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廣州街頭,我終于明白檸檬茶為何“走不出廣東”

    據說廣東人的血液里,一半是檸檬茶。

    一個廣東城市,能開出數千家檸檬茶門店。

    但離開廣東,檸檬茶卻很難成就品牌,很難規模化發展。

    行業人常說,這是因為區域口味壁壘、價值不容易凸顯,但僅限于此嗎?

    前段時間,我在廣州的街頭轉了轉,發現制約檸檬茶走向全國的因素還有很多。


    ?咖門 | 來源

    遍地都是檸檬茶

    但做檸檬茶品牌太難了

    在廣州,空氣中都飄著檸檬味。

     

    一條一公里的街道,可能會連開三四家,甚至更多檸檬茶專門店;密集的街區,平均步行四五分鐘就能看到一家。

    除此之外,在奶茶店、咖啡館、路邊攤,你也都能買到檸檬茶。一個咖啡館老板開玩笑說:在廣州開咖啡館,都要先賣好一杯檸檬茶。

     

    但買檸檬茶有多容易,做檸檬茶品牌就有多難。
     
    首先是入局門檻低,誰都能做,反倒模糊了品牌。

     
    幾乎每一家門店都是“手打”,視覺多少都會帶些檸檬黃,最近爆火的泰綠也有很多品牌在上,強調茶底,強調健康……品牌藏在品類之后,很難被看到。
     
    強調健康
    其次,隨手就能買一杯,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也不高。
     
    我在廣州街頭看到的真實情況:一條街上,“臉貼臉”開了6家檸檬茶店,一個顧客看到這家在排隊時,會毫不猶豫選擇旁邊一家。
    對很多消費者來說,口味差距并不大,價格也相近,影響消費者決策的變成了“能先喝到”。
     
    影響消費者決策的變成了“能先喝到”
    此外,市場還尚未形成良性競爭,很多品牌還是“野路子”。

     
    大家都在忙著快速擴張搶市場,店瘋長、亂象也瘋長。
     
    有的品牌,還沒出廣州就被山寨,一條街上,“李逵”和“李鬼”只隔300米,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根本看不出區別。
    甚至很多檸檬茶品牌,開了100、200家,還是“野路子”發展模式,品牌背景復雜,在供應鏈、門店運營等方面也沒有很好的投入。
     
    檸檬茶供應鏈
    品牌難做,在區域尚未形成規模化優勢,往外走就更難了。

     
    深入了解我發現,檸檬茶所面臨的問題不止于此。
    “手作”是個好概念
    但實現門店標準化太難了
    在今年檸檬茶市場,有一句爆火的廣告語:每喝一杯檸檬茶,就有一個小哥哥失去他的肱二頭肌。
    “手作”檸檬茶的新賣點,不僅“手作”、“手打”、“爆錘”這些有場景感的字眼都被用到門店的招牌上,在店里,品牌也在有意無意放大這一制作過程:
     
     
    這個強調新鮮、人工的捶打動作,給一杯簡單的檸檬茶賦予“真材實料、用心制作”的價值。
    但實現標準化實在太難了,畢竟這種操作不僅十分依賴人工,對人的標準出品要求也很高。
    這只是一個側面,除了捶打動作,標準出品的最大難題是檸檬本身。

    檸檬茶作為水果,本身就是非標品,在廣州生活多年的朋友和我分享,即使在同一家店,每次去口味都會有差別。
    這一點,研發朋友們更有感觸:拿現在檸檬茶門店最常用的香水檸檬來說,不同產地、農場、土壤種植出來的香水檸檬,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想要品質、供應穩定都非易事。
    解決這一類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積極布局上游,解決檸檬的產地、運輸、貯存等多方面問題
    ——毫無疑問,投入和成本是極高的。

    創意好實現

    但打破同質化太難了

    和其它品類一樣,檸檬茶要做產品特色,才能成為自身的優勢和壁壘。

    但我發現檸檬茶太容易“平平無奇”了。

    檸檬茶本身原料簡單,操作難度不大,工序也不復雜,大部分都是檸檬+茶的組合。

    檸檬茶的創新也一般都圍繞在檸檬和茶底:

     
    比如在檸檬的選擇上,區別于過往常用黃檸檬,選擇香水檸檬、子彈檸檬和泰國小青檸等;在茶底上,將紅茶、綠茶、茉莉花,甚至鳳凰單叢茶“鴨屎香”引入到茶底的應用中。


    鴨屎香檸檬茶
    創意都會做,口味都會調,就意味被抄襲、模仿更容易,打破同質化更難。

    比如苦瓜檸檬茶、泰綠檸檬茶等等,幾乎家家都在賣,喝一圈下來也喝不出大區別。

    檸檬茶的“內卷”,讓一些品牌打算另辟蹊徑,比如有品牌將奶蓋納入檸檬茶
    的創新體系中。
    但這樣反倒消解了檸檬茶最大的特點“清爽”:加了濃郁奶蓋,喝上去就不像檸檬茶了。
     
    走出廣東,檸檬茶品牌還要面對被奶茶、水果茶所教育,習慣新茶飲用加料形式提供“看的見的價值感”的消費者,這些都是挑戰。

    產品容易出圈

    但做好運營細節太難了

    這次來廣州,我還有一個意外發現:很多檸檬茶店的運營管理,還停留在“隨意”的階段。

     

    這是一家開在商業街的飲品店,我了解到,目前該品牌在廣東地區開了近200家門店。

    但從門店來看,你絲毫感受不到這是一家連鎖品牌:員工不穿工裝,器具隨意丟在水槽中,設備擺設不合理等問題都存在。

     

    新茶飲都開始拼精益管理,但在茶飲文化盛行的廣州,有些檸檬茶店還多少有些“懶懶散散”。

     

    這樣的運營問題并非個例,在廣州,我還發現了很多檸檬茶對原物料把控不到位,忽略顧客服務。

    比如,有品牌在點評網站發放通用優惠券,9.9元可以任選一杯檸檬茶紅茶(可選青檸、香水檸檬),但顧客到了門店,卻被告知由于最近香水檸檬漲價,所有有關香水檸檬的產品都不能用優惠券。

     

    還有的品牌,展示面都沒做好,水果不新鮮,對品牌的印象也會打折扣,相當于直接“趕客”。

     

    運營經驗的缺乏,終會限制其對一套完善體系的想象力,細節全靠摸索,太難了。
     
    究其原因,廣東朋友分析,廣東人太習慣喝檸檬茶了,他們對檸檬茶的要求,就像是對蒼蠅館子,沒那么多講究,“好喝就行”。
     
    他們會嚴格要求喜茶,會嚴格要求奈雪,嚴格要求每一家咖啡館,卻唯獨對街頭巷尾陪伴他們長大的檸檬茶店比較“寬容”。
     
    ——這似乎是很多地方飲品、美食難以走出區域的一個共性原因。
     
    沒有了從小喝到大的情感包容,沒有了每天一杯的慣性消費,“外面的消費者”會用連鎖門店的標準來衡量產品和服務。

     
    而檸檬茶品牌要想走出來,就要達到一家連鎖飲品店該有的運營水平,各項管理必須在及格線以上。

    結語

    一杯清清爽爽、健康好喝的檸檬茶,誰不希望它走出廣東、開遍全國呢。

    關于運營、關于門店管理、關于原料,檸檬茶存在問題,或許是很多細分品類共同存在的問題。

     

    解決這些問題,也許是每一個區域品類走向全國,都要經歷的過程。

    輪值主編|王盼     視覺|張婷婷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商務合作: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栗軍 13718277715(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7037.html

    (0)
    上一篇 2021年6月24日 17:09
    下一篇 2021年6月24日 17:0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