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突發,僅在春節7天時間,就對餐飲業造成額5000億元左右的損失。除了正常的運營成本損失外,賣不出去的生鮮原材料大批報廢,令餐飲人心痛不已。
眼看再過不久,2022年的春節又要來了,春節還營不營業,營業了該備多少貨,成了大家的一樁心事。
當下疫情反復、物價多變,尤其是對于連鎖餐飲企業來說,備貨,意味著大量現金流被占用;不備,意味著有可能錯失春節這波紅利。作為一個較強依賴現金流的行業,這次決策,無疑是一場“豪賭”。
就此,我們和不同城市、不同規模的老板聊了聊,看他們如何抉擇。
莆田餐廳雖然以海鮮為主,在備貨上挑戰頗大,但疫情之下并沒有造成囤貨和浪費的現象,是怎么做到的?
供應鏈必須是打仗的前提。如果物流能達到全國,就不怕了。
在2015年進入國內發展后,莆田就搭建了供應鏈。目前莆田覆蓋十幾個城市,不同城市的運輸情況不同,有的地方當天就可以到達,一般是次日或者2-3天到。
我們不會在每個城市和們定時囤貨,而是在采購基地有更多貨可以臨時調度。如果在門店囤貨,壓力就太大了,因為這幾年不確定性很大,很難預估春節的情況。
與其花很多精力備貨,不如把資源聚焦在最拿手的產品上。
每年春節期間,莆田都會主推盆菜,今年也在這方面大力創新。我們會在基地中央工廠統一加工,然后再派送到各個門店。
?盆菜特別適合春節的家庭聚餐,也很有價值感。比如莆田經典的“鮑魚盆菜”,以原只大鮑魚做主角,用老雞、豬后腿肉、蠔干等,小火煲煨24小時。可以在附近門店預定。
根據20多年的經驗,盆菜在春節期間的銷量比較好,可以堂食,也可以外賣,莆田近幾年盆菜的銷量逐年上漲。
今年,受到水災和疫情的多輪影響,河南整體都很不樂觀。
還記得2020年那個春節,我們企業當時備貨很多,虧損嚴重,一個日流水在2-3萬的音樂餐吧,一個春節就虧損了30多萬,因為備貨導致的食材浪費非常嚴重。
最近和身邊很多餐飲同行聊起,不少人甚至打算放棄春節檔,大家都覺得:干脆給自己放個假,給員工也放假,把風險降到最低,以不變應萬變。我們團隊商議后,還是決定要堅持做。雖然這波疫情有點嚴峻,但我們相信政府,也看到國家在積極管控,等到情況好轉,還是有機會迎來“報復性消費”的。
在備貨方面,主要囤肉制品、冷凍品。我有一家醬骨頭店,在骨頭價格低的時候,會給供應商打款囤貨,存放在供應商的倉庫中。但這是一種博弈,找到盈虧平衡點就行。
少憧憬、多務實、做減法,是我們的核心策略。
在我們這個四線城市,想要降低風險,我們主要從這幾個方面做了調整:
菜單方面,將春節檔期的菜品數量,砍到常規的60%。采用“一種食材多口味、一種口味多食材”的方式,讓調味品和食材都盡量簡化。比如烤魚,用那種帶皮的冷凍巴沙魚,一條魚做3-6種口味,適應不同顧客;另外,盡量以套餐為主,減少備貨,并設計4、6、8、10人的套餐,每個檔只給出2-3種選擇,核心還是一個“減法”。
餐廳只要活下來,都有再次成長的機會。節前這倆月,緊跟國家政策變化,積極心態,特別重要。
今年受到疫情反復的影響,對于春節是否囤貨,大部分餐飲人會存在矛盾的心理。
我對餐廳備貨的建議是:節假日必須開的餐廳,還是要做好備貨準備,并做好應對危機的預案。節假日可開可不開的餐廳,或者節假日生意本身就差的餐廳,今年春節就沒必要開了。這樣就不用備貨了,也能規避了相關的風險。
春節期間,老板要支付三倍的加班費,面臨員工的不穩定性和物價上漲的壓力。快餐、簡餐類的,不具備聚會的場景,盈利能力弱,也不建議開業。
以往,可開可不開的門店,我們考慮品牌傳播的價值,依然會鼓勵開店。但今年,這類門店我們不建議“硬扛”。
如何來判斷?我的建議是——根據往年的大數據,做一個精準的開店預估、備貨預估。根據自身的盈虧情況,來評估值不值得做、賺不賺錢,其次才是備貨的考慮。因為2020年那個措手不及的時候已經過去了,而現在的物流已經相對健全了,各個品類都可以及時快速補貨。而關鍵點在于,你的餐廳能否賺到錢?只有企業持續盈利,才能給社會給顧客創造更好的價值。
年底是否備貨?這個話題從2020年那次春節之后,就成了每個老板的“年末心事”。去年,我們面臨著類似的問題,也是正常準備的。事實證明,去年生意比往年還要好,營業狀況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了。整個春節,我們當地餐飲都很好。這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今年也會正常準備。
可能流動人口大的城市,或者旅游城市,比如長沙這種,確實有風險。但是對于下沉市場來說,問題不大。
吃不吃飯,取決于人們出不出來。只要疫情不再局部發作,生意就不會受到影響。
我們做過測算,某個區域一旦出現病例,至少會耽誤1個月時間。
現在我們的店在臨汾有30多家,山西其它城市共計80多家。大致提前1個月備貨,以凍品為主,新鮮蔬菜臨到春節再儲備。春節嘛都是家宴為主,必要的菜品還是得上,但如果貴得離譜的,就臨時更換或取消。
不同規模的商家,對于春節備貨的計劃不同。對于小商家來說,因為沒有倉儲空間,一般來說,囤貨的量大概3-10天左右。一些有規模的門店,會提前1-3個月左右開始備貨。
今年預估的需求量會保守和謹慎。
品牌會分品類一些前置性規劃,比如最近牛肉價格一直在上漲,就會和上游供應鏈商量,分攤風險。
在今年物價普遍上漲的情況下,很多品牌都會采取鎖價策略,商量好一個固定的量,固定好價格,分批配送。分階段進貨的話,如果中間發生一些特殊情況,就可以隨時減量,是或者減掉整個訂單。
除了“鎖價”、“分批配送”之外,供應鏈線上平臺也解決了不少春節備貨的難題。
以往春節備貨,是因為批發市場交易、運輸的從業人員要過年,所以餐飲商家不得不備貨。線上供應鏈比較成熟后,比如快驢每年春節都會推出“春節不打烊”,商家在春節期間仍舊可以在平臺上實現按需采購,年底備貨的需求和風險就都降低了。
內參視頻號矩陣推薦:中國優秀快餐品牌老鄉雞。歡迎大家關注和點贊,也可進入視頻號評論區說說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