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鍋的親兒子火了,釋放3個變革信號









    2021年,盤盤麻辣燙火了。

    觀察發現,馬路邊邊、大龍燚、百味記等知名火鍋品牌,紛紛入局,高舉高打,動輒開店上百家,一時間引起行業熱議。

    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新成立的相關企業就超過500個品牌,從川渝崛起,正殺入全國市場。

    它為何在今年迎來大爆發?盤盤麻辣燙崛起背后,又暗藏火鍋行業怎樣的新信號?且看下文。









    第 984 期
    文 | 田果

    1
    有的半年開店400+
    有的連獲3輪融資

    作為頭部品牌,楊國福和張亮麻辣燙一路攻城略地,至今都已發展出5500+門店。
     
    自“麻辣燙雙雄”做火后,也有許多品牌嘗試過這個品類,可一直鮮有水花。關鍵原因在于,沒有找到能撬動市場的創新點,從而無法創造新的消費場景。
     
    最近前往成都出差,餐見君明顯感受到,一個叫“盤盤麻辣燙”的品類似乎破了局


    ▲ 各路品牌客流絡繹不絕


    它們多是自選模式,五六十平的小店,街邊攤的場景,矮桌子低板凳,人均30~40元,屋內門前都坐滿了顧客,煙火氣十足……


    經了解,這些盤盤麻辣燙品牌多是近兩年新冒出的,
    有的半年開出400家店,還有的連續獲得3輪融資,發展勢頭非常之猛。


    經求證,它們幾乎都靠大樹”,自帶火鍋基因,好比煮小簍背后由百味記小郡肝串串香創始人操盤,老街秤盤背后則是馬路邊邊扶持。


    ▲ 產品展示
     
    背后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品牌探索第二增長曲線;二是鼓勵內部員工創業;三是整合后端供應鏈。

    這個看似不起
    的“火鍋宗親”,到底有啥神奇能力?
    2
    快速崛起背后
    用火鍋的邏輯做麻辣燙

    麻辣燙是一個具有萬店基因的品類,在這個賽道如何打好持久戰才是關鍵。

     

    接下來,我們從品類、模式、產品、場景4個方面進行拆解,看它快速崛起背后,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打法。

     

    1、貼上南派麻辣燙的差異化標簽

     

    東北人楊國福和張亮做出了麻辣燙“雙雄”,對標二者,盤盤麻辣燙的標簽則是“南派麻辣燙”。

    ▲ 小份菜自選模式

     

    溫志國的老家就在四川樂山,相傳麻辣燙起源于此,當時有首歌謠:八十年代街邊站,電桿腳下燙串串,一口砂鍋幾樣菜,一盤干碟大家蘸。

     

    作為百味記小郡肝串串香創始人,溫志國在串串界深耕7年,如今他開創煮小簍盤盤麻辣燙,正是看到了輕資產的小店,更符合疫后的投資潮,加上當下的年輕人更偏愛重口味。

    “四川版的麻辣燙,菜品大部分是鮮貨,辣椒碼料特別足,更符合傳統吃法,是火鍋跟串串的一個改版,更是麻辣燙的升級版。”

     

    2、小而輕,兼具快餐和正餐的屬性

     

    火鍋店的經營痛點非常明顯:早、午餐很難實現滿座,導致門店人效、坪效不高。

    他告訴餐見君,“盤盤麻辣燙,既可以做快餐,又有正餐屬性,它既可以滿足中午白領工作餐的需求,憑借高品質菜品和多元產品結構,又可以滿足晚上三兩朋友聚會的場景。”

     

    當下消費者對“多樣性”的需求表現得空前強烈,這類門店,多設置自選柜,以小份菜品呈現,整體性價比較高,一切都在向‘解決年輕人的日常剛需’靠攏。

     
    ▲ 直觀展示 顧客自選 

    溫志國介紹,它的食材和串串基本是一樣的,反而還省去了串簽的場景,同時節省房租成本和人力成本,50平的店面能做2萬的營業額。

     

    3、多元產品結構:麻辣燙+小碗菜+甜品

     

    最近幾年,如果仔細觀察現在的快餐市場,會發現生意好的品牌都在走多單元的產品結構,比如南城香的飯香、串香、餛飩香……

     

    盤盤麻辣燙的經營者們,似乎也深諳這個道理。

    餐見君發現,煮小簍就是用麻辣拌+小碗菜的組合,大致40個sku,除了盤菜,還設置有八大小菜,好比冒烤鴨、洋芋片、萵筍尖、冒腦花、洋芋烘飯等四川傳統小吃。

    ▲ 多元化的產品組合,滿足更多需求

    這樣的好處是:食材和串串火鍋具有通用性,后端供應鏈可復合使用,效率高;還滿足了顧客解饞和吃好的需求,提高客單,滿足正餐消費場景(和前文呼應)。

     

    4、街邊攤場景,市井風、煙火氣十足

     

    前幾年流行小清新麻辣燙,現在市井麻辣燙又流行起來了。

    盤盤麻辣燙也把市井火鍋的邏輯運用進來不僅體現在小盤菜,盤子碟子也是印花的唐瓷碟,煮完后,就端著一個大大的唐瓷碟來拌著吃,吃法相當豪放。


    ▲ 頗具年代感的餐具

    大多門店都增設了外擺區,仿佛街邊攤感覺,不失煙火氣。

    預測明年,該品類會迎來全面崛起浪潮,當然,這個過程必須要解決供應鏈穩定的問題,產品的品質才是最終的競爭力”,溫志國說道。

    3

    盤盤麻辣燙邏輯

    暗藏火鍋業3大信號

    從盤盤麻辣燙的火爆邏輯,我們也從中洞察出當下火鍋業的趨勢變化,希望給各位老板帶來啟發。

    1、火鍋越來越“”了
     
    火鍋的“親戚們”,諸如麻辣燙、冒菜、盤盤麻辣燙的興起,都是滿足快餐消費需求,其背后是對運營效率的極致追求。

    從某種意義上講,盤盤麻辣燙實質可以看做是串串火鍋的一種演變,涮煮環節前置,縮短用餐時間,搖身一變成為快餐。
    不難發現,效率革命之下,火鍋越變越快了,甚至開始出現“去火鍋化”


    廣州的一個椰子雞品牌椰客,把鍋底看做是一道“菜”,并且不設漏勺,培養顧客喝湯的習慣,
    一餐下來,不到1個小時就能搞定。靠這種模式成為商圈店的領跑選手。


    ▲ 用快餐思維做火鍋

    此外,近日,吉野家開出火鍋店引發熱議,儼然把小火鍋定義為了快餐,有人預測,小火鍋有可能成為繼沙縣小吃、黃燜雞米飯后的又一國民快餐品類。
    2、火鍋
    小店模式大量涌現
     
    受大環境影響,連鎖品牌關店和收縮市場的同時,餐見君發現,一些火鍋小店受影響程度并沒有那么大。
     
    從外因看,小店模式更適合當下壓縮資金的投資訴求;從內因看,消費者的生活半徑越來越小,通過精準定位吸引周邊特定人群,就是精髓所在。
     
    這不,深圳出現一火鍋店,被稱為“全國最小的火鍋”店,面積只有70平左右,人均150元,把幾百平的大火鍋店“濃縮”,主打“兩人火鍋消費場景”,天天排隊。


    ▲ 熊貓燙火鍋
     
    但小餐飲真正
    的“小”,卻不僅是空間小,更主要的是就餐客群和人數變“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就餐客群的年齡“變小”;其二是就餐客群的人數“變少”
     
    未來,100平左右的火鍋小店可能會大量涌現,成為連鎖品牌復制擴張的主力軍。
    3、體驗感才是未來競爭核心

     
    我問,煮小簍的未來創新方向在哪?溫志國說,接下來的重中之重就是提升顧客體驗感
     
    好比增加四川小吃種類和下飯菜,把火鍋上的經營策略,嫁接到麻辣燙上來,免費送甜品,上新加熱系統,給餐食保溫等等。

    ▲ 煮小簍 爆款主食產品
    都說餐飲越來越難做,但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并沒有萎縮,消費市場依然在增長。變化的只是消費場景,消費理念及消費方式。

    好比大龍燚在2013年開設第一家門店時,就在靠墻桌面上安裝USB接口,連入150兆的WiFi,17張桌子的門店配置5臺空調。很多人可能只看到“”,卻忽略了最直擊人心的“”。
     
    從好吃到吃好的轉變,核心就在于體驗和價值,通過更好的體驗塑造,讓顧客感覺到物超所值,這才是餐飲未來競爭的核心

    推薦閱讀:別讓商標傷了你

    END
    統籌丨孫巖巖
    輪班主編丨阿寧
    商務合作|18637183183(同微信)
    文章轉載丨zhangsan426



    覺得內容還不錯,點個在看唄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107.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25日 21:02
    下一篇 2021年11月25日 21: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