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餅蘸咖啡,一天400杯!最近咖啡館都在賣小吃?

    民間小吃和咖啡組的CP,幾乎是組一個火一個。

    繼肉夾饃配咖啡之后,泉州又有一個“油條阿芙佳朵”火了。

    這個產品成為門店招牌,供不應求,而且帶動了整個咖啡館的銷量,周末一天能出杯500+。 

    地方小吃+套餐,到底是怎么火起來的?普通咖啡館能不能效仿?我找了一些案例來分析。
     


    “油條/油餅咖啡”,每天供不應求
    前段時間,武漢有一個咖啡品牌,因為“油餅包燒麥”咖啡套餐火了。
     
    不正咖啡創始人張鎮告訴我,這個單品套餐,在工作日一天能賣100份左右,周末可以賣200~400份。
     

    套餐最初的創意,來自隔壁是一個當地老字號油餅店,其店內的油餅包燒麥是武漢人必吃早餐,因為看到很多人帶著油餅來買咖啡,干脆就出了這個套餐。
    (PS:老板和油餅店是親戚)
    而在1000公里外的,剛剛申遺成功的泉州,有一個名叫巴浪魚的咖啡館,依靠一款“油條阿芙佳朵”成功出圈,被很多人
    默默
    記錄在了打卡目的地上。


    這款產品做法也很簡單,是把剛剛出鍋的酥脆油條,加入到冰淇淋中,并淋上濃縮咖啡液,一口油條一口冰淇淋咖啡,
    “美到窒息”的阿芙佳朵,有了接地氣的新吃法。
     


    巴浪魚的老板亞三告訴我,店對面的油條店,是泉州一家30多年的老字號,因為發現有人買了油條來喝咖啡,就萌生了將油條和咖啡結合起來的想法。
     
    因為油條店只有在下午4~6點營業,所以油條阿芙佳朵每天限時售賣,即便如此,這個單品還是成為巴浪魚的招牌之一,很多人為它而來。
     


    已經開店近5年的巴浪魚咖啡,已成為泉州的地標咖啡館之一,工作日出杯量在300杯上下,節假日會超過500杯。
     
    除了油條/油餅+咖啡,
    在全國各地,地方美食+咖啡的組合,正在成為咖啡館走入日常的一條路徑。
     


    地域美食+咖啡,成為新爆款公式
    在新茶飲中屢試不爽的地方美食+茶飲公式,開始在咖啡中奏效。
     
    鄭州讓咖啡的
    “黑胡椒拿鐵”
    ,提取當地早餐胡辣湯中的胡椒口感,做成了略帶麻辣口感的拿鐵,成為門店流量擔當。
     


    沈陽的一個早餐店,推出了
    “油條美式”
    ,一杯美式+一根油條,成為了沈陽干飯人的精致早餐。
     


    捌比特咖啡,在北京展會的
    “豆汁兒Dirty”
    ,讓人直呼上頭。
     

    在西安,一家咖啡館直接改名叫
    “咖啡愛上肉夾饃”
    ,和當地美食站在了一起。

    在成都,有咖啡館把青花椒元素用到咖啡里,在杭州,Seesaw的爆款是
    “西湖龍井美式”
    ;在大西北,甜醅子也和咖啡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花椒美式

    在“油條阿芙佳朵”的啟發下,巴浪魚咖啡館發現了“地方美食+咖啡”這個很容易出彩的組合,持續研發了
    “石花膏冰拿鐵”

    “泉州布魯斯”、“梅酒冰淇淋”
    等爆款。
     
    泉州布魯斯

    遼寧研磨咖啡創始人趙源告訴我,在遼寧鞍山,有一個叫午餐時間的快餐連鎖店,店內一直都有現磨咖啡售賣,10多元一杯。
     
    一份臺式鹵肉飯,搭配一杯咖啡,或者咖喱雞腿飯搭配一杯冰拿鐵,都是最常見的組合。
     
    咖喱雞腿飯搭配一杯冰拿鐵

    地域美食+咖啡,這個“土洋結合”的搭配,在新時代的語境下,自帶話題和流量。

    而在產品呈現上,因為融入了“從小吃到大”的美食,讓一杯咖啡減少了距離感。
     

    只要一個產品符合飲食科學、能被人接受、能夠傳播開,那它就是王者。
    哪怕臭豆腐配咖啡,都沒什么不可以。”趙源表示。
     

     


    本土化浪潮興起,對咖啡是好事嗎?
    國內的很多咖啡創新,常常一不小心就面臨被diss的窘境,咖啡的在地化浪潮,到底好不好?我請教了幾位行業人士。
     
    有17年咖啡從業經驗的小艾看來,產品結合沒有對錯,結合各地特色當然很好,
    只要有足夠的人欣賞,都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意大利咖啡大賽世界冠軍、CoCo Café主理人張仲侖認為,“以大方向來看是好的,
    這代表行業在尋求改變、創新、差異化。

    先不論風味,“咖啡”這個產品可以在更多的場景被應用,能見度和用法多了,就能讓更多人能在無意中品嘗到
    咖啡,從而讓消費者對咖啡像對茶一樣“習以為常”。




    明謙咖啡線下負責人楊朕堃表示:“我覺得這個現象肯定是好事情。
    首先,咖啡和早餐本身就是順利成章的一對。

     
    “精品咖啡,就是從種子到杯子,每個環節都關注細節、傾注心血,僅此而已。

     
    所以,
    加了油條、石花膏、熱干面的咖啡,只要在細節上用心,在口感上有認可度,一樣可以很精品。

     


    事實上,在地化咖啡浪潮在國內的興起,恰恰是咖啡走入日常的一個標志,因為咖啡在中國“自上而下”、從精英帶領大眾的方式,很難走通。
    而生長于民間,帶有中國味的本土化咖啡,可能才是大眾化的路徑之一。

     


    咖啡本土化,3個創意方向可嘗試
    看到這里,或許你已經為你店的新品研發,想到了好幾個本土化的創意。
     
    事實上,要注意的是,
    咖啡本土化,不是為了噱頭和流量,而把兩種食物生搬硬造在一起。
     
    就像巴浪魚銷量top1的海石花拿鐵,就是試驗了幾十次,最終采用店內現熬的方式出品,才達到了最佳效果。

     
    捌比特咖啡創始人闞歐禮,為本土化提供了3個創意方向:
     
    一是口味本土化,利用熟悉味型做同化。
     
    比如地域美食與咖啡組套餐,讓消費者有吃有喝方便快捷,或者是把當地的特色小吃作為小料,比如海石花是泉州特產,甜醅子是西北小吃,海石花拿鐵和甜醅子奶茶就在當地賣得很好。
     


    第二是借力熟悉的地域性符號。
     
    比如成都的蓋碗兒咖啡,在巴浪魚的特調咖啡“泉州布魯斯”中,并沒有使用泉州的食材,而是在出杯的時候,放上一根木麻黃的樹枝,結合產品口感,營造出海風的氛圍。
    (木麻黃是泉州海邊常見的防風固沙樹種)
     
    泉州布魯斯

    第三,借助地域文化,幫助品牌定位。
     
    在新茶飲中,用區域文化為品牌賦能,已經是常見操作,茶顏悅色之于長沙,眷茶之于鄭州、英歌魂之于潮汕。
     
    如果想做一個咖啡連鎖品牌,使用區域文化賦能,是個已經被驗證過的路徑。
     

    最后,我想引用楊朕堃的觀點:咖啡配小吃、早餐,是咖啡文化逐漸融合中國文化一個自然并且必然的趨勢。
     
    咖啡,這個舶來品,正在一點點根植于中國文化的土壤,在與本土美食的交鋒中,逐漸也融入了我們的菜譜。
     
    這意味著如今的咖啡市場不僅壯大,而且還能夠繼續下沉、滲透,演變出更多的呈現方式。
    更多“新咖啡時代”專題文章,戳鏈接>>>
    門店接近5萬家!中國最大的咖啡生意,不在咖啡館
    增長超300%,90%門店盈利,中國“新咖啡”正在誕生
    新咖啡營銷拐點出現!靠打造IP,他年營收超千萬

    融資數億、2年銷量增長3.4倍,“中國咖啡”的時代到了

    咖啡加速“向下”:縣城小店5年銷量漲了10倍!

    統籌|妮可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2021新飲力新茶飲大賽-華中賽區鄭州站觀賽通道開啟!掃碼了解詳情:

    0基礎做社群茶飲店低成本獲客實戰6講

    產品研發精選課合集: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8516.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28日 11:01
    下一篇 2021年7月28日 11: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