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快餐界大牌吉野家開了一家火鍋店,甚至將品牌宣傳語都進行了更改。
放眼整個餐飲行業,近幾年,眾多餐飲大牌紛紛進駐小火鍋賽道。小火鍋在疫情常態化的今天究竟展現出哪些亮點?未來小火鍋的發展態勢如何?
本篇文章,餐見君對“快餐式”小火鍋的發展進行了觀察,希望能對您有所啟發。
但近日,吉野家部分門店在重新裝修后,一改以前的招牌標識,添加了
“火鍋”二字,并打出了
“牛肉是精髓,鍋底是靈魂”的宣傳語,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家火鍋店。
與以往吉野家的快餐店鋪裝修也有很大不同,每一桌都專門設計了火鍋專用的置物架。
店內的電磁爐也改成了5個檔位的火鍋專用電磁爐,不再是之前只有“高、中、低”三個檔位。
鍋底一共有6款,分別是
“番茄鍋、菌湯鍋、花膠雞鍋底、麻辣牛油鍋底、日式壽喜鍋以及酸湯肥牛鍋底”。
同時,這6款鍋底都是以套餐形式進行售賣,包含一盒菜、一盒肉、一份主食、一份飲料,定價
48元。在各類優惠活動的加持下,性價比較高,相當實惠。
除了堂食,這家火鍋店也推出了
“滿39元下單專送”的外賣服務,但售賣時間卻固定在了14:00、23:00兩個時間段,之后是否會推出全時段外賣供應,還需拭目以待。
吉野家此次轉型不僅進一步穩定了客單價,更將快餐式小火鍋推上了高潮。
除了吉野家,近幾年如東來順、巴奴、小龍坎、和府撈面等眾多餐飲大牌紛紛推出了小火鍋。
餐見君通過梳理發現,
這些新玩家對小火鍋的理解和打法,與呷哺呷哺等老玩家相比有很大不同。
如小龍坎的mini火鍋菜、巴奴的桃娘下飯小火鍋以及老鄉雞、和府撈面,其共同特點是
火鍋套餐化、快餐化。
除了桃娘下飯支持加自選菜外,其他都是固定的小火鍋套餐。
可以說,小火鍋的快餐化可塑性成為吸引大牌餐飲入局的一大要點
。
除此之外,餐見君認為各路大牌紛紛加入小火鍋賽道還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
從品牌角度來看,從單一走向多元化,尋求新的增長曲線是行業內的一大趨勢。
如九毛九從之前專注于西北菜,開創了太二酸菜魚、慫火鍋,如今這兩個子品牌已成為九毛九的第二、第三曲線。
像大龍燚等川渝火鍋品牌更是推出了眾多子品牌來填充市場空白。
因此,巴奴、小龍坎、老鄉雞等餐飲大牌,孵化或推出子品牌也是順利成章的事情。
其次,
從品類選擇角度,小火鍋在疫情常態化的今天所展現出的以下幾點優勢越發不容忽視。
根據NCBD所發布的《2021中國小火鍋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小火鍋的連鎖化率在2021年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達到了17.1%(2020年為16.4%),遠高于餐飲整體連鎖化率15%。
▲ 小火鍋連鎖化率
這表明小火鍋行業在疫情期間雖受到影響,但沒有出現嚴重的關店潮,甚至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張。
通過今年雙十一的交易額增長率便可以發現,受疫情影響,消費者開始摒棄“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轉而謹慎起來。
同時,小火鍋不管從套餐、客單價,還是從門店選址、裝修風格等角度來看,它都有低價、高頻的屬性,很
適合做工作簡餐,市場規模很大,受眾也更為廣泛。
火鍋因為其社交屬性的存在,外賣路一直比較坎坷,直到疫情爆發,才狠狠推了一把火鍋外賣。
可說到底,外賣對于火鍋來說更像是一張底牌,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放出來。
但對小火鍋來說,外賣就是常態化,這也是為什么小火鍋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原因之一。
最后,我們從
供應鏈發展角度來看,各大餐飲品牌希望做大供應鏈,從供應鏈端掙錢。
經過此次疫情,餐飲行業更加重視自身供應鏈體系的建立,而供應鏈為餐企帶來的好處遠遠不止“讓你活下來”這么簡單。
如海底撈、大龍燚等品牌的供應鏈,早已開始為其他品牌供應底料、食材,并且會生產C端產品進行售賣。
而小火鍋模式一旦跑通就是一個大市場,其本身不僅可以成為新的增長曲線,還可以幫助供應鏈做大做強,進而帶來更多的盈利。
目前眾多餐飲品牌紛紛開始探索小火鍋,這對于進一步打開市場有一定積極作用。
>> 小火鍋的消費體驗與火鍋的消費體驗存在較大的差距,尤其是快餐類的小火鍋,更是有著天壤之別,因此其發展空間較為有限。
>> 小火鍋屬于火鍋的一種,對食材有較高的要求,這極其考驗企業的供應鏈,尤其是想要快速擴張的企業。很多小火鍋企業“翻車”,也是在供應鏈方面。
>> 小火鍋的
“潛在對手”較為多樣,比如火鍋外賣、火鍋食材超市、自熱火鍋、麻辣燙以及冒菜等,這些不同的火鍋形態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消費者對于火鍋的需求。
餐見君認為提高自身競爭力依然要放在首位,具體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點,“一人食”并不代表著一個人吃一頓飯,而是在一個人的環境下享受的吃完一餐。
因此,小火鍋必須要在
用餐環境、用餐品質上下功夫,
給予顧客儀式感。 同時,大力發揮
“快餐式”小火鍋本身就具有的優勢,線上外賣,貼合當下的懶人經濟。 比如首創1-2人食的單人小火鍋,淘汰郎,就曾推出99元贈送鍋具的小份配送模式,被大部分年輕消費者所接受。
對于吉野家來說,小火鍋單品經過不斷試水,已經證明其不僅是很好的產品補充,同時還能起到
穩定客單價的作用。 小火鍋行業也可以進行借鑒,通過
小火鍋+特色菜、或者像朱光玉、吼堂等品牌,利用火鍋+甜品的方式豐富產品線,并且可以對新產品進行借勢。
反過來觀察大火鍋品牌,我們發現各個火鍋大牌都在積極探尋新模式。
如火鍋+酒館、火鍋+地方菜以及火鍋+KTV等“火鍋+”模式層出不窮。延伸到小火鍋領域,探索新型模式的做法依然值得借鑒。 相比于大火鍋,小火鍋的運營模式更輕,更容易去嘗試各種創新。而通過對新模式的探索和運用,小火鍋也將會有更高的溢價和更強的競爭力。 最后,餐見君認為每一個品類必然有其優勢和弱勢,能不能做好關鍵還要看是否可以找到合適的方式。希望本文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