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廣芳園在福州開出了第4代升級門型。 不僅顏色和店型變了,就連主打品類也變了。去掉“港奶”標簽,改賣水果茶后,生意越來越好,開業一周營業額同比上漲了100%。 同一時間,桂源鋪也在去港奶、做全品類。 這讓我想到一個話題:品類不流行了,茶飲店如何找到新的增長點? 福州八一七路,是廣芳園第四代門店,在五一這天正式營業。這是由一家3年的老店改造而成的。 重新裝修后,這家店視覺風格煥然一新,定位也從“香港潮飲店”,變成了“杯杯皆歡樂”。 之前店內的香港文化場景、文字標簽被徹底去除,小吃品類從15個,大刀闊斧地砍到了5個,以前賣得很好的車仔面、木桶蛋撻、流沙包等小吃統統消失。
而且,招牌飲品也不再是絲襪奶茶和咸檸七,變成了招牌楊枝甘露。
五一開業的門店,第一周營業額就從2000翻到了4000,元,這個店以往平均營業額在6萬左右,今年5月份的營業額達到了9萬元,相比于去年提升了50%。
“現在行業也不分港奶、臺奶了,就分好喝、健康、好看與不好喝、不好看、不健康,消費者眼里,沒有品類只有品牌。”廣芳園創始人楊希龍稱。
目前還有5家新門店正在裝修中,預計在6、7月份相繼開業,各種業態和店型都測試之后,就會全國升級。
作為港式奶茶的代表品牌之一,廣芳園也有過高光時刻,以茶飲+小吃的60平以上大店模式,25~28的客單價,滿足了下午茶場景。最高峰時門店近千家,平均每家店的月營業額都在10萬上下。
但從2017年之后,港奶品類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
迫使楊希龍下定決心轉型的首要因素,就是港式奶茶的品類式微。
2017年~2019年,在這一階段,以茶飲+小吃模式的港式奶茶,受到了新茶飲的全面擠壓,有媒體報道,2019年,港式奶茶3個月內閉店率較高。
客群年齡偏大、對年輕人失去吸引力,市場開拓困難,閉店率高、門店營業額下滑,成為了港式奶茶的通病。
而時間倒推5年,米芝蓮在上海日月光的店,開業盛況不輸喜茶,消費者在門口大排長隊。當時,很多人做飲品店“加盟首選港奶”。
港式奶茶,代表著80后一代人心里的香港情結。王家衛的電影里,張曼玉手挽飯壺、著木屐,點一個豬扒包加奶茶的身影,是很多人對港奶的初印象。
但隨著港片的沒落,“港式生活”逐漸失去了吸引力,新一代年輕人對港奶也沒有了熱情。
“我們做過調查,70后和80后,提到香港會有很多特定的情結,但在95后心目中,香港只是一個地方而已。這一代年輕人心理沒有任何崇拜,誰能表達TA,TA就跟隨誰,認同誰。”楊希龍說。
第二個重要的因素,在于品牌定位模糊。
“去年,有個加盟商要在我店里賣干炒牛河,我不同意,他說’明明是個茶餐廳,為什么不能賣?‘這句話刺痛了我。”
“廣芳園是個飲品店,不是茶餐廳,但因為小吃品類的銷售占比超過35%,已經模糊了定位,不得不讓我下決心轉型。”廣芳園創始人楊希龍告訴我。
面對一個日漸衰落的品類,品牌到底該如何轉型?
任何流行都有終點,一個品類會經歷爆發,也不可避免會逐漸走向衰落。
品類衰敗的情況下,茶飲店如何通過轉型,讓品牌留下來?我復盤了廣芳園、桂源鋪等港奶品牌的轉型升級,或許能找到一些參考。
1. 一代店:“老香港茶點”,還原正宗香港味
2014年3月,廣芳園第一家店在福州開業,當時名叫廣芳園老香港茶點。
“店內場景和香港街頭的街鋪一樣,充滿了港片海報,13個SKU,包含絲襪奶茶、凍檸茶、咸檸七、雞蛋仔、菠蘿油等產品,和香港的街頭小店一樣”。
因為趕上了港式奶茶的品類爆發期,同一年楊希龍連開7家直營店。
2. 二代店:視覺升級,推出瓶裝楊枝甘露
2015年,剛剛開始規模化的廣芳園,進行了第一次VI、CI升級,確定了綠色的主題色,店內持續在香港元素上深耕,增加香港懷舊場景,同時把香港流行的飲品、甜品、小吃都還原出來。
比較典型的是瓶裝楊枝甘露,當時是廣芳園門店的爆款。
3. 三代店:開賣珍珠奶茶,營業額上漲40%
2017年是很關鍵的一年,一直在港式奶茶上深耕的廣芳園,在新茶飲崛起的時刻,試著上了兩款水果茶:招牌西柚、一顆奇異果,讓夏季的營業額也漲了起來。
第二年,又上了臺式奶茶的代表:珍珠奶茶。
“沒想到,當年冬季的業績增長了40%。飲品行業沒有品類的界限,只有品牌的界限,消費者心目中不分品類,都是奶茶,誰都可以做,消費者喜歡就行。”楊希龍感慨。
4. 四代店:去港式化、精簡小吃,發展全品類
這次升級,可以用大刀闊斧來形容。
視覺年輕化,以輕盈的綠色改變了以往的沉悶,門店的香港街景、方言、香港設計元素,全部拋棄。
飲品上,絲襪奶茶、凍檸茶保留,但主推款變成了桃桃小叫獸、綠寶石小叫獸等顏值和話題度都有的產品,通過擴展全品類、臺式奶茶、水果茶、水果奶茶等產品都有涉及。
15款小吃,砍得只剩下5個,目標是讓小吃的銷售占比控制在15%,同時對留下的小吃做升級,比如雞蛋仔加入冰淇淋,變成了“櫻花/草莓淇士蛋仔”。
比廣芳園開始更早轉型的是桂源鋪,發源于上海的桂源鋪,2018年關閉加盟開始啟動品牌系統性的升級,變換賽道,從港奶到全品類,如今桂源鋪在上海的200家直營店,3年營業額翻了3倍。
如今在桂源鋪的門店,港式絲襪奶茶已經消失在菜單上,凍檸茶和雞蛋仔成為了兩大招牌。
港式奶茶從鼎盛到衰敗,只有短短10年。事實上,餐飲整個大行業里,沒有一成不變的品類,任何品類流行都是有生命周期的。
想做一個長青的品牌,就應該永遠跟隨消費者的需求,做出調整。
在品類上升期,把品牌和品類深度綁定,讓消費者記住品牌,而在品類走向衰敗的時候,就要把握時機,做出品類調整,最終把品牌留下來。
作為品牌,如何把握品類的生命周期,在品類式微之時,找到新的增長曲線,是一個永遠不能停止思考的命題。
統籌|妮可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大咖私享課:
飲品開店新手必修46講: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