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咖啡店老板的案例,今天講頂層設計的最后一件事情:
運營模式要怎樣才能讓自己賺到錢?店面規模不要太大,減小經營成本壓力; 店面運營上要控制各類成本,提高店面盈利能力; 嚴格控制店面投資成本,縮短投資回報周期; 能夠自己控制出品的品質與質量,以及新品開發的節奏; 產品的生產過程標準化,保證質量穩定性; 除了現制現售的咖啡產品以外,選擇一類可事先生產的產品品類來補充完善產品線,提高出品效率,從而降低運營成本; 產品定價方面,除了中低價位的大眾化咖啡類產品以外,適當增加可與咖啡搭配銷售的其他品類,拉高客單價,提升銷售毛利; 嚴格控制菜單上的可售產品數量,壓縮原材料種類降低采購成本,引導顧客聚焦主力產品;
這一部分最難理解,也很難做到,尤其是對于新手來說,壓根就不會有這個步驟。老手比新手進步,很大程度上來說,也是進步在這一點上。
我覺得運營模式有宏觀和微觀兩個層次吧,宏觀上的運營模式主要是指盈利模式,比如開一個店你是沖著上市去的,還是穩扎穩打開直營店,或者發展到一定階段發展加盟,即使加盟,也有真心做品牌認真幫助別人開店的,也有做快招品牌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是通過給顧客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賺錢,還是通過拉人頭湊人數賺錢。。。盈利模式背后代表著不同的價值觀。
我說的運營模式更多的是指微觀層面的,而且主要是指如何降低風險以及通過系統的整合,提高整個店鋪運營的效率,進而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提高整個店的抗風險能力。
為了化繁為簡,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
1,能開小店就不開大店。這是一個把店開大還是開小的問題。雖然不同的行業店鋪的大小有差別,也各有利弊。但是我建議是把店開小,能100平搞定的,就不要200平,能50平米搞定的就不要100平,尤其是對于新手更是如此。小店的盈利能力會更強,同樣的營業額,凈利潤會更高,因為小店的人工和房租會更低;投資回報周期也會更短,小店的投入往往更少。
2,產品要盡量標準化,批量化生產。標準化生產意味著產品的品質會更穩定,生產效率會更高,批量化生產意味著人工可以更少,同樣做10000塊的營業額,別人需要5個人,你只要三個人就搞定了,生出來的兩個人工就是你的利潤。我常說我自己的例子,我第一個店是個餐廳,做一萬塊營業額,店里十三四員工忙得不可開交,而我現在的甜品店要做一萬塊,前后五六個人就可以很輕松的完成。
可以這么說,如果你在產品生產成本的降低上領先了競爭對手,你就有機會全面領先對手。生產成本的降低包括三個維度:生產工藝流程的改進,包括配方的優化,原材料成本的降低,還有就是采購成本的大幅降低。
3,獲客和留客成本的領先。開店之前很多人其實不會想這個問題,你要問自己:我是如何讓顧客知道我的店和體驗我的產品的,怎么留住他們呢?如果你只能想到等客上門或者發發單子的話,那生意就難做了。
說說我對我自己店鋪在這方面的理解:我首先選擇的是一個快速發展前途無量的賽道,在這個賽道里,發展出自己的原創品類和原創產品,這意味著競爭就會少很多;因為產品的獨特性和競爭力,在位置的選擇上,我就不會選擇昂貴的店鋪,而是三四流商圈的戰略要塞;我會更注重留住客人,因為老顧客的成本是最低的,除了產品留住客人,還會通過微信積極向顧客展示我們的運營理念,顧客對我們的認識不僅僅是產品,更多是一個店的整體印象,顧客的粘性就更高,店鋪運營就越來越輕松。
各位老板在思考這件事情上也從源頭開始思考,從整體考慮獲客和留客成本。
當然,這一點的難度是很大的,因為看不見摸不著,可能需要失敗一次才能感受得到,就跟失戀一次才能感受到愛情一樣。我覺得新手從第一點第二點做起就可以了,只要用心經營,也會很快領悟第三點。
半價加入社群點擊:半價加入社群,就通過這個方式
1,我開第二個店時的全過程分享,頂層設計開店理念的詳細闡述,有近500頁的經驗總結。
2,每天社群成員的案例分析,經驗分享,回答社群成員的各種疑問,這3年已經有兩百萬字的沉淀,涉及到開店的方方面面,是一個開店人的巨大寶庫。
3,認識同行和非同行的開店創業者,提供靈感,找到商機。
4,讓你找到組織的感覺。這是一個接地氣的社群,大家分享開店創業心得和故事,不作。在這里相互激勵和鼓勵,找到草根開店人的前進力量。
5,社群有專門的社群平臺,所有人在里面,也有各自的微信群,方便成員們自由交流。
半價加入社群點擊:半價加入社群,就通過這個方式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