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
初見莫代泉,先是被其低沉而洪亮的聲音鎮住,再一看,只感覺到一股強烈的壓迫感——好一位大廚,身形壯碩、目光炯炯,帶著大漢一樣的豪放感。
這位大廚威嚴范兒真夠!
莫代泉
廣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行政總廚
首批廣東省烹飪名師
國家中式烹調師高級考評員
中國食文化叢書編委
中國粵菜十大名廚
廣東十佳鉆石名廚
廣州市五星級酒店總廚交流協會副會長
廣東省烹飪協會理事兼會員
珠海餐飲協會會員
廣東省廚委會珠海地區秘書長
將菜式融會貫通,才是飲食潮流 “這家酒店,所有吃的都歸我管。”在130余人的酒店后廚里,莫代泉全權統管著2個不同風格的中餐廳(百粵樓和滋味館)、原素西餐廳、宴會廳的出品團隊。作為國際連鎖商務型酒店,莫代泉需要面對來自世界各國不同人種的口味,而他要做的,是要保證本土菜系風味的同時,還要符合國際五星的美味標準。
廣州作為一線大城市,又是美食之都,飲食潮流一直在不斷變化著。而在皇冠假日酒店的這八年,莫代泉從未停止過改變與創新。作為粵菜名廚,莫代泉在堅持粵菜本色本味的同時,還樂于結合國外的烹飪方式與口味來做融合菜,以滿足不斷變化著的食客口味。
“因為我們酒店商務客人多,來自歐美、中東等各個國家的都有,客人的架構與需求時常都在改變,所以我們做的粵菜,必然會融入其它的元素。比如汁醬、烹飪方式等,我們都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融入到粵菜里,從而打造一種融會貫通的融合菜式。”
廣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百粵樓
那么,如何融合?
莫代泉尤喜使用東南亞醬汁。如“叻沙醬滑牛肉”這道菜,便備受廣州饕客與東南亞外賓的歡迎。
“粵菜里常用到牛肉,通常是做一些普通的小炒,或者是一些川味的孜然炒。而新加坡的叻沙醬酸中帶微辣,非常開胃,用叻沙醬做滑牛肉,使得這道菜具備東南亞風味的同時,也成為適合夏天的開胃菜。”這道菜,現已成為百粵樓的招牌菜。
除此之外,還有用叁巴醬制作的“叁巴醬炒海螺片”,“廣東人特別喜歡吃海鮮,吃海螺片主要追求其鮮嫩,所以我在這個海螺片的基礎上再延伸,用東南亞的叁巴醬來炒,將其香辣味融入到海螺片中,增加味蕾的刺激感,十分適合食客用來當下酒菜。”
還有西式的蛋黃醬和芝士,“傳統是拿蛋黃醬來做沙拉比較多,但我拿來做糯米雞了。糯米雞是廣東人必點點心,傳統是荷葉蒸,但我拿來焗了,用蛋黃醬加入芥末醬一起焗,成品看上去顏色非常漂亮,金黃色,糯米雞中還能嘗到蛋黃醬的奶香和芥末味的辛辣”。
叻沙醬滑牛肉
說起自己的融合菜,莫代泉滔滔不絕。比如在這些菜出現之前,要考慮多個菜系、各國口味,既要保留又要吸收,既要改良又要迎合,讓人忍不住好奇:“你是怎么做到的?”
“因為食客的飲食結構已經改變,而粵菜最出眾的是注重食材的本汁本味,所以在保持食材品質的基礎上,如果將這些味道融入進去,就會吸引來自不同國家的客人,也有利于粵菜更好的發揚出去,走向世界。
而對于外賓的口味與飲食習慣,則要充分了解,如很多外賓不吃內臟、不吃帶骨的食物,就要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融合。譬如我們的咕嚕蝦,就是由咕嚕肉改良而來,味道酸甜,恰好迎合他們的口味。由于他們不吃帶骨的肉,我們就把豬肉換成海蝦,去殼去皮,做成咕嚕蝦球,所以就受到外賓歡迎。”
蛋黃醬芝士焗糯米雞
從垃圾桶里摸索菜式配方 在說到當初為何會走上廚師之路時,莫代泉誠懇地說:“我是農村人,沒什么文化,覺得人只要有一技之長,就不怕不能在社會上立足,畢竟民以食為天,所以在高考填志愿時,就選擇了烹飪。”
這位自認為沒文化的大廚,在上世紀90年代,便通過高考考上了廣東省旅游學校學習烹飪專業,并于1994年畢業,被分配到珠海度假村酒店中廚部工作。用行業內的話來說,就叫做“科班出身”。
但也是這個“高貴”的出身,讓莫代泉初出茅廬時吃盡苦頭——在畢業后相當長的時間里,他都是在后廚負責洗圍裙、倒茶、搞衛生等跟廚師挨不上邊的雜活。
“因為科班出身的廚師比較少見,在后廚里,如果你是科班出身,意味著你的烹飪理論以及烹飪知識是比較強的,那么比起其他人,你的競爭力顯然強得多,所以受到來自同事的阻力也就強得多。那時候,我基本沒有機會上灶。”
但這種懷才不遇的煎熬,并沒有讓莫代泉對廚師行業失去信心,反倒激發他用加倍的勤奮來改善這種不公平。
“我不讓自己下班,大家都下班了,我還跟著中班的師傅繼續干活,或者是趁著別人偷懶的機會去搶活干,漸漸地,師傅們看我勤快、能干而且誠懇好學,就開始打破對我的偏見以及嫉妒心理,開始讓我幫他們干活,我才獲得了上灶的機會。”
不同于現在的學徒有齊全的菜品配方培訓,那個年代的學徒,幾乎是全靠自己的領悟與積累,有時還需要“偷師”。為了學到菜品的配方,莫代泉甚至常常翻搗垃圾桶,只為知道師傅到底用了多少醬料。
“我記得以前,有一個酒店做紅燒乳鴿做得非常好,當時,這個師傅也被請到我們酒店來做,但這個師傅每次做乳鴿時,都不讓大家幫忙,而是自己跑到倉庫里調配料。于是,我就摸準他進倉庫的時間,提前進去倉庫,看他都準備了哪些材料,等他出來后,我就去翻垃圾桶,根據垃圾桶殘留的量,來估摸他用了多少醬料。大部分菜式的配方,我都是這樣不斷地摸索、積累才得到的。“
也許是因不公帶來的機會難得,莫代泉倍加努力。又或許是如同事們所言,莫代泉有底子、競爭力強,雖歷經坎坷,但很快,在1995年的紅燈杯廚藝新秀大賽,他就出盡風采,贏得了一等獎。在1999年12月,莫代泉更是被評為全國旅游系統的勞動模范,這是在珠海餐飲行業中,唯一一個由廚師取得的榮譽。當時,珠海電視臺還特別制作了系列專題報道,在珠海業界影響極大。
但成名后的莫代泉并沒有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反倒為了更高的追求,不斷在緊逼自己。
1995年“紅燈杯廣東省廚藝新秀大賽”頒獎現場
一個真正的廚師,應該技藝和學識俱存
除了榮譽累累、聲名在外,莫代泉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是烹飪界的英語達人”。之所以能掌管中西廚部,了解各國客人需求,也與他一口流利的英文脫不開關系。
而在2008年之前,莫代泉對英語幾乎是毫無概念的。即使那時候的他,已經是叱咤粵菜界的名廚。
2008年,莫代泉進入到IHG惠州洲際度假酒店任職。作為一家國際品牌酒店,這里的餐飲總監是澳洲人,餐飲經理是荷蘭人,同事更是來自14個國家,即使是中國同事,英語最差的也過了4級,只有莫代泉完全聽不懂英語。為此,莫代泉被同事戲謔為“Yes or No”,因為和大家溝通,他只會說Yes和No,如果開會,還需要總廚秘書給他翻譯。
但讓他下定決心拿下英語的,不是對酒店環境的不融入,而是一次與客人的交流。
IHG洲際集團全球董事會主席夏仕國Mr.Patrick Cescau,IHG洲際集團廣州、惠州、佛山、陽江, 大中華區域總經理 Samuel Tsang 曾廣林總經理與莫代泉合照
“我記得那一次,兩個外國客人來吃飯,嘗了咕嚕蝦球后,想請教廚師‘為什么蝦能這樣做,而且還如此脆口’。我們的餐廳經理雖然會英語,但對于菜的做法卻難以準確傳達,于是,客人非要見我不可。他們真的是誠心請教的,我很榮幸也樂于指教,卻苦于語言的不通。那時候的我感到非常羞愧,發現會做菜并沒什么了不起的,能夠把自己的菜品推廣出去,才值得驕傲。”
于是,在總廚的監督和幫助下,莫代泉開始利用業余時間苦練英語。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后,終于能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這對一個英語0基礎的人而言,需要有超越常人的毅力,以至此事已過去十年,莫代泉回想起來,仍忍不住感慨:“學英語不難,就是太痛苦了!”
節目錄制中的莫代泉
但他更感激那個能熬過痛苦的自己,他說,現在不同于過去,一個真正的廚師,技藝和學識應該俱存。
“烹飪,從以前的填飽肚皮,到現在已經轉變為一種對健康飲食的追求、對美食的享受,所以作為廚師,我們需要進行全方位的提升。這不僅僅指技術方面的,還有飲食文化、知識方面,比如烹飪技術的研究深化,還有不同菜式的融合等。此外,還有綜合能力方面,包括成本核算、營養學、飲食健康、飲食潮流……直接地說,就是要了解世界,與社會、與國際接軌。”
而學會英語的莫代泉,更驕傲的是,自己能夠以廚師的身份,親自站出來跟顧客介紹食物、口味、做法、營養與特色,將自己做的美食推向全世界。
2014年莫代泉參與香港本港臺《一路向北》節目錄制
對于莫代泉而言,做廚師早已不僅僅是當初的只為糊口,“這是我的事業,而不僅僅是一個生存手段”。正是有著這樣的理念與意識,讓他始終走在烹飪學習的前沿,不斷地開拓自己。
“廚師廚師,不像以前,人家感覺都是煮飯的。現在,廚師就和老師、醫師一樣,是非常受人尊敬的職業。現在對廚師的要求,除了一道菜要色香味形俱全之外,還要講求健康、營養。而這些,都必須要有文化來支持。”
最后,在談到“請給后輩一些建議時”,莫代泉淡然一笑:“像我一樣就可以了,活到老,學到老。”
獲得“港粵澳十大名廚”稱號
百香果汁煎釀野菌澳帶王
▼
冰火兩重天滋味冰菜軟殼蟹
▼
45萬廚師都在關注這個號 你還沒有關注嗎?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9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