;圖:網絡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Yang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 疫情重挫后,餐飲業會變成什么樣子?這7個趨勢猜測了解一下! 17歲開始坐牢,46歲終成大氣,月賺500萬! 為什么星巴克的員工都不太熱情?背后這4點值得深思! 被“高估”的海底撈,好服務竟然是危機所在?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餐影人書店 ▼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3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