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2萬+火鍋店“嚴重內卷”,醞釀出4個變革信號

    來源:火鍋參見 |  作者:田果



    川菜火鍋、魷魚火鍋、黃喉火鍋來攪局,品類天花板越來越高;火鍋店搬到公園、博物館里,“造景式”火鍋群雄并起……

    深入成都火鍋市場,并與當地多位餐飲老板交流,在嚴重內卷之下,他們放棄大舉擴張模式,轉而小步慢跑,正在打響突圍戰。

    這些是變化,也意味著趨勢,可能蘊含著火鍋行業變革的信號。




    01


    細分品類又出一波“流量明星”:

    川菜、魷魚、黃喉……

    火鍋同質化越來越高,舞臺變幻,更是長袖善舞的好時機。 

    成都火鍋的創新力,天花板到底有多高?

    除了鹵味火鍋、燒菜火鍋、蒸菜火鍋等,這次的成都之行,又捕捉到幾個火鍋“新物種”。

    川菜杠火鍋能擦出什么火花?蜀大俠旗下品牌:醉碼頭川菜火鍋給了答案。

    據說它引用川菜經典12味型,研發出12種味型蘸碟,在火鍋店,也能吃到醉香排骨、銷魂香碗、臻蒸鳳爪、醇燒厚芋兒等正宗川菜。 

    在小巷里,新開的這家主打魷魚的嚴龍輝魷魚火鍋,也是今年火鍋界的一匹黑馬。店里招牌的瓦片魷魚也是重慶火鍋的特色菜。

    還有萬勇超黃喉火鍋、拈江湖鴨腸火鍋、重慶砂鍋鱔魚火鍋等,都試圖搶占火鍋細分品類市場的頭把交椅。

    從他們目前的生意情況來看,火鍋細分品類紅利期仍然存在。

    縱觀這兩年的成都火鍋,似乎都在樂此不疲地做加法,漸漸地把火鍋領域的創新空間擴展到了餐飲領域,火鍋和中餐越來越融合了。

     未來,煎的、炸的、燉的,都有可能成為新品類,由此看出火鍋的天花板還有很高。


    02


    把火鍋店搬進博物院、公園…..

    “造景式火鍋”火了

    每次去成都,都能感受到一輪又一輪的特色餐飲新場景,比如前些年大火的市井風、土味風、廢墟風…… 

    這次,反而是“造景式”火鍋風頭正勁,群雄并起,引得全國吃貨們前去打卡! 

    它們基本都位于城市邊緣,面積上百畝,以主題式造景的打法,把火鍋店和原生態文化相結合,主打氛圍感和體驗感,在競爭激烈的“火鍋紅海”找到自己的突圍之路。 

    被外界譽為火鍋界“迪士尼”的瑪歌莊園,坐擁200多畝公園,單店年收入1個億、可容納上萬人吃火鍋。

    龍騰梵谷,天南海北的古建筑被搬到這里,一步一景,據說老板專門請來清華設計院的團隊設計,耗資5000萬打造而成。

    還有蜀大俠俠客印象店:5000m2超大園林式火鍋店、園林博物館沉浸式火鍋體驗、在博物館里吃火鍋……

    這類“造景式”火鍋逐步在全國范圍內流行起來,庭院風、網紅風、公園風……讓火鍋這個大品類在消費場景上有了更多可能性。 

    在消費升級的大潮下,未來,高品質、超體驗的“造景式”火鍋模式,很可能會誕生新的一批“區域王”。


    03


    手打、路邊攤……

    火鍋菜品透露出“回歸”二字

    這次在成都街頭上,餐見君明顯感受到火鍋產品逐漸褪去網紅的外衣,關鍵詞由“好玩、好看”變成了“地道、煙火氣”。 

    不少老板一致認為,無論新消費的流量帶來了多大的風口,真正要做得久,走得遠還得要回到產品上來。

    位于食物鏈頂端的成都火鍋,深諳這個道理。

    走在五里關火鍋門口,餐見君發現有員工正在手打糍粑,老板介紹,連冰湯圓里的紅糖都是店里嬢嬢熬的,并獲得兩個最,一個最簡單,二是湯圓榜上排名第一。

    在朱光玉火鍋館成都新店,更是透露著熱鬧的人間煙火氣,綦江包子鋪和蒸籠明檔,是老板去找傳承人學的本領,現包現做……

    標準化盛行的當下,他們卻劍走偏鋒,追求產品個性化。

    得到一些東西的同時,勢必會失去一些東西。無關對錯,只看創始人追求的是什么。

    這么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從火鍋店細分出其它小吃/甜品/茶飲等餐飲品類,每一項拿出來都上得來臺面,從火鍋的PK轉移到小吃品類競爭。


    04


    成都老板幾乎都“身兼數職”

    最擅長整合資源

    成都火鍋單打獨斗的很少,基本上都是抱團作戰。

    這次拜訪的數位老板,他們除了火鍋老板這個身份,或從事其它餐飲品類,或開火鍋底料廠,或跨界做房地產、開茶館。

    因此也具備了資源整合的先天性條件,這里的資源整合包含:火鍋與火鍋、火鍋與其它餐飲品類、火鍋與網絡媒體、火鍋與上游供應企業。 

    比如,火鍋品牌諸如蜀大俠、大龍燚、小龍坎,他們旗下衍生出了不計其數的副牌,涉及到火鍋、魚火鍋、火鍋菜、麻辣燙、小酥肉等品類。

    甚至把供應鏈部門、品牌部門等獨立為第三方公司,形成全產業鏈閉環,共享資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再比如,在成都參加的兩場新品發布會,都是上游食材企業與火鍋品牌聯合舉辦,他們把產品、媒體等資源聚合到一起,共同發力,達到效果最大化。

    決定這種抱團基因,一是成都餐飲特有的“師徒制”;二是成都本地互聯網發展的繁榮程度之高,強大的互聯網平臺和運營體系,像一個“擴音機”,把成都火鍋推向全國。

    除了上述觀點,成都火鍋市場也正在發生著以下幾個變化:

    一種名為“盤盤麻辣燙”的品類慢慢崛起,代表品牌是海椒市落舌、老街稱盤麻辣燙。它的客單價比冒菜高,比火鍋低,錯位競爭,堂食和外賣兩手抓,在成都擁有一席之地;

    成都火鍋老板一致表示,這兩年尤其是今年,他們的擴張腳步變得更為謹慎,加盟轉直營,專注直營,成為主旋律,這種保守的打法也延長了品牌生命周期……

    “每2分鐘就有一家餐企倒閉”的真相,讓餐飲人猶如驚弓之鳥,洞察趨勢,方顯弄潮本領。以上這些變化,就意味著趨勢和變革的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辰智,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0156.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0月16日 07:27
    下一篇 2021年10月16日 07:2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