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團:“反壟斷調查還在進行,或被高額罰款!”餐飲人在等待監管“靴子”落地……


    無論是餐飲人,還是美團,都在等待監管的“靴子”落地。


    文 | 職業餐飲網 旖旎
    餐飲外賣業務仍在高速增長!
    美團餐飲外賣業務交易金額同比增長59.5%至1736億元;

    餐飲外賣日均交易筆數同比增長58.9%至3890萬筆。

    而餐飲人最關注的美團“反壟斷調查”也仍在進行中!

    昨天(8月30日),美團發布了其2021年第二季度外賣的業務數據,并披露其被反壟斷調查一事的最近進展:市場監管總局對其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的立案調查仍在進行,公司可能會被要求改變其商業慣例及/或被處以高額罰款。

    美團:“反壟斷調查仍在進行,
    或處高額罰款、或改變商業慣例”
    早在4月2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其官網宣布,依法對美團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昨天,美團在
    財報中表示,截至本報告日期,相關調查仍在進行,公司積極配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調查。公司于現階段無法預測相關調查的情況或結果,公司可能會被要求改變其商業慣例及/或被處以高額罰款。
    王興則表示,最近宏觀和監管層面有很多變動,大家也對這些變動非常關心,但這些改變都是為了實現共同富裕這一個目標。并稱“監管變化對于互聯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有序增長是利好,也有助于促進公平競爭和行業健康發展”。


    此前,上海一細分領域外賣平臺“食派士”,因逼迫外賣餐飲商戶“二選一”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壟斷行為,被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全年營收的3%!
    如果此次美團壟斷行為成立,那預料美團的處罰款區間,將在40億-120億元人民幣。
    參考阿里巴巴的案例,市場監管總局對美團是否壟斷的判定依據,包括美團外賣市場份額;對服務價格及商家流量是否有控制能力;資金及技術能力;商戶對平臺依賴程度及是否依賴平臺數據導致高昂的遷移成本;新進入者的門檻;是否有二選一等行為證據。 
    美團在調查結束后,如因違反反壟斷法被定罪,按壟斷法規定,罰款額為對上年度綜合營業額的1%—10%。美團上一年營收總額為1148億元,如果罰款和阿里巴巴一樣比例4%,美團將可能被罰款46億元,如最高按上一年銷售額10%,或將面臨120億元的罰款。

                          
    餐飲人“苦外賣平臺壟斷久矣”
    什么時候能出調查結果?外賣平臺會做出怎樣的改變?
    這是很多餐飲人迫切想要知道的答案。
    因為早就該調查外賣平臺“二選一”了,這是很多餐飲人內心急切的呼聲,看似“風平浪靜”的水面,早已暗流涌動、波濤洶涌。
    在與平臺的博弈中,很多人都處于被動和弱勢地位,多年來抗爭和妥協一直未曾停息!
    1、餐飲商家陷入“從抗爭到妥協”的死循環!
    2010年,外賣平臺的上線也給餐飲打開了一條紅利渠道。但是好景不長,隨著外賣平臺巨頭崛起,餐飲商家的日子也漸漸不好過。
    慢慢各地外賣平臺代理商,就開始給餐飲商家“選擇題”,18-25%不等的抽成比例方案,作為商家第一反應當然選擇最低檔,相應的,就會被告知最低檔意味著就不能入駐其他外賣平臺。
    如果偷偷做兩個平臺被發現,或者死扛到底不繳納違法獨家協議的違約金。外賣平臺就會出各種“絆子”來給你使壞:
    比如抽成漲點,不簽獨家,5個點起步,讓你割肉流血;

    流量控制,降流、降級,讓你的店永遠起不來;

    配送里面搞小動作,縮小商家的配送范圍,讓店鋪迷失在定位里,再或者配送費比其他家高出5、6倍,讓商家一單賣不出去;

    減少你店鋪的銷量,給你的對手上優惠;

    ……
    種種威逼利誘之下,無論是千家門店的大連鎖,還是小餐館,都扛不住這樣的“折磨”,抗爭后遍體鱗傷的妥協,甚至很多小餐館老板放棄另尋他路。
    2、餐飲協會多年“抱團”與平臺交涉無果
    餐飲商家勢單力薄,所以大家聯合起來“抱團”,不得不通過餐飲協會聯名同平臺交涉,但結果并不令人滿意。
    像去年4月10日,廣東省33家餐飲協會聯名向某平臺發出一封措辭強硬的交涉函,要求取消“獨家合作限制”等壟斷條款,降低外賣服務傭金等。
    在此之前,已經有重慶、河北、南充、云南、山東等5家餐飲業協會給外賣平臺發去了公開信“喊話”,直指高傭金、涉嫌壟斷經營等問題:
    2020年,2月18日,重慶市工商聯餐飲商會聯合1987家企業發布公開信,呼吁外賣平臺承擔社會責任,減少傭金。

    2020年,2月20日,湖北省飯烹協會致外賣平臺公開信,呼吁減少相應的傭金。

    2020年,2月21日,南充市火鍋協會,給南充當地市長信箱投了一份舉報信,舉報外賣平臺疫情期間涉嫌漲傭金,壟斷經營。

    2020年,2月22日,云南餐飲協會代表22萬家餐飲企業,給外賣平臺寫了一封公開信。

    2020年,2月24日,山東餐飲協會也發表了一封致外賣平臺的公開信。

               
                 
    雖然協會一直在聲討,平臺也出來做出了篇幅巨長的回應,但是依舊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很多餐飲商家的問題。
    3、地方監管的無奈——“罰款、停業都管不住”
    不久前,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管局被遵義市匯川區檢察院告上了法庭,起因是該局對轄區內某外賣平臺等網絡食品安全問題監管不力,“怠于履職”。
    匯川區市場監管局則對此表示:已多次約談外賣平臺遵義分公司,甚至還采取了罰款和停止網絡服務等處罰。但結果顯示,收效甚微。
    事實上,地方市場監管局因對網絡餐飲平臺“監管不力”被檢察院告上法庭,遵義也不是唯一一例。去年,湖北恩施宣恩縣市場監管局,同樣因為監管問題被當地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
    地方監管權力有限很難執行下去,即使平臺被罰款、停業,但不能根本上撼動平臺的一些霸王條款。
    比如某外賣平臺頻頻遭遇反壟斷執法。2017年6月,浙江金華市場監管局對某平臺限制競爭等違法行為作出處罰,合計罰沒52.6萬元。2019年3月,四川通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外賣平臺強迫商家“二選一”當事人處罰25萬元,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不過,處罰歸處罰,外賣平臺獨家合作的霸王條款并未得到實質性觸動。
    這也讓地方監管部門被訴“怠于履職”,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職業餐飲網總結:
    外賣平臺“二選一”等壟斷行為,一直是餐飲人心中不可言說的痛。
    曾經餐企被困在外賣平臺“獨家套路和規則”中,往前一步是深淵,退后一步是懸崖。
    現在餐飲人都希望監管的“靴子”能盡早落地,希望政府能出臺一些措施,
    來制衡外賣平臺存在的壟斷問題,
    為餐企打開新的局面,還餐飲老板一個公平、有序的外賣平臺。
    -END-

    主編丨陳青
    (圖片來源于網絡)
    推薦閱
    酒館屆“蜜雪冰城”即將上市!10元/瓶,一年賣出8億元!
    “餐飲業,已不再是普通人實現造富傳奇的江湖!”
    全國首家“現烤點心+奶茶”融合模式店!新探索新機會?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978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31日 11:02
    下一篇 2021年8月31日 17: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