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憑借“無糖”概念的氣泡水將飲料江湖攪得天翻地覆的元氣森林,這次將觸角伸向了無糖植物茶。
據元氣森林聯合創始人鹿角在2021APEC女性領導力論壇介紹,該公司旗下獨立“纖茶”品牌近日已經正式推向市場,該產品以玉米須、糙米、大麥為原料,主打都市人群的“輕養生”需求。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元氣森林第一次推出無糖茶飲了,“燃茶”與今年4月推出的“青煎玉露綠茶”都主打無糖概念。只是這次的纖茶,從產品概念到功能訴求,都在更精準地指向細分市場。
網紅品牌在市場上的接連布局,是否會讓曾經被嘲“最難喝的”無糖茶品類,獲得更多的“風口”紅利?
國產品牌中,最早的是統一旗下的茶里王,其于2004年正式在大陸面市。
至于被更多消費者熟知的東方樹葉,其實直到2011年才“姍姍來遲”。
但彼時無糖茶的市場影響力幾乎可以用“默默無聞”來形容。有數據統計,在2016年之前,國內無糖茶市場增速還在個位數徘徊,到了2017年才開始迅速增長。
但流行的風向總是琢磨不定。據尼爾森統計顯示,2017年至2018年兩年,無糖飲料增速都達到了30%以上,發展潛力巨大。
為何?一方面是市場對于大健康概念已深入人心。
近年來,大健康概念成為主流消費趨勢,年輕消費者對于高含糖量、高熱量飲料的偏好度持續走低。尼爾森調查顯示,超過六成一線城市消費者更希望通過飲食達到健康目的,近80%的消費者會關注食品飲料的成分,因而“無糖”已逐漸成為消費者飲料購買的重要關注點。
隨著減肥控糖、養膚控糖等理念開始席卷抖音、B站等各大社交平臺,過去坐了很久“冷板凳”的無糖茶飲,在近幾年開始“受寵”,甚至頗有種站上C位的感覺。
另一方面則是像元氣森林這樣的新晉品牌對于無糖飲料市場的推波助瀾。快速崛起的元氣森林,不僅讓“0糖0脂0卡”的理念徹底被引爆,更是吸引了喜茶奈雪等一眾品牌跨界入場,無糖飲料的風也開始越刮越大。
當消費者終于開始對無糖飲料“真香”了,無糖茶品牌自然也不會錯過“順風車”。隨著以康師傅為代表的軟飲巨頭相繼加碼無糖茶賽道,2019年,統一也坐不住了,選擇將“退市”的茶里王再度“召回”,并將其列為發力高端化的重點品牌。
另一邊,農夫山泉也在時隔11年以后,于今年正式“更新”了東方樹葉的口味,推出了青柑普洱、玄米茶兩款新品,并且同樣打出了“0糖0卡0脂0香精0防腐劑”的理念。
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在便利店、商超、便利店等各零售渠道,越來越多的無糖茶飲料出現在消費者面前,無糖茶飲料正在迎“風”而上。
譬如在產品理念上,“內卷”已經越來越明顯了。早期的三得利突出“健康清爽”,后來的東方樹葉強調“無糖”,統一茶里王宣傳“猶如現泡”,燃茶又主推“去油膩”。現在,元氣森林的新品纖茶瞄準了“輕養生”。
但這些營銷口號能否獲得消費者的青睞,還需時間檢驗。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傳統茶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國,喝茶的重度愛好者是不會對茶飲料有所期待的,哪怕是無糖——喝茶的儀式感與體驗感畢竟不能依托飲料來承載。
因此,無糖茶的目標消費者仍然是一群講究佛系養生的年輕消費者。而能與他們達成消費共識的品牌,仍然只能靠口味、品牌與營銷來影響。
換句話說,無糖茶市場的競爭場仍然是巨頭們的角力場。時間、實力、勇氣,一個都不能少。因此,才會有東方樹葉的十一年堅持,才會有統一茶里王的“二次復出”。
而元氣森林也是有備而來,如纖茶除了定位更加明確外,還亮出了元氣森林這兩年在供應鏈層面沉淀的大招:元氣森林耗資50億元自建的超級工廠引入了無菌生產線,因此“纖茶”在料液、包裝等生產過程中可實現無菌,不再添加苯甲酸鈉、山梨酸鉀等防腐劑。
元氣森林將無添加的理念進行到底,能否進一步激蕩起這個已經暗潮涌動的市場?還需時間考驗。但在樂觀看待這一市場之前,還需看到無糖茶飲料的新對手已經蠢蠢欲動。
據螳螂財經的報道稱 ,如咖啡界既跑出了瑞幸也跑出了三頓半一樣,無糖茶品牌們也迎來了新的對手——沖泡茶。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袋泡茶線上市場漲幅高達 156%,市場規模已經達到 128.7 億元。
近年來,沖泡茶領域也有不少新玩家入局。其中,以茶里為代表的新品牌,正在獲得消費市場的關注。據悉,CHALI 茶里已經連續5年蟬聯天貓雙11花草茶類目第一,8年已累計售出破 8 億個茶包。就發展速度而言,稱其為沖泡茶領域的“元氣森林”也不為過。
因而,以元氣森林、東方樹葉為代表的無糖茶品牌,是否能夠頂住新對手的攻擊,還很難說。
聲明:凡注明 “作者: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