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大肉食變龍大美食背后,是萬億預制菜的魅與惑

    在滿足人們“偷懶”的欲望這件事上,各大消費品企業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比如在快速擴容的預制菜市場,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新“勢力”加入。

    這不在兩天前,原來的山東龍大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召開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同意將公司名稱變更為“山東龍大美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大美食”)”,公司英文名稱變更為“ShandongLongdaMeishiCo.,Ltd.”,證券簡稱變更為“龍大美食”。并于近日完成了變更公司名稱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已取得新的《營業執照》。

    圖片來源:龍大美食公告截圖
    昨日(12月23日)晚間,龍大美食發布《關于變更證券簡稱的公告》稱,公司變更證券簡稱的申請已經深交所核準,自2021年12月24日起,公司中文證券簡稱由原來的“龍大肉食”變更為“龍大美食”,公司證券代碼不變,仍為“002726”。

    雖然從證券名稱上看,龍大美食的新舊簡稱只有一字之差,但卻暴露出這家肉制品企業覬覦預制菜市場的野心。

    而當前,預制菜賽道正處在快速崛起的上升期,藍海之下,或許也是暗流涌動。

    預制菜迎來高光時刻

    一場疫情,讓萬千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但也促進了一些新業態、新品類的快速崛起,比如社區團購、方便食品等,而預制菜就是其中的典型的代表。



    所謂預制菜,是指以農、畜、禽、水產品為原料,配以各種輔料,通過食品工業技術對傳統菜品還原,制成的成品、半成品,可以按照深加工程度與食用方便性分為即食、即熱、即烹、即配四類產品。

    在疫情之前,大多數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認知還停留在概念上,但在一些餐飲、大型商超卻已經司空見慣;而疫情之后,從產業端到消費端,預制菜從“企業自救”走向市場需求,站上前所未有的“風口”,成為近兩年增速最快的品類。

    據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預制菜行業市場規模為2888億元,2021年中國預制菜行業市場規模預計達3459億元,同比增長18%。

    此外,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報告數據顯示,如果按照每年20%的復合增長速度估算,未來6-7年我國預制菜市場或將超萬億元規模,長期來看我國預制菜行業規模有望實現3萬億元。

    藍海之下,各方勢力蜂擁而至。

    而對消費品行業,資本的嗅覺是最靈敏的。根據紅餐網等媒體報道顯示:4月27日,“預制菜第一股”味知香在A股上市后,狂攬10個一字板漲停;王家渡食品、三餐有料、尋味獅等預制菜企業接連獲得融資,金額基本都在千萬元以上,多則在近億元;珍味小梅園更是在半年內三獲融資;思念旗下“愛燒飯”三餐生活超市開業,店內預制菜、懶人菜、快捷菜占了一半排面;西貝主打半成品菜的“賈國龍功夫菜”開出了200多家店;“湘鄂情八大碗系列”預制菜在湘鄂情生鮮京東自營旗艦店上線……


    圖片來源:紅餐網

    據食評方了解,不少以復合調味、方便食品及餐飲定制為主營業務的企業也紛紛開始布局預制
    菜領域。

    此外,很多社區生鮮企業正加緊布局預制菜市場。例如,錢大媽就與國聯、老壇子、農耕記、新鼎、啟翔、圣農、廣州酒家、海潤、品珍等企業共同發力,為預制菜從田間到餐桌提供精準的定制化服務。

    而在當前的證券市場,預制菜概念股就匯集了包括味知香、惠發食品、國聯水產、圣農發展、大湖股份以及西安飲食在內的多家知名企業。

    而在消費端,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最新發布的《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就明確指出,C端的預制食品在2020年開始迎來消費加速期。比如在剛過去不久的雙11,預制菜就已成為各大電商平臺“爆款”。天貓數據顯示,今年雙11期間,預制菜成交額同比增長約2倍,躋身天貓新生活研究所發布“10大趨勢單品”,叮咚買菜的快手菜火鍋則創下單日售出20萬鍋的記錄。

    萬億藍海之下“暗流涌動”
    “機會大家都看得到,但未必是你的。”一位預制菜行業從業者對食評方表示。

    的確,在上述《報告》對預制菜賽道的分析指出,目前我國預制菜行業市場銷售渠道85%以上集中于B端,總體看目前還主要是一個ToB的生意。



    目前國內餐飲市場正遭受零星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因此,對于預制菜品類而言,一方面除了積極拓展以餐飲門店為主的B端市場;另一方面,往C市場滲透也成為當下預制菜品類的主要戰略方向。

    而無論是哪條路,走起來都不容易。

    目前預制菜市場主要以肉類食品為主,而這也導致預制菜市場主要是一些做肉食、速凍的企業憑借先天優勢搶占先機。

    比如新希望11月22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食品業務中的中中央廚房業務就是以預制菜為主要產品,以餐飲企業為主要客戶。公司2021年上半年銷售各類深加工肉制品和預制菜12.15萬噸,同比增加2.63萬噸,增幅為28%。

    而此番更名的龍大美食也是以優質鮮凍分割豬肉、低溫肉制品、散裝醬鹵食品等三大類400余個品種為主營業務。但但龍大肉食看重的食品業務尚未成長為營收主力。2021年上半年,龍大肉食的食品行業營收仍僅占7.29%。

    12月1日,龍大肉食宣布,擬在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進口肉類精深加工及調味品生產項目。總投資4.26億元,生產規模為年加工肉類產品4.5萬噸,年加工調味類產品1.5萬噸,主要產品包含冷凍調理食品、預制半成品菜、預制成品菜、調味品等。為盡快推動項目落地,龍大肉食與聚鑫博惠公司簽署協議,擬共同出資1億元在海南洋浦港設立合資公司。

    而更多的預制菜品牌還是選擇委托生產方式生產,比如湘鄂情預制菜的生產商是山東惠發食品有限公司,是以生產速凍食品為主的成熟企業;金鼎軒選擇了包括月盛齋、六必居等知名廠家進行合作……換句話說,這些品牌之間,即是合作伙伴,也是競爭對手。



    坦率的說,當前這些企業在C端消費者層面的品牌滲透還是比較弱的。

    從消費場景來看,預制菜主要還是圍繞消費者餐桌在做文章。從產品來看,目前的預制菜分類其實并未有很清晰的界定,比如速凍食品、火鍋食材等,因此從概念上并不具備很明顯的優勢,可作的“文章”也就更少了。

    對于餐飲用戶而言,雖然預制菜節約了部分成本,但同時也需要額外新增冷鏈運輸、倉儲等新的成本開支。并且隨著饕客們對食材的重視程度越來越挑剔,稍有不慎,還會引發食安事件。

    而在家庭消費,預制菜面臨的競爭對手就更多了。此外,從購買因素來看,風味、營業、健康……預制菜相比現制烹飪,都要稍遜一籌。

    更為關鍵的是,預制菜翻紅背后很大的因素是得以疫情導致的生活方式改變,但“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參照方便面的市場變化,預制菜或許真的要等到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 END · 

    聲明:凡注明 “作者: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亦不作投資建議。

    文中數據均來自企業公告及媒體公開報道,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往期熱點文章↓
    • 代糖市場“戰事”正濃,當家“花旦”赤蘚糖醇卻疑似致敏?
    • 宗馥莉不需要“道歉”,娃哈哈“接班人”比我們想象的做了更多
    • 薇婭偷逃稅被處罰款13.41億元;蒙牛更換新LOGO;KELLYONE氣泡水獲三項大獎

    • 凱度消費者指數:2021年奶酪、即飲咖啡增長較快;方便面、餅干呈現負增長…
    • 被熱搜困住的“茶顏悅色”

    • “圍攻”星巴克

    關注我↓↓↓,給您更多好看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3374.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25日 21:01
    下一篇 2021年12月25日 21: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