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的“甩手掌柜”,不只有海底撈張勇……來看看他們是如何聰明地放權分權的。
◎ 餐飲老板內參 孟蝶 王瑛
1
來看看餐飲業這些“甩手”老板的故事
– 案例1 有家酸菜魚 –
所有簽字到CEO為止,老板不管
2014年時,有家酸菜魚引入了職業經理人。2015年,開了20多家店時,創始人張小平正式把運營全權交給CEO,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
三年前有家酸菜魚花了100多萬上了一整套運營系統,CEO在運營中發現這套系統已經落后,需要更新升級。就拍板花了200多萬升級做新系統。
“如果是我,就會考慮之前的投入,猶豫間繼續使用舊系統就會對運營效率造成影響”,張小平說,升級之后,效率和利潤都有明顯提升。
如今,有家酸菜魚每年新開12家店,每家店投入120萬元左右,張小平從不經手。從開店裝修到運營管理都是CEO負責。
“所有的審批簽字到CEO為止,財務也是有CEO簽字就能撥款,這些我都不管”。張小平說,他現在只負責品牌戰略,“也就在開店或關店時了解一下情況,有空看看中央工廠的運營,啟動新品牌了盯一下”。
放權后放心嗎?張小平覺得“看財務報表就能了解”。一家新店的籌備裝修,看總投入成本與其他同等面積的店鋪是否有差別。工程質量好壞,看后期運營中有沒有較多的維修重裝費用。一家店運營的好壞,從營業額和利潤上就能直觀顯現。
– 案例2巡茶 –
以前是創始人,現在老板是“吉祥物”
2015年時,巡茶有近200家直營店,但每月虧損120多萬元。品牌創始人譚智文召集管理層開會,結果每個人一開口就是互相指責、推諉,卻沒人提任何改善運營狀況的建議。
“那時我一個人對公司500個員工,忙得焦頭爛額,管理運營卻亂七八糟”。就在這一年,譚智文了解到了阿米巴模式,回來就立刻調整。
做裂變式創業,把每個店的管理者變成股東,可以用8%的資金獲得20%的股份,管理者做“店魂”,全權處理門店運營。而店鋪的薪資算法是15%營業額+20%利潤,由“店魂”給員工分配。
有了老板權力的店魂,自然會用老板思維去提高營業額和利潤。以前月營業額10萬的店,能沖到25萬元。
“2015年靠模式的調整,產品和店面結構的調整,9個月,我們從虧損120萬逆轉到盈利100萬元”,譚智文告訴內參君,那時砍到只有70家店的營業額比近200家店時還高出40%。
“但裂變式發展不太適合如今的狀況了”。一是門店管理者不是完全的創業者,如果有“小老板心態”,只想掙錢不考慮投資和發展,很快就會遇到成長上限。二是容易出現“小股東吃大股東”的情況。因為70%的股份是公司的,還會出現“吃拿卡要”的現象,“
“設計組織架構,每個階段有不同的方式,當初做裂變是對的,但不代表這種形式永遠是對的”,譚智文說,今年正在調整新的制度和模式,在做“聚變”,團隊每個人只做自己擅長的事,其他借助外力。
“要做好一個品牌、一個企業,是場接力賽,就像做一杯茶飲,每個人負責一個環節、四五秒鐘。我目前給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對外發言人和吉祥物’,產品是我擅長的,我只做產品,其他交給更專業的人去做。”
-案例3 大龍燚 –
品牌營銷刷屏,老板看朋友圈才知道
大龍燚是由CEO管事兒的,董事長只管“大方向”。大龍燚董事長柳鷙說,既然選擇了職業經理人做CEO,不給權限、自己還要事事插手的話,那就“費錢又費力”了。
柳鷙把這種放權形容為“農耕地包產到戶”,劃給你的田你自己去種,一年種多少糧食就得多少收成。當然,這種情況下,需要時間去溝通各部門協調配合。
但分公司負責人和部門總監級別的人,做事會比較輕松,沒有太多溝通審批和流程羈絆,自己就能排班,“這么做還是比較靠譜的”。
> 比如電商部分,負責人把明年的任務自行分解到線上、線下,按著每個月的營業額去劃分、執行; >比如品牌宣傳,廣告投放費用全部撥給傳播文化公司,投放哪些媒體、怎么投、投多少、全部都有他們評估決定; >比如開店規劃,明年要開66家,存活率硬性規定95%以上。各部門、各環節把任務分解到個人,細化執行。
“我的工作就很簡單了,電商看營業額,品牌宣傳看市占率和投放效果評估,新店看存活率和盈利情況,就行了”。柳鷙說,有時大龍燚做了有趣的宣傳刷屏,“我都是看了朋友圈才知道”。
2
當“管不過來”時,要不要做甩手掌柜?
安徽蜀王集團總經理孔健曾說:她在開到7家店時發現自己“管不過來了”,從事無巨細到分身乏術,她意識到需要引進管理制度,自己是時候放手一些事情了。
一般只有幾家店,老板談不上放權不放權。而連鎖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老板一個人管不過來,老板放權“甩手”就成了一道必選題。
有3個品牌、20多家店時,芙蓉巷創始人吳少輝就設置了每個品牌的負責人,負責具體運營,他自己只做品牌拓展。
吳少輝認為,“放權具有兩面性,甩手掌柜不太適合中小企業”。芙蓉巷也曾放權給員工“無條件退菜”,但因此出現了成本、管理、溝通等問題最終取消。
員工有權送餐、免單,為什么海底撈能做而大多數品牌不能做?產品特性、企業文化、員工能力等各方面條件限制下,一般企業這么做就會亂套。
-? –
張勇安心“甩手”的秘密
張勇敢于放權的原因之一,來源于海底撈的“四色卡制度”,曾多年供職于海底撈的龔先生告訴內參君。
每個員工的晉級考核由四部分組成,在海底撈稱為“紅黃藍綠四色卡”,分別代表服務、安全衛生等方面,各項相互制約、必須兼顧。
每個職位都有不同的級別標準,通過考核后才能晉級,薪資隨之增長。每個職位和級別,都有與之對應的權限,擁有一定權限的崗位是經歷過層層篩選的員工,忠誠度相對較高。
為了避免放權可能出現的謀私,海底撈還有個“高額獎金鼓勵檢舉”的制度,讓員工互相監督。一旦被舉報因私送菜、免單、謀取私利,無論金額多少,這個員工都會被開除,而檢舉者可獲得2萬元獎勵。
網絡流傳的那些感動顧客的案例,大多來自于一線。員工為顧客送菜、抹零、送禮物、免單的費用,在海底撈內部是作為營銷費用的。龔先生說,海底撈不做優惠促銷和廣告,而是把這部分錢放權交給店長和員工支配。
如今張勇做甩手掌柜,是完成了組織架構和企業制度的建設,而他正在做的就是進一步完善制度。
龔先生說,張勇并不是完全甩手不管,企業最根本的是人,張勇在研究人性。
人性在隨著年齡、環境、時代而變化,而張勇就在研究人性在不同條件、不同制度下的釋放。通過研究人性,考慮四色卡要不要迭代、放權的松與緊、店長的“小金庫”里放3萬還是10萬。
–?–
什么條件下甩手,企業不會亂?
老板放不放權,沒有對錯、沒有好與不好,主要是看老板的性格、能力、見識等方面。
一位掌管著某餐飲集團的職業經理人何先生說,在連鎖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老板領導能力強、領袖風格好的,不放權自有道理。但如果是由職業經理人主導運營,老板不放權就會使企業的運轉、效率和主動性產生問題。
而選擇放權,就要滿足幾個條件:
?能提高企業運轉效率,是否能有效提升、提升哪些方面。
?有健全的配套制度,組織架構完整,每個崗位有明確的工作職責和權利范圍。
?完整的培訓制度,企業有責任確保崗位上的人足以匹配其職責。
?必須有配套完善的審計流程。否則管理也會失控。任何人都有可能遇到誘惑,導致問題。
?根據審計結果,進一步完善制度。審計流程要審的是決策人是否具備做出某項決定的權利,而不是決策結果的對錯和得失,因為任何事的結果都是不可控的。
關于老板如何分權、放權的話題,歡迎在留言區我們一起討論。
更多餐飲業先進管理經驗
1月31日,
來2018中國餐飲創新年會
聽麥當勞、王品、海底撈等一線餐企分享
立即進入報名通道
– 大會商務合作 – 掃碼咨詢大會合作詳情 – 大會媒體合作 – 李新洲:15639755577 – 特別鳴謝 – TOM&MARK湯姆馬克餐飲品牌設計機構 提供本次活動視覺支持
·end·
統籌|張琳娟
編輯|王艷艷 視覺|尚冉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把店開進社區|老板必讀書單|讓員工心寒
生意突然變差|一道菜的可能|2018餐飲業預言
3天扭虧為盈|餐廳給豬寫歌|2017年度漢字
商務聯系:首席勾搭官 18510936112
微信① 18519700748|微信② 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9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