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土味道”強勢搶奪商圈,這屆餐廳為何爭做“城市代言”?

    ?

    ?一店品一城,美食+城市的聯合IP,是一門好生意嗎?


    總第 
    2800 

    餐企老板內參 王盼 | 文


    如今的餐廳

    不加地名都不好意思開張了

     
    最近,內參君發現,諸多商圈內新開的餐廳,都打上了“地域”這張牌。
     
    比如在同一個商圈里,內參君發現了不少地域美食,比如“澳門國際牛雜檔”、“樂山地攤小吃”、“老長沙花果糯米酒”、“哥老官重慶美蛙魚頭”……如果說這些并不稀罕,再往前走,“遼寧小吃大排檔”赫然入目,“香港小鍋米線”更是讓內參君一臉問號,還有“中國?朝鮮族特色美食”吃出濃濃的歐巴風情。

     

    仔細觀察,這些打“地域牌”的餐廳大致有如下特征:

     

     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中,各個餐廳在有限的空間中爭奇斗艷,依托“地域”這個關鍵詞,紛紛在場景、裝飾、氛圍上和別家做出差異化。比如牛雜檔雖然只有二三十平米,也試圖用霓虹、明檔懸掛牛肉等方式營造“街頭食神”的感覺;遼寧小吃大排檔的菜名“挺老大冷面”也自帶東北味兒。

     

    兩家港風特色餐廳,一個賣“牛雜”,一個賣“米線”

     

    店越開越大,文化自信崛以往,說到地方菜,除了西貝、南京大排檔等頭部品牌開大店,很多都是小檔口、賣小吃等,而如今再逛商場, 很多地方菜都開起了上百平米的大店,并通過明檔等空間設計,給產品更寬裕的展示舞臺,也給顧客更好的體驗感。

     

     地方菜的占比在悄然增加,消費端、品牌、商場三方互需如今,購物中心似乎都給“地方菜/小吃”留足了施展空間。比如北京合生匯,有專門的“老北京美食區域”,大悅春風里最新規劃的MALL,也強調“打造鮮明的主題感”,比如在B2層策劃“京南小食文化特色街區”,在整個小吃升級的大趨勢下,給品牌提供“鍍金”的新場域。

     

    定位“四川樂山小吃”,讓顧客理解更清晰

     

    這屆特色小餐廳,似乎越來越重視“地域標簽”了。

     

    這一點,從大眾點評最新發布的《消費者“吃”出來的數據報告》可見一斑,報告中顯示,從必吃榜門店的消費者推薦菜排名來看,地方特色美食逐步走上推薦榜,成為消費者心目中對地方飲食文化的認知代表。這些具有強烈地域特點菜品的走紅,體現了消費者對于“本地味道”的追尋,本土餐飲發展或可順勢而起。 



    美食與地域的強關聯

    或成為新的切口

    其實,這陣風早就刮起來了。
     
    莆田餐廳“從地方風味登上大雅之堂”的成功,讓許多餐飲人發現,菜系也可以被品牌占據;南京大排檔火遍全國,讓市井小吃搖身變得高大上,也是成功典范。
     
     
    隨后,餐飲圈甚至刮起了一股“更名風”。表面是更名,實則為競爭賽道的擴容——重慶九鍋一堂酸菜魚,如今更名為“九鍋一堂重慶菜”;蘇州老阿爸,名字也從老阿爸燉魚湯改成“老阿爸江浙土菜館”;望湘園如今改名為“望湘園湖南菜”,更強調“湖南”;火遍深圳的農耕記,也改名為“農耕記湖南土菜”;今年3月,陳鵬鵬鵝肉飯,也更名為“陳鵬鵬潮汕菜”。
     
    種種變化,讓圈內人大呼“舍棄爆品,投奔地域,才是未來的競爭方向嗎?”
     
    商場里的“遼寧小吃大排檔”,烤雞架、冷面為特色菜
     
    內參君仔細觀察了當下餐飲的打法,梳理出“地域牌”背后的幾個邏輯。
     
    1、做差異化+高辨識度。
    商場競爭尤其激烈,一位小型創業老板告訴內參君,優質的商圈對品牌的要求很高,換句話說,沒有差異化,就進入不了商圈。“如今,各個MALL都不是在賣產品,而是販賣生活方式。所以可見大悅城這些一類商圈,都在積極打造網紅小吃街區等。在這種情況下,明確的主題、高辨識度的特色餐廳,是進駐的最好籌碼。”
     
    裝修古典、色調輕柔,文藝氣息瞬間襲來

     
    2、品牌保護。
    采訪中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內參君,打出“地域牌”,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對品牌的保護。“市場只認NO.1,比如莆田餐廳吧,它打出名氣來了,很難再有第二個同級別的品牌。”
     
    3、小吃升級、國潮自信的大趨勢。
    商場出現這樣的風潮,和小吃升級大趨勢有直接關聯。尤其像夸父炸串、文和友長沙大香腸等品牌的帶動作用,讓諸多“后來者”看到了活生生的標桿。從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地域美食的活力,讓很多原先不起眼的小地方,通過飲食漸漸展露頭角。從形象打造上來說,國潮文化的切入,勢必需要對品類文化進行溯源、挖掘,自然會貼上地域標簽,彰顯其正宗地道。
     
    夸父炸串,從樂山炸串中升級而來,“國潮”范十足
     
    4、從單品到區域,提高復購,拓寬賽道。
    單品的定位是專門店,場景是“偶爾解饞”和“專屬味道”,復購率低;而地域菜,則讓產品變得更加豐富,社交場景突出,復購率更高。“而且豐儉由人,就像小份菜一樣,兩三個人也能吃到多種,人多可以點一大桌。”
     
    花鹽街四川樂山小吃,用全明檔展示約70道SKU
     
    餐飲老板內參創始人秦朝認為,這種“打法”在過去,也是一種驗證過的成功套路,很多品類甚至會虛構一個地域標簽,比如我們熟悉的蘭州拉面,在當地其實叫牛肉面;河南紅燒牛肉面,在河南并無這個稱呼;美國加州牛肉面就更加離譜了……但不可否認,這確實是一種通過地域來彰顯“特色、地道”的有效方法。
     

    夸父炸串創始人袁澤陸認為,餐飲的本質是生活習慣和文化體驗。地域是一個“文化標簽”,就像再普通的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姓一樣,人們喜歡尋根問祖,產品有了來龍去脈,才會更吸引人。“對于中小型創業者來說,新品牌很難挖掘歷史沉淀,那就在產品方面尋找亮點,用地域作為背書。”



    打好了是“王炸”
    打孬了是“要不起”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任何賽道都有“高級玩家”和“普通玩家”。也不是每一個地方菜的挖掘創新者,都能在市場競爭中分一杯羹。

     

    首先是教育市場需要耐心和技巧。莆田餐廳就是典型代表:要把一個弱勢品類開到全國,莆田餐廳在“教育顧客認知”方面花了大量功夫,切入點依然是產品。比如定期舉辦“生蠔節”、“黃花魚節”、“匠人技藝展示”等。

     

    “莆田餐廳的運營團隊很強,組織力和架構都不是一般品牌可比的,加上持之以恒地教育市場,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同時,莆田餐廳的定位較為高端,選擇的商圈、形象VI都符合高端氣質,從高端商圈做下沉,也是成功出圈的原因。”花鹽街四川樂山小吃負責人郭強說。

     

     

    在他看來,地域這張牌,是餐飲賽道細分的結果。菜系分為“強勢菜系”和“弱勢菜系”兩類,巨頭菜系做細分才有意義,反之,弱勢菜系做細分的意義不大。所以,創業者想打地域這張牌,就要選擇強認知的大品類。“不是每個團隊都有實力打造成下一個莆田餐廳。”

     

    市場教育好了,蹭流量的對手也來了。比如樂山小吃,這兩年頻頻嶄露頭角,出現了夸父炸串、花鹽街等代表品牌。然而,就在合生匯這個商場內,內參君至少找到了5-6家樂山小吃店,它們有的打出“樂山翹腳牛肉”的招牌,有的直接叫“樂山地攤小吃”……一時間讓人陷入“選擇恐懼癥”。

     

     

    容易流于形式,也是一大隱患。內參君發現,很多打著“地方特色”的餐廳,都會在菜單上標注“食材空運而來”。而事實上并不見得如此,“尤其對于一些實力單薄的小餐廳來說,往往只是一個噱頭和加分項,草率的出品、形式化的包裝,反而會混淆市場。”一位老板告訴內參君。

     

    從長遠來看,網紅現象、爆款現象、地域認知,都是必經之路,但最終拼的是品質和模式。

     

    花鹽街SKU約70道,200平米左右的門店,將豐富性、社交屬性、小吃屬性結合在一起。“要做減法,生產線的重疊很重要,同樣的食材多出幾個SKU,在備料的品質把控上,難度不會增加太多。還有就是,川菜小吃,從檔口模式到餐廳模式,需要升級的地方還很多,更何況我們是全明檔形式。要去除油膩膩的體驗感,需要在細節上花功夫,更加重視食品安全管控。”郭強說。?

    ?




    輪值主編|王菁     視覺|代丹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內參視頻號矩陣推薦:近年來,無人機送餐服務可謂是熱度不斷,作為一種新型外賣送餐模式,對此你怎么看?歡迎大家關注和點贊,也可進入視頻號評論區說說你的想法~

    掃碼關注“餐企老板內參”視頻號

    ↓ ↓ 收看更多精彩內容 ↓ ↓

    商務合作: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真真 18037518262(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9204.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4日 17:02
    下一篇 2021年8月14日 18: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