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刷爆小紅書的“袋裝奶茶”,已經做出連鎖品牌了。 有個叫芭堤啦的品牌,從昆明步行街擺攤起家,主打袋裝老撾冰咖啡、泰式奶茶,產品均價16元,日出杯量最高能達到2000杯。 每到一個城市都會引發打卡潮,短短一年時間,它已在全國開出了200家門店。 開一家火一家的東南亞飲品,能不能跑出大品牌、沉淀出品類? 芭堤啦門店 椰子冰沙 東南亞奶茶,相對來說是一個有縫隙的市場 芭堤啦門店
塑料袋加冰加飲品,用小皮筋扎口,最后放入一個紙袋里,形式特別、顏值出圈。
第一口的香濃順滑,讓不少消費者產生“以前喝過的奶茶都是水”的感覺。
,比如芭堤啦的泰式紅奶茶/綠奶茶”,茶葉都是來自泰國,吳澤偉告訴我,泰國的茶葉在拼配時,加入了一定比例的香料,讓茶湯的茶味和濃郁度更高。
但不可否認,有一大部分客群,就行喜歡這種“重口味”的快樂水。
袋裝奶茶,用透明塑料袋扎上小皮筋,再加上有異域圖案的包裝紙袋,曬在朋友圈十分吸睛。
以芭堤啦為例,其門店中,棕櫚樹、芭蕉葉,配上沙灘躺椅,以及各種東南亞紋飾、擺件,再加上穿著東南亞民族服飾的調茶師,時不時來一句“nīn dǐ dòu hāb”
(老撾語歡迎光臨的意思)
,給消費者制造出了“一秒穿越東南亞”、“假裝在度假”的沉浸式體驗。
“我們開一家火一家,很大程度是因為沒有競爭對手,這個品類還沒有成熟,也沒有成規模的品牌。”
相對較低的開店門檻,也加速了這種飲品在國內的發展。
泡魯達、生打椰、芒果糯米飯等產品的爆紅,讓消費者對東南亞味型的接受度大大提升,
東南亞飲品作為一個細分品類,也勢頭強勁。
要想跑出大品牌,東南亞飲品還有3個問題要解決:
研發出“扎口機”之類的產品,或許才是正解。
在國內尋找供應鏈,或者自己投資工廠,或許才是產品標準化的出路。
在產品迭代上,面對國內“喜新厭舊”的消費者,缺乏創新優勢。
東南亞飲品也不例外。
統籌|笑凡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咖門2022萬有飲力年度大會購票開啟!長按識別了解詳情: 飲力學院VIP: 超級店長養成實戰班: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