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筵席的主題
▼
一是可根據客人訂宴的不同目的,即筵席的不同性質,來設計筵席的主題。
如婚宴可以設計成“龍鳳呈祥席”、“和和美美席”、“百年好和席”、“鴛鴦戲水席”;
壽宴可以設計成“壽比南山席”、“五福臨門席”、“延年益壽席”;
商務宴可以設計成“天府之國席”、“鴻運當頭席”、“祝君好運席”;
朋友聚會宴可以設計成“八仙過海席”、“一帆風順席”、“前程似錦席”;
家宴可以設計成“平平安安席”、“天天大順席”、“滿堂春色席”等等。
二是不同檔次的筵席,可將頭菜的主料用來作為筵席的主題,如“海參席”、“鮑魚席”、“燕翅席”等。
另外,如果是全席,可將所選用的主要原料作為筵席的主題,如“全羊席”、“全魚席”、“豆腐席”等。
確定菜品的數量
▼
一是根據筵席的不同檔次,確定菜品數量。一般筵席菜品數量在18道以內,其中冷菜2-4道,約占10%,熱菜6-10道,約占80%,小吃1-2道,約占10%,湯1道。
中檔筵席菜品數量在25道以內,其中冷菜4-6道,約占15%,熱菜8-12道,約占70%,小吃2-4道,約占15%,湯1-2道。
高檔筵席菜品數量在30道以內,其中冷菜6-10道,約占20%,熱菜10-15道,約占60%,小吃4-8道,約占20%,湯2-3道。
但如今,一些地方的宴席已與粵菜宴席無異,菜品控制在12道左右。
二是根據賓客的不同情況,確定菜品數量。
如所宴賓客是體力勞工者、年輕人或者男士,在菜品數量上就要求比腦力勞動者、小孩、老人或女士多一些,這樣才能滿足他們吃的好和吃的飽的要求。還有,筵席中還講究喜事逢雙,喪失排單,慶婚要八,賀壽重九等。
確定菜品的原料
▼
筵席中菜品的原料,一般隨檔次的增高,而更加講究。一般筵席多用豬肉、牛肉、普通的魚鮮、四季時蔬和糧豆制品,常有10%的低檔山珍或海味充當頭菜或主菜。
中檔筵席多用雞、鴨、豬肉、牛肉、羊肉、河鮮、蛋奶、時令蔬菜水果、和精細的糧豆制品,有25%的山珍和海味。
高檔筵席多用動植物原料的精華部分,山珍和海味約占45%左右。
在菜品的原料設計過程中,要注意一般筵席的冷菜、熱菜、小吃的主料不能重復,只是冷菜中的主料和熱菜中的某個菜品的主料可以重復;中、高檔筵席的每個菜品主要原料都不能重復,以保證整個筵席選料的多樣性。
另外,營養學在我們飲食的“低碳水化合物”方面敲響了警鐘,這就要求從廚者在菜品原料的設計中,要注意整個筵席菜品原料的葷素搭配,既要有富含高蛋白、高脂肪的肉類食品,也要有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并適當配一些豆類、菌類、筍類、薯類原料,盡量符合現代人的平衡膳食要求。
確定菜品的味型
▼
一般筵席冷菜、熱菜、小吃的味型不能重復,只允許冷菜中的味型和熱菜中的某味型重復。
中、高檔筵席,除了咸鮮味可重復5次左右,和甜香味可重復3次左右外,其余的味型都不能重復,以確保整個筵席中菜品味型的多樣性(當然,湯和水果不在其內)。
一般來說,筵席中菜品的味型,會隨檔次的增高,而更偏重清淡和原汁原味。
另外,從廚者在設計菜品味型的時候,還應當注意現代營養學提出的“低糖、低鹽、低脂肪”等方面的要求。同時,還要考慮季節和地域,正所謂“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和“南甜、北咸、東辣、西酸”。
確定菜品的烹飪方法
▼
一般筵席多為家常菜式,制作簡易,烹飪方法多為炒和燒。
中檔筵席多由地方名菜組成,調理精細,重視風味特色。
高檔筵席常配有知名度高的特色菜,注重原汁原味,花色菜品和工藝大菜占有很大的比重。
總的來說,菜品的烹飪方法會隨筵席檔次的增高,而更有難度。在整個筵席菜品的烹飪方法中,要求不能有兩次以上的重復。
其實,如果筵席菜品確定了原料、味型和上菜的順序,就已基本確定了菜品的烹飪方法。如第二道酥香菜,多為炸、烤或燒烤,第三道二湯菜,多采用煮、燴等。
確定菜品的器皿
▼
一般筵席對器皿不是很講究,冷菜多用圓盤,熱菜多用條盤或窩盤,湯菜則用湯窩,不牽強別扭就行。
中檔筵席,餐具要求整齊,使整個席面顯得豐滿。
高檔筵席的餐具則要求華麗珍貴(鍍金、鍍銀),整個席面恢弘、跌宕多姿,氣勢非凡。
較正規的筵席一般選用成套,即一個顏色、一種花樣,只是大小和形狀不同的器皿。
確定菜品的名稱
▼
一般筵席的菜名樸實無華,講求實惠,多以主料或主輔料等命名。
中檔筵席的菜名比較雅趣別致,往往一般筵席和高檔筵席的菜品命名都有體現。
高檔筵席的菜名典雅,文化氣息濃郁,以意境或菜品的象征意義或美好的祝福等命名。
另外,不同性質的筵席,對菜品的菜名亦很講究,如婚宴的菜名要喜慶、甜美;壽宴的菜名要圍繞“壽”等。
確定菜品的上菜順序
▼
筵席中菜品的上菜順序有幾種,各個地方都有不同,一般按“頭菜——炸菜——湯菜——魚菜——行菜——行菜——素菜——甜菜——座湯”的順序。
也可按“頭菜——炸菜——湯菜——素菜——行菜——行菜——魚菜——甜菜——座湯”。
或者“頭菜——炒菜——湯菜——炸菜——燜菜——魚菜——素菜——主食——甜點”的順序。小吃則是穿插在菜品中間。
另外,還要注意同一味型或相近味型不能銜接太緊,以便更好地體現菜品的味道。
確定主食、水果、茶水、酒水和飲料
▼
主食,一是根據餐廳的實際情況而定,多為米飯,檔次越高,所選用的米要求越好;二是根據賓客的特殊要求而定,如餃子、面條等。
水果,多設計時令的鮮果,檔次高的,則會選用貴的、少見或者進口的。
茶水,除了賓客有特殊的要求,多為餐廳自己準備。
酒水和飲料,一般由賓客自點或自帶。如果賓客沒有特殊要求,我們在設計菜單的時候,需要根據筵席的檔次和人數,把酒水和飲料考慮進去。
確定制作廚師
▼
一般筵席的技術含量不是很高,可由初、中級廚師制作。
中檔筵席較為講究,多由中、高級廚師制作。
高檔筵席由于選料精,工藝性大,往往需要高級廚師或技師制作,以確保筵席質量。
確定餐廳的實際情況和賓客的特殊情況
▼
如餐廳的經營特色、貨源情況、技術力量,賓客的國籍、民族(回族忌食豬肉)、宗教(佛教吃素)、職業(上班白領不喜太濃的大蒜味)、年齡(老人喜清淡火巴軟、清淡)、性別(女性喜新鮮、刺激),以及體質、偏好、忌諱等等,這些在筵席菜單設計中都需要考慮進去。
總的來說,筵席菜單的設計,絕不是幾個菜品的簡單拼湊,而是一系列食品的藝術組合,是要講究方法的,一張好的筵席菜譜,是一件藝術品。
設計筵席菜單四原則
▼
對于筵席菜單的設計,中糧集團忠良書院的菜品研發總監——王中偉師傅也十分擅長。多年的工作經驗,讓他對商務宴、公務宴的設計頗有心得。
下面,就讓王師傅來跟大家分享一些他的經驗(以下節選自東方美食 | 公眾號:dongfangmeishibj)。
王中偉,青年烹飪藝術家,師從魯菜大師屈浩
說到宴席菜單的設計,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設計過程中,一定要考慮食材的搭配、烹飪技法的變化、季節的變化、主題的特性、菜系的風味等因素。
我在設計宴席菜單時,除了考慮這些常規的因素外,還有自己的四個原則。
原則1 一張菜單五種地域口味
在設計菜單時,大家通常都會考慮到菜肴口味的變化。一般來說,大家都是以本地風味為主,附帶其它地區的風味菜肴一至兩款。
但是,北京的消費群體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因此在設計菜單時,菜肴口味的組合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
中國菜有五大風味,分別是以廣東、香港為代表的粵閩風味,以江蘇、浙江為代表的江浙風味,以四川、湖南為代表的川湘風味,以山東為代表的魯菜風味,以內蒙古、陜西為代表的西北風味。
我在設計菜單時,這五大風味都會體現在菜單中,而且每種風味的菜品至少有一款。
當然,我們在設計菜單前,也會根據食客的喜好或者根據客戶的個人信息,來調節這五大風味菜肴的比例。
比如說,本次宴席的食客以山東人為主,在組合菜品時我們會更側重在魯菜上,其它四大風味的菜品則相對會少一些。
除了口味之外,我們在食材選擇方面也會考慮地域的廣泛性。比如沙蔥、苜蓿、荊芥、蕎麥、芝麻葉等地標性食材,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菜單中,它們可以給食客帶來更多樣、更滿意的品嘗效果。
兩款宴席菜單
原則2 新菜:經典菜=1:1
從上面分享的宴席菜單中你會發現,我們的菜品新意是很足的,用食客的話來說:這里的菜,一般餐廳還真吃不到。
來我們這里就餐的,大多數是走南闖北的成功人士,他們見多識廣,所以常規的菜品很難滿足他們就餐的需求。因此跟其它餐廳不同,在我們的每一組宴席菜單中,新菜至少占到五成以上,有時甚至超過六成。
不過這些新菜都不是憑空而來的,它們都是在經典菜的制作基礎上,由我們重新演繹而來。下面給大家分享5個案例:
鳳梨宮保核桃肉:這道菜的原型是宮保肉。我們將肉切成薄片,中間包裹健腦好食材—核桃仁,將其過油后,搭配酸甜開胃的鳳梨肉用宮保汁炒制而成。肉香、水果香和干果香味融為一體,酸甜適口還有輕微的辣味。
芝麻葉燉清水豆腐:燉清水豆腐是再普通不過的菜肴了,烹調時我們加入了曬干的芝麻葉。芝麻葉好像芝麻一樣含有油分,所以成菜香味濃郁,而且芝麻葉還具有滋養肝腎、潤燥滑腸的功能。
鳳梨宮保核桃肉
書院三樣菜:白色的是芥菜絲,是芥末味的;紅色的豬耳朵絲,口味是五香味;黑色的是黑土雞爪絲,口味是香辣的。三種不同顏色、不同質感、不同口味的食材搭配成一盤,食客吃著有變化。
錦繡蕎麥面筋:這也是一道涼菜,是我們借鑒“撈起三文魚”改良而來的。我們選用的是張家口的蕎麥素面筋,其口感筋道、爽口,但是口味比較寡淡,我們用芝麻醬等料調口味,同時在素面筋周圍擺放口感爽脆的多種蔬菜,比如胡蘿卜絲、卷心菜絲、紫甘藍絲、黃瓜絲一起涼拌。成菜顏色靚麗,口感豐富。
胡麻油香烤大花卷:在北方,花卷是最普通的主食了。制作時,我們在面上撒入了蘭州的特色香料粉—苦豆粉(苦豆粉味道很香,一般是墨綠色的),又刷上了一層香味濃郁的胡麻油,并改用烤的方法制作,成品香味濃郁,口感外酥里嫩。
胡麻油香烤大花卷
原則3 菜肴口味和營養并重
我們的食客年齡段多是在40歲-55歲。他們就餐,不僅看重口味,更看重營養。所以在設計菜品和組合菜單時,必須要考慮到食客對于營養的需求。
為了做好這一點,除了菜肴要少油、少鹽、少糖外,我們還有更高的要求。
首先,我自己是專門去學過營養配餐知識的,平時在給員工培訓時我也會分享一些營養知識給大家,同時也鼓勵大家有時間時,多學習一點營養配餐方面的知識。
其次,宴會菜單中會使用大量的健康食材,比如蕎麥、苜蓿等,還要廣泛的應用好雜糧。
另外,我們在烹調菜品時也會遵照“五色五行”的原理:
《黃帝內經》之五行臟相學中提到:五行有五色,五臟有五行,五色入五臟。比如肝屬木,喜清涼,屬綠色,多吃綠色蔬果雜糧,能清肝解毒,對肝臟很好;肺屬金,喜滋潤,屬白色,多吃白色食物;心屬火,喜降火、清血,屬紅色,紅色蔬果有清血、補血、通血的效果;腎臟屬水,喜滋補,屬黑色,吃黑色食物對腎臟有幫助;脾臟屬土,喜溫熱,屬黃色,吃黃色食物有利于胃、口、舌根、肌肉。
在設計菜單和菜品的時候,我們會以此為理論基礎,將五色食材更好地融入到菜品中。
下面給大家分享兩款營養菜肴的做法:
養生黑米皮:米皮是陜西最受歡迎的特色小吃,但是一般大家吃到的米皮都是白色的。我們的米皮是以黑米、黑豆為原料制作而成,不僅味道好,而且營養價值還特別高。
青草汁窩窩頭拼紅薯雜糧餅:我們用新鮮的艾草榨成汁后制作窩窩頭。艾草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抗過敏等作用,還帶有濃郁的清香味,用來做窩頭不僅顏色碧綠,味道清香,還有非常好的滋補功效。
錦繡蕎麥面筋
原則4 改變流程客人更滿意
一般來說,一桌宴席的流程都是先上涼菜,再上湯菜,后上熱菜,最后是主食和水果。但是為了讓食客吃得更舒服,我們在上湯菜的同時也會增加一款主食。
宴席過程中少不了飲酒,但是客人落座后大多已經餓了,吃幾口涼菜,再喝上一碗熱湯,胃里基本上還是空空的。熱菜一上桌,就必然要喝酒,但是空腹喝酒很多人都會不舒服。
所以,我們在上湯的同時會增加一款主食,比如大素包,客人先解解餓,胃里有東西了,喝起酒來才會舒服。
別看我們只是對上菜流程上進行了微改良,但是食客都非常認可,因此“吃得舒服”還是非常關鍵的。
書院三樣菜
點擊下面名片
看更多精彩內容
▼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3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