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戰略關店300家,茶顏悅色第三次集中臨時閉店,頭部緊急剎車,讓餐飲業的這個冬天格外寒冷,也倒逼餐飲人重新思考餐飲業的未來趨勢、品牌迭代,以及組織架構的重構等等。
餐企,包括中小餐企,該如何平穩度過后疫情時代的寒冬?餐飲業正在迎來什么樣的新趨勢,新趨勢下餐企又該何去何從?
圓桌會議在主持人軍師智庫餐飲研究院創始人歐峰的引導下,特邀姚稷大鐵鍋總經理肖小軍、壹馬資本創始人小馬歌、魚非魚創始人劉峰、上海湘菜協會常務副會長/巡湘記創始人歐陽俊平、辰智大數據創始人葛建軍、魔學院華東區負責人雷云就“巨頭剎車陰影下的餐飲業”展開思維大碰撞。
姚稷大鐵鍋總經理肖小軍:
打造品牌,一是建設品牌文化,二是完善組織系統加供應鏈系統,供應鏈系統又包括人才供應鏈、核心素材供應鏈和資金供應鏈。
魚非魚創始人劉峰:
從發展趨勢來看,人變了才有了消費改變,品牌不可能永遠迭代在前沿,總有淘汰的時候。
不糾結于曾經做了很好的品牌,而是放眼于未來能夠成就更好的品牌,這是良性變化的所在。
巡湘記創始人歐陽俊平:
一是開店模型很重要。巡湘記的開店模型建立基于過去十幾年的經驗,經過了反復的推演。在疫情期間,巡湘記也逆勢開了不少店,消費者反饋與經營表現都還不錯,今明年我們還會持續開店,巡湘記預計今年在上海區域開到20家門店。模型維度包括最優面積、選址策略、客單價定位、租金控制及回報周期等,在標準模型下開店,保證品牌的穩健發展。
二是外部的環境和內部的體系。外部因素是湘菜品類經過多年市場培育后正在迎來利好環境,受眾人群越來越廣譜,還有就是地方菜系崛起的機會。就上海市場而言,目前市場上還沒有體量特別大的領導品牌,這對于巡湘記是一個機會。巡湘記在近兩年也逐漸搭建完善好內部運行體系,所以這兩年巡湘記會加速在上海開店的步伐,并根植于上海,將上海市場做透。
辰智大數據創始人葛建軍:
海底撈還存在品類問題。下周辰智會發布今年的《餐飲大數據白皮書》,其中一項數據,中國餐飲從2013年到現在,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特別是在2015年以后,每年新增100萬的門店。一直到2019年、2020年剎車,現在的餐飲門店總量又重回到2019年2季度的水平,大盤就在下降。過去7年高速增長的三個賽道,其中之一便是火鍋,有80萬的上漲,所以,火鍋品類也需要踩剎車。
魔學院華東區負責人雷云:
壹馬資本創始人小馬歌:
海底撈在疫情之后,在戰略上發生了大錯誤,裂變和增長,開店門檻放低標準,沒有抵御住商場給的免租金誘惑,沒有根據這個時代消費者的喜好做出及時迭代;
今天的海底撈向“錢”看,而非向前看。海底撈急于追求高增長、高估值,卻從之前的3000多億回到1400多億,戰略角度看是底層商業邏輯產生了問題;細的角度看是它沒有隨市場的變化而變化。
疫情后一些熱門的賽道和餐飲企業被資本帶跑了。疫情讓餐飲資本化加速,但這個行業長期來看,一個優秀的的戰略領袖應該思考的是未來,而非當下的短暫勢能和利益。
比如:想走好資本這條路一定要理解資本的定義,資本的全體系,資本市場的需求,一把手要有駕馭資本的能力。
消費升級環境下,普遍“一把手”對新消費與新零售的理解還不夠,建議做深度的研究。
無論是老品牌還新品牌,首先要洞察用戶,用戶是誰,用戶特點、喜好,圍繞用戶價值做產品體驗、產品設計,輸出品牌靈魂、組織力等方方面面做迭代和升級。如今,擁有Z世代的用戶是很重要的。
一把手的認知和學習迭代能力以及對未來做品牌的理解,企業外腦的協同發展,決定著品牌的走向。一個優秀的戰略領袖不是為了日常而奔忙,而是研究戰略、研究創新、為了持續為用戶創造價值而做品牌。如果把這個事情搞明白是可以活的健康的。
要不要在搶占“新”品類,做“新”生意?
巡湘記從1.0版本到今年的5.0版本,巡湘記這兩年在做這方面的思考,也一直在做創新。去年年初,巡湘記做了一次市調,結果顯示,巡湘記的客群年齡偏大,主要集中在70后與80后,而如今購物中心的主流是90后與00后,巡湘記又恰恰開在購物中心里。如何在三年五年后依然保持品類領先地位,是巡湘記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去年,巡湘記針對產品、環境、文化展現等都做了一定程度上的調整。巡湘記希望通過一系列的改變,去迎合90、00后的消費群,去適配上海的城市調性。
對于是做新品牌,還是在老品牌的基礎上進行升級,巡湘記團隊認為,巡湘記已經擁有一定的品牌沉淀,成立新品牌的成本與風險要遠大于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改造與升級。
一家企業的成功,有一個通用的公式:“企業成功=戰略組織力”,戰略確定之后,就是組織力,組織發展。
無論是大品牌還是小品牌,組織要發展,第一要有足夠的人才供應,要考慮品牌能否能打造出自己的“黃埔軍校”,實現人才的持續供應;第二是小品牌除了資本助力之外,要更重視內功的修煉。像海底撈關店一樣,它可能需要退回去重新修煉內功準備再次擴張,其他品牌亦然。
魔學院幫助企業的第一點就是學習系統化,餐企的前廳、后廚等崗位制定SOP標準,制作成標準的內容課程,放到相應的平臺上,貫穿到所有的人員,助力人才的成長,現在各地疫情都不穩定,學員的培訓線上系統化,比如魔學院的OMO課堂,基本可以實現各個門店實時參加培訓,和在現場基本沒有區別;第二點是數據可視化,所有的平臺,所有的員工無論是學習系統還是巡店系統,業務系統等等,公司的管理系統要實現全面數字化,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態、產品制作過程,學習成長過程等,都做到“可視化”;第三點是系統一體化,避免信息孤島,各個系統的數據整合到一起,幫助老板清晰地決策。
感謝各位嘉賓的精彩發言,相信此次對話會為餐飲人帶來諸多的啟發。最后,臨近年終歲尾之際,希望疫情早日過去,餐飲業早日撥開云霧見光明;祝愿所有餐企,順利挺過疫情期,接下來,一年更比一年強。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