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柑之后,黃皮又要躥紅?喜茶、益禾堂等10多個品牌都在上

    又一小眾水果被盯上!
    幾乎在一周內,喜茶、益禾堂、臺蓋、樂樂茶、混果汁等不同規模的茶飲品牌,都集中上架新品“黃皮”。
     
    這款地方性小眾水果,能像油柑一樣流行起來嗎?


    單店日銷100+杯
    十多個茶飲品牌都在上“黃皮”

    就在這幾天,十多個茶飲品牌幾乎集體上了新品“黃皮”:
     
    6月20日,益禾堂在限定區域推出
    海鹽蜜黃皮”
    新品。
     
    6月25日,喜茶在北上廣深部分門店上架
    “黃皮仙露”

    “多肉黃皮仙露”
    兩款新品
    ,6月30日,這兩款產品在全國門店推出。

    奈雪的茶旗下品牌臺蓋上新“滿滿小黃皮”,同樣主打老鹽風味;

    樂樂茶推出“手搗多肉黃皮”,保持黃皮果肉特色;

    混果汁也上架了“好胃黃皮水”

    茶力小怪獸是第2年上架黃皮,在原有產品升級基礎上,又推出兩款高濃度新品。
     
    上架黃皮的品牌,還遠不止于此:總體看,集中在廣深地區,但廣深區域外也有品牌推出
    (如長沙的果呀呀等)

    作為一款小眾水果,黃皮銷量也比較可觀:
     
    據了解,益禾堂的海鹽蜜黃皮,
    上市不久單店單天較高可賣出100多杯,在近期新品中屬于銷量排名靠前的產品。
     
    臺蓋的黃皮也是今年新品中數據表現最好的產品,近段時間廣深暴雨,這款新品還起到了拉升營業額的作用。
     
    黃皮究竟是款什么水果,如何上新?來逐一解讀。

     
     

    和油柑比,這是一款什么樣的水果?
    1. 黃皮,是個口感酸甜的地方水果
     
    茶飲店賣“黃皮”,是選擇了一款小眾水果。
     

    黃皮主產于我國南部,廣東、廣西、臺灣、福建種植較多。在此之前,主要的食用方式是當地人腌漬、榨汁或做菜。
     
    從外觀看,黃皮呈黃褐色卵狀球形,外有柔毛;剝起來似龍眼,果肉乳白色、半透明,口感多汁酸甜。
     
    從特性上看,根據記載,黃皮具有消食、理氣、化痰的功能。因此品牌在推出時會寫出“生津潤氣”、“助消化”等介紹。
     
    作為一款季節性水果,
    每年夏至后進入黃皮產季節,持續到9月份。
     
    2. 相比油柑:受眾略廣,但記憶點弱
     
    黃皮之前,茶飲店流行過一個小眾水果油柑
    (點藍字,了解
    油柑


    將黃皮與油柑相比發現:黃皮的大眾熟知度更高,但口味記憶點較弱。
     
    這是油柑、黃皮果、龍眼三種水果的百度指數對比,時間截取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
    可以發現,在2020年,油柑沒有被統計進熱度指數中,側面體現了其小眾性。而黃皮果與龍眼相比,黃皮果熱度略低于龍眼,但整體差別不明顯,會在各自的產季迎來一波熱度高峰。
     
    這說明,
    作為地方性食用的水果,黃皮日常的普及性會高于油柑。
     
    不過從產品層面講,油柑先酸澀后回甘的口感記憶點是其被記住、能破圈的關鍵,
    黃皮的口感特色驚喜點弱于油柑。
     
    從社交平臺看,網友表示:
    喜歡黃皮、喜歡的是”記憶中的味道、童年的味道”,北方消費者對這一水果的喜好度不高。
     
     

    統計10個品牌,拆解如何賣好黃皮

    通過茶飲店的上架,黃皮有機會受到更多關注、并流行起來嗎?

    我復盤了10個品牌目前上架的黃皮產品,如下:


    1. 研發方式:老鹽、多肉是主流做法
     
    可以發現,黃皮的做法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
     
    • 老鹽/海鹽,延續經典風味

    在黃皮的傳統吃法里,鹽漬黃皮、老鹽黃皮水是常用做法。茶飲店上架這個水果,大多也是將黃皮汁與茶、海鹽糖漿搭配使用,延用這一經典風味。
     
    從研發的角度看,
    黃皮中加鹽,也能起到提鮮的作用。
     
    • 手搗/手錘,體現多肉質感

    讓消費者吃到新
    水果、體現黃皮的新鮮感,多個品牌的做法是
    通過手搗、手錘的方式保留果肉,體現“多肉”。
     
    但黃皮果子小,每個都有2、3個核,
    剝皮去核的流程復雜,對門店出品環節是個考驗。
     
    據了解,在門店出品都要經過鑷子夾核、剝皮的過程。此外,品牌還需考慮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并結合門店單量做好效期和儲備管理。
     
    另外,黃皮皮薄,在儲存運輸環節需要做好管控,
    挑揀、裝箱、成熟度都需要管理,以減少損壞。
     
    • 瓶裝,體現價值感

    在呈現形式上,延續油柑的做法,多個品牌選擇用瓶裝的方式賣黃皮,體現價值感。

    2. 搭配原則:適宜與酸性水果結合
     
    總結下來,黃皮可采用的搭配方式比較廣泛,基本的搭配原則可以總結為:
    • 茶:
      與綠茶、烏龍茶、普洱茶等多種茶都可以搭配;
    • 水果:
      草莓、芒果、黃桃也適配,但研發建議,結合其酸性口感,更適宜與檸檬、柑橘等酸性水果搭配;
    • 特色搭配:
      氣泡水的研發方式也在被使用;
    • 小料:
      加入青梅凍等風味相近的小料

    讓消費者認識新水果,臺蓋隨產品送一顆黃皮鮮果

    3. 再看成本:成本3元/杯,單杯售價20元以上
     
    目前來看,黃皮市場價集中在5~8元/斤。
    從利潤率上看,
    一杯黃皮產品用到160~200克鮮果,按8元/斤售價,一杯成本在3元上下,大部分品牌單杯售價20元以上
    ,利潤是可觀的。
     
    據了解,隨著茶飲店的推出,
    已經出現漲價的勢頭
    。從總體供應情況看,黃皮處于產季、且在廣東廣西廣泛種植,供應鏈是充足的。
     
    而在考慮黃皮是不是要上架時,
    更應該考慮這個小眾水果的地域限制。
     
    目前來看,上架黃皮的品牌多集中在廣深地區,如益禾堂等連鎖品牌也是在限定地區推出。對小眾水果的認知、口感的接受度,是上架黃皮時值得留意的。
     
     

    黃皮的啟發:茶飲要走小眾路線了嗎?

    隨著黃皮的上架,有一個現象值得討論:茶飲上新品都要選擇小眾水果了嗎?
     
    分析一下多品牌上黃皮背后的原因:
     
    1. 上新品,是一次品牌曝光機會
     
    越來越多品牌認識到,上新是獲取銷量和品牌關注度的方式。
     
    激烈競爭下,10款產品,只要抓對1款,品牌就會有“被看見”的機會。
    要有一個產品被人記住,就容易有“出位”的機會。
     
    據了解,深圳有品牌上架的油柑產品,就幫助門店實現營業額20%的增長。
     
    2. 要被記住,普通水果難出創意了
     
    芒果、草莓等等常規大眾性水果的開發方式已經充分。
    年初油柑在飲品店上架后銷量、消費者反饋俱佳,啟發茶飲店上新品要有創意、被記住,需要挖掘小眾水果做創新。
     
    3. 供應鏈發展是支撐基礎
     
    6月底黃皮進入產季,有大量供應的基礎;同時茶飲企業的供應鏈成熟度得到近一步發展,能夠支撐新的原料可以被快速開發、投入門店多年使用。
    另外,在供應鏈處理環節,油柑、黃皮都屬于加工技術工藝要求低的水果,有推廣的條件。
     
    但小眾水果是個值得長期挖掘、深開發的領域嗎?
     
    在油柑、黃皮的思路下,藍莓、蔓越莓、沙棘都是還未被挖掘的新品,以及到潮汕地區發掘清爽型水果、小吃,也成為新的研發方向。
     
    但茶飲的本質是
    做大眾需求,研發有廣泛接受度的產品。為了創新選擇小眾水果,這條路能走多遠?適合什么樣的品牌去嘗試?
    留言來討論!

     
    參考資料及采訪信源說明:
    代小鵬 益禾堂采購總監兼產品導師
    劉宇 臺蓋負責人
    吳軒 混果汁聯合創始人
    吳澤龍 茶力小怪獸創始人

    統籌|妮可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這篇文章來自咖門的朋友——飲力實驗室,聚焦飲品產品測評與分析。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離產品更近一步。

    2021新飲力新茶飲大賽-成都站觀賽通道已開啟

    產品研發精選課合集: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7328.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2日 11:05
    下一篇 2021年7月2日 11: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