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那么一個曾經,為了一本小說跌宕起伏、險象環生的情節久久的沉醉其中,急不可耐地想知道主人公的命運到底走向何方。
有沒有那么一個曾經想和主人公一起去流浪,一起探索,一起去行俠仗義,深深地感受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歡樂和痛苦。
讀書,可以是一種消遣,可以興致勃勃的沉醉在一個又一個波瀾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也可以是獲取知識的手段,讀一本好書,會滋養人的靈魂,讓生活更有風韻,行走在世界時也多了一份從容,篤定的氣度。《簡·愛》教會我們堅強、寬松,《魯濱孫漂流記》教會我們不畏艱難、積極樂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教會我們做一個堅強獨立充滿愛意的人。
人,就應該多一點書卷氣。如今的人們,被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打亂了腳步,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用二倍的速度追著劇,用繁雜的新聞信息來麻痹自己。閑暇時間寧可翻翻手機也不愿意拿下一本落灰的書,閱讀真的成為一種奢侈。而最近的《二十四小時書店》以及《朗讀者》似乎點燃了一簇明亮的火焰,引領這人們回歸本心,不在流浪。
為什么要閱讀?為了活動欲。就像《不安之書》所說:我無法休憩,因為我的靈魂不夠健康。我無法活動,因為我的肉體和靈魂之間缺乏什么。我缺乏的不是生活的動力,而恰恰是活動欲。
古人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每一本書都是用文字堆砌而成的金字塔,你讀的每一本書最終都會變成你的踏腳石,讀的書越多,你的路就越長越穩。很少有人的成功是唾手可得的,唐宋八大家里的蘇洵年少輕狂,早早就放棄讀書,致使少年時光白白流逝,到二十五歲才發奮讀書 ,苦讀不休者達六、七年,終成一代文豪。可見,讀書不僅是迷茫中的明燈,更是成就榮耀的敲門磚。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9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