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煙火氣終于回來了。”
這是餐見君看到鄭州堂食恢復后的最大感受。
那些“劫后余生”的城市,火鍋店恢復都怎么樣了?
為此,餐見君采訪了鄭州、南京、長沙、揚州等城市的火鍋從業者,發現諸如“小店經濟、餐飲保險、安全、現金流”等熱詞被頻繁提及。
925
期
鄭州:賣斷貨也難擋顧客熱情
“抱歉,店里的魚賣光了,要等10來分鐘才能送來……”
8月29日,鄭州恢復堂食第一天,恰逢周末,多個商圈人潮洶涌。
萬象城商圈彼酷哩某門店在晚餐高峰期賣斷了貨,餐見君等了近20分鐘,活魚才被送到門店,選魚后又等了十多分鐘才吃上。
同一時間,某海底撈門店早早就上滿了人,有朋友等不上只好去附近的海底撈子品牌“U鼎冒菜”解饞。
巴奴某門店中午排號就到了近200號,不到下午一點,毛肚就已賣完,“我們預料到顧客會很多,可還是超出了我們預期,太火爆了。”
▲ 鄭州巴奴人氣高漲
鑒于剛剛恢復堂食,不少門店時刻不放松警惕,除了隔桌就餐措施,一些火鍋品牌還采取了更進一步的行動,如東來順的一人一鍋、巴奴的防控放心卡。
一夜之間,煙火氣重新繚繞在這中原大地,街頭巷尾的餐飲店里,顧客們口中說著“中”、“得勁”,臉上洋溢著輕松和喜悅。
長沙:“網紅之城”一夜自愈
各種利好政策,刺激著這座“網紅之城”的快速恢復。
其實,早在8月13日,長沙中風險地區全部清零,次日恰逢七夕,各餐飲門店的人氣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回升。
▲ 長沙街頭人頭攢動
據報道,五一商圈人頭攢動,悅方IDMALL的德莊、哥老官、煲大王等門口都坐滿了三三兩兩的閨蜜、一對對的情侶,好不熱鬧。
同時,長沙火鍋再添勁敵,楠火鍋在8月底強勢入駐,與長沙本土品牌展開搏斗。
南京:有人座無虛席,有人倒在黎明前
被新一輪疫情折磨了一個多月的南京,自8月18日起,下轄多個地區陸續恢復堂食,其中火鍋類門店極受歡迎。
恢復首日,某左庭右院門店座無虛席,中午短短15分鐘就有8批顧客進店,“下午4點半到目前為止已翻臺2至3次。”
▲ 南京某左庭右院等位區已坐滿
然而繁榮的背后,也充斥著疫情后遺癥。有報道稱,位于南京鼓樓北祥路的喜年花生唐關了大量的店鋪,即使周末也沒什么人氣。
南京江寧區一家火鍋店,原本一天可以做3萬的營業額,疫情一來,營業額暴跌至不到3000塊。而隔壁的串串香火鍋已經貼出了“暫停營業”、“江湖告急”、“旺鋪轉讓”的告示。
▲ 南京喜年花生唐大量店鋪關閉
揚州:老牌早早客滿,新品牌痛苦煎熬
南京的難兄難弟揚州,則是到了9月5日才恢復堂食,恢復堂食的餐飲店中,僅江都區就有1250家。
被譽為“揚州海底撈”的滋奇火鍋某門店,不少顧客拖家帶口前來就餐。
▲ 揚州滋奇火鍋早早接待已滿
據店長介紹,門店嚴格執行50%人員限流政策,“接待20多人已經滿了。”才上午10點50左右,門口就掛上了“接待已滿”的牌子。
然而,也有火鍋店在暫停堂食期間很煎熬。揚州一火鍋老板,門店前后投資150多萬,還借錢做外賣打包盒和平臺投放,跟對面的火鍋店打價格戰。
疫情一來,毫無招架之力。“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想著去哪里借錢,親戚朋友能借的都借了,接下來我是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武漢:一分鐘搶完1800張餐飲消費券
武漢自8月24日起,中風險地區陸續被調整為低風險地區。
為助力餐飲消費,打好新一輪疫后復蘇戰,武漢餐飲協會與中國銀聯湖北分公司聯手大撒餐飲消費券。100元減15的剛剛開搶一分鐘,首批1800張就被全部搶完。
▲ 武漢100減15消費券一分鐘搶完
火鍋店想打贏復蘇戰
必須做這4件事
隨著火鍋步入旺季,即將迎來中秋、國慶兩大節日,這個階段正是火鍋店賺得盆滿缽滿的時候。
過去,餐飲老板更多在想怎么提升營業額、擴大發展規模。
現在,毫不夸張地說,生存和安全兩個關鍵問題就擺在眼前。
餐見君在跟一些火鍋老板交流中發現,他們在多次疫情反撲當中,如今已學會從容應對,并總結出一套“抗打擊方案”——
第一,不盲目擴張,不做把握小的事
分析發現,那些倒閉的企業,絕大多數死于盲目擴張(相關閱讀:盤 2021年,殺死餐廳的“N宗罪”)。尤其對于連鎖企業而言,供應鏈的穩定、可控是相當重要的。
就連海底撈張勇都承認自己對趨勢判斷錯誤,盲目自信開店過猛,造成業績下滑。
很多餐飲老板建議,現階段不要追求盲目擴張,不做把握很小的事,在決策上要更加謹慎。
第二,做好安全防范,再加3個保險
安全生產這門課,很多老板都是不及格的。近期,各地“因餐飲店不執行疫情防控規定而被關停”的消息不絕于耳。
疫情防控常態化,務必要緊跟政府政策,確保門店基礎安全,尤其是員工安全要有保障。
▲ 有讀者留言問到保險問題
想要規避除了經營以外的附加風險,專業人士建議以下三個保險不能少:
店內財產險,店內如果發生失火、東西被盜等,都在受保范圍,保費根據門店物品價值來計算;
雇主責任險,可以解決員工在工作期間,發生意外傷害時的賠償問題;
公眾責任險,是顧客在就餐時發生的意外傷害時,要賠償的這部分。
第三,儲備不低于2個月的現金流
回顧過往,有多少餐廳都死在了“現金流”上?原材料價格上漲、基層員工難招、房租只漲不降,現金流的作用再次拔高。
對于火鍋企業,餐見君建議,現金流儲備至少不低于2個月的開店成本,以防隨時遇到極端狀況。
或許我們可以學學海底撈,它是擴張更多的品類渠道,來削弱門店重資產宿命的風險。
當然,結合企業的戰略方向,清楚地了解自己是否可以融資,與資本共舞(相關閱讀:撈王沖刺上市,未來或將誕生140家火鍋上市企業!),也不失為一種解決辦法。
第四,符合這3個條件的門店最賺錢
當下,河南、寧夏等多地政府正大力推行“小店經濟”,河南相關文件規定,自主創業最高可貸20萬元。
▲ 政府扶持“小店經濟”
這樣再次印證,不要一味地追求重金開店,項目設計初期要考慮投資安全性。犢門火鍋劉斌告訴餐見君,未來,這類門店賺錢能力更強:
門店投資小,輕量化,設備適度;
重場景和環境體驗,強化環境對顧客的愉悅感和舒適感;
產品精,且有差異化創新,結合爆品打組合拳等。
推薦閱讀:上海1.2萬火鍋店:有人融資上市,有人瘋狂開店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0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