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五月初五(6月14日),是傳統節日端午節。而在此之前,號稱“粽子第一股”五芳齋,已經于6月4日正式披露招股書預披露稿,擬登陸上交所主板上市,有望彌補這個細分行業在A股市場的空白。
根據招股書顯示,有超過七成收入來自粽子。五芳齋在2020年粽子銷量超3.66億只。本次上市擬公開發行不超過2518.575萬股,擬募資總額10.56億元,保薦機構為浙商證券。
兩千多年前,屈原、伍子胥留下不朽傳奇,家國情懷演繹成端午食粽之習俗流傳后世。六百多年前,“嘉湖細點”開創江南點心流派并聞名華夏,其中尤以粽子為代表,自清末起便盛行于嘉興民間。
1921年,浙江蘭溪籍商人張錦泉挑著擔在嘉興老城區叫賣“五芳齋粽子”,從此翻開了老字號的歷史篇章。
上世紀四十年代,五芳齋粽子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香糯可口、咸甜適中”的特色被譽為“粽子大王”。1956年公私合營,“榮記”、“合記”、“慶記”三家“五芳齋”及“香味齋”四家合為一家“嘉興五芳齋粽子店”。又經歷了半個世紀的變遷,五芳齋堅守品質之道,鑄就了家喻戶曉的金字招牌,也成為了嘉興的一張城市名片。
創立于1921年的五芳齋,2004年被國家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是全國首批“中華老字號”企業。來自相關數據統計顯示,五芳齋的粽子在國內市場上總份額達到30.2%(2019年數據),遙遙領先三全、思念的21.4%、16.5%。
粽子市場競爭激烈,但毛利率不低,從上市公司披露的數據來看,自2013年以來,行業平均毛利率水平在40%上下波動。而在A股“賣粽子”的公司中,桃李面包、三全食品、煌上煌則被五芳齋點名為對手。
在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任何細分的行業,都有可能做成一門大生意。馬上大家就要集體“嘗鮮”的粽子,也是如此。
6月4日,浙江五芳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五芳齋”)披露IPO招股書,擬登陸上交所主板募資10.56億元,主要用于產能建設和信息化升級。
公司目前已形成以粽子為主導,集月餅、湯圓、糕點、蛋制品、其他米制品等食品為一體的產品群。其中,核心業務粽子,2020年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超過20%,穩坐中國粽子市場頭把交易。
五芳齋粽子銷量2018年-2020年分別為4.11億只、4.08億只、3.66億只。這幾年公司粽子業務產生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02億元、16.09億元、16.44億元。
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4.23億元、25.07億元、24.21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698.50萬元、1.63億元、1.42億元。2018年-2020年,公司毛利率分別為45.24%、45.43%、44.75%,凈利率分別為4.00%、6.50%、5.87%。
公司去年營收凈利雙降,或許確與疫情相關。但是結合2018年-2019年的業績表現來看,增長問題由來已久。
這幾年的消費升級,讓原本只是區域性產品的粽子走向全國化。然而,要想讓這款全國市場的小眾產品,繼續提升為大眾產品,挑戰重重。
除了江浙和兩廣的少量地區有常年吃粽子的習慣,在大部分市場,粽子仍然是超低頻的消費品。很多地方甚至沒有吃糯米的飲食傳統。
這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即便五芳齋穩坐粽子市場的頭把交易,但是畢竟,2020年中國粽子市場總規模也不到80億元。
近年,公司加大核心產品粽子的外包力度,2018年-2020年,委外加工產量分別為4946.28萬只、5505.17萬只、9088.12萬只,占公司總產量的比例分別為11.66%、13.40%、25.01%。
外包對公司成本控制的影響,首先在員工數量少表現出來。報告期內,公司員工總量分別為4521人、4193人、4009人。兩年時間,業務量沒啥變化,但員工總數下降了11.32%。
核心業務代工,導致公司近年粽子業務的產能利用率急劇下降,報告期內分別為121.30%、84.82%、60.57%。
值得一提的是,在銷量下降、產能嚴重過剩的背景下,公司仍然計劃將IPO募資中的絕大部分用于擴張產能,建設到位后粽子年產量能增加1億只。這又是為何?
除了核心業務加大外包力度、渠道上加大自營(門店及電商),五芳齋近年最大的變革發生在業務布局上——公司逐漸從粽子走向大食品。
五芳齋已經不僅僅是粽子市場老大,產品線也擴張到月餅、湯圓、糕點、蛋制品、其他米制品等領域。
同時,公司已經不再局限于食品加工業務,還涉足餐飲業務。近年,餐飲連鎖門店五芳齋在長三角和武漢等重點市場開始布局,里面不僅售賣五芳齋旗下產品,各類小吃、餐食均有囊括。截止2020年12月底,公司通過直營、合作經營、加盟、經銷等方式建立了474家門店。
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新的品牌也在層出不窮,特別是近年來,餐飲行業的格局越來越精細化和多元化,跨界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新品牌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反而講究底蘊、味道的老字號們卻在逐漸的衰落,一些老字號品牌,似乎都已經被時代的洪流淹沒,逐漸衰落下去,對于五芳齋來說,雖然仍在沉穩的發展,但在時代沖擊下,仍然發展的不甚理想。
不難看出,除了擴產外,五芳齋將目光聚焦到數字化升級以及創新,而數字化,恰恰是近年來餐飲發展的關鍵詞,從這個方向來年輕化自己,來進行轉型,自然并不是空穴來風。
縱觀整個市場,不僅僅五芳齋遇到了這種問題,所有的老字號品牌似乎都在力求改革自己來迎合這個年輕化的市場。
而近來不少老字號口碑滑坡,業內人士分析其原因,其主要是受到來自產品質量、價格服務、創新力不足等方面的質疑。
老字號尋求上市,也是想突破現今格局尋求新的發展方向。對于五芳齋來說,能否突破天花板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呢?
很多人認為,對于五芳齋來說,其本身就具備一定的產品和品牌優勢,零售為主的五芳齋,不像別的老字號,口碑下滑的并不厲害。相反的,五芳齋在大眾消費者心中已形成較高的知名度。憑借金字招牌,能夠幫助老字號企業在產品、渠道和消費端進行拓展。
每天呈現最新餐飲資訊
商務合作:大箏 / 18923764126?(微信同號)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