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空氣中都飄著檸檬味。
一條一公里的街道,可能會連開三四家,甚至更多檸檬茶專門店;密集的街區,平均步行四五分鐘就能看到一家。
除此之外,在奶茶店、咖啡館、路邊攤,你也都能買到檸檬茶。一個咖啡館老板開玩笑說:在廣州開咖啡館,都要先賣好一杯檸檬茶。
幾乎每一家門店都是“手打”,視覺多少都會帶些檸檬黃,最近爆火的泰綠也有很多品牌在上,強調茶底,強調健康……品牌藏在品類之后,很難被看到。
其次,隨手就能買一杯,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也不高。
我在廣州街頭看到的真實情況:一條街上,“臉貼臉”開了6家檸檬茶店,一個顧客看到這家在排隊時,會毫不猶豫選擇旁邊一家。
對很多消費者來說,口味差距并不大,價格也相近,影響消費者決策的變成了“能先喝到”。
此外,市場還尚未形成良性競爭,很多品牌還是“野路子”。
有的品牌,還沒出廣州就被山寨,一條街上,“李逵”和“李鬼”只隔300米,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根本看不出區別。
甚至很多檸檬茶品牌,開了100、200家,還是“野路子”發展模式,品牌背景復雜,在供應鏈、門店運營等方面也沒有很好的投入。
品牌難做,在區域尚未形成規模化優勢,往外走就更難了。
在今年檸檬茶市場,有一句爆火的廣告語:每喝一杯檸檬茶,就有一個小哥哥失去他的肱二頭肌。
“手作”檸檬茶的新賣點,不僅“手作”、“手打”、“爆錘”這些有場景感的字眼都被用到門店的招牌上,在店里,品牌也在有意無意放大這一制作過程:
這個強調新鮮、人工的捶打動作,給一杯簡單的檸檬茶賦予“真材實料、用心制作”的價值。
但實現標準化實在太難了,畢竟這種操作不僅十分依賴人工,對人的標準出品要求也很高。
這只是一個側面,除了捶打動作,標準出品的最大難題是檸檬本身。
檸檬茶作為水果,本身就是非標品,在廣州生活多年的朋友和我分享,即使在同一家店,每次去口味都會有差別。
這一點,研發朋友們更有感觸:拿現在檸檬茶門店最常用的香水檸檬來說,不同產地、農場、土壤種植出來的香水檸檬,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想要品質、供應穩定都非易事。
解決這一類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積極布局上游,解決檸檬的產地、運輸、貯存等多方面問題
——毫無疑問,投入和成本是極高的。
創意好實現
但打破同質化太難了
和其它品類一樣,檸檬茶要做產品特色,才能成為自身的優勢和壁壘。
但我發現檸檬茶太容易“平平無奇”了。
檸檬茶本身原料簡單,操作難度不大,工序也不復雜,大部分都是檸檬+茶的組合。
檸檬茶的創新也一般都圍繞在檸檬和茶底:
比如在檸檬的選擇上,區別于過往常用黃檸檬,選擇香水檸檬、子彈檸檬和泰國小青檸等;在茶底上,將紅茶、綠茶、茉莉花,甚至鳳凰單叢茶“鴨屎香”引入到茶底的應用中。
創意都會做,口味都會調,就意味被抄襲、模仿更容易,打破同質化更難。
比如苦瓜檸檬茶、泰綠檸檬茶等等,幾乎家家都在賣,喝一圈下來也喝不出大區別。
檸檬茶的“內卷”,讓一些品牌打算另辟蹊徑,比如有品牌將奶蓋納入檸檬茶
的創新體系中。
但這樣反倒消解了檸檬茶最大的特點“清爽”:加了濃郁奶蓋,喝上去就不像檸檬茶了。
走出廣東,檸檬茶品牌還要面對被奶茶、水果茶所教育,習慣新茶飲用加料形式提供“看的見的價值感”的消費者,這些都是挑戰。
產品容易出圈
但做好運營細節太難了
這次來廣州,我還有一個意外發現:很多檸檬茶店的運營管理,還停留在“隨意”的階段。
這是一家開在商業街的飲品店,我了解到,目前該品牌在廣東地區開了近200家門店。
但從門店來看,你絲毫感受不到這是一家連鎖品牌:員工不穿工裝,器具隨意丟在水槽中,設備擺設不合理等問題都存在。
新茶飲都開始拼精益管理,但在茶飲文化盛行的廣州,有些檸檬茶店還多少有些“懶懶散散”。
這樣的運營問題并非個例,在廣州,我還發現了很多檸檬茶對原物料把控不到位,忽略顧客服務。
比如,有品牌在點評網站發放通用優惠券,9.9元可以任選一杯檸檬茶紅茶(可選青檸、香水檸檬),但顧客到了門店,卻被告知由于最近香水檸檬漲價,所有有關香水檸檬的產品都不能用優惠券。
還有的品牌,展示面都沒做好,水果不新鮮,對品牌的印象也會打折扣,相當于直接“趕客”。
運營經驗的缺乏,終會限制其對一套完善體系的想象力,細節全靠摸索,太難了。
究其原因,廣東朋友分析,廣東人太習慣喝檸檬茶了,他們對檸檬茶的要求,就像是對蒼蠅館子,沒那么多講究,“好喝就行”。
他們會嚴格要求喜茶,會嚴格要求奈雪,嚴格要求每一家咖啡館,卻唯獨對街頭巷尾陪伴他們長大的檸檬茶店比較“寬容”。
——這似乎是很多地方飲品、美食難以走出區域的一個共性原因。
沒有了從小喝到大的情感包容,沒有了每天一杯的慣性消費,“外面的消費者”會用連鎖門店的標準來衡量產品和服務。
而檸檬茶品牌要想走出來,就要達到一家連鎖飲品店該有的運營水平,各項管理必須在及格線以上。
結語
一杯清清爽爽、健康好喝的檸檬茶,誰不希望它走出廣東、開遍全國呢。
關于運營、關于門店管理、關于原料,檸檬茶存在問題,或許是很多細分品類共同存在的問題。
解決這些問題,也許是每一個區域品類走向全國,都要經歷的過程。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栗軍 13718277715(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