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茶顏悅色、呷哺呷哺紛紛關店,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依舊深遠;
小龍坎、星巴克、奈雪等餐企被臥底,食品安全警鐘多次敲響;
徽州宴老板娘一句“狗比人命貴”摧毀自家企業、呷哺呷哺高層“地震”、茶顏悅色調薪引發“內訌”,許多餐企深陷輿論的漩渦,遭吃瓜群眾圍觀……
職餐網梳理過去一年發生的行業新聞,從中遴選出了“2021年餐飲行業十大新聞事件”,它們有些令人震驚,有些則引人深思。
11月5日,海底撈宣布,在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關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對較低及經營業績不如預期的海底撈門店。這是海底撈成立27年以來首次大規模關店!
作為火鍋頭部品牌,海底撈在過去兩年經歷了門店規模的高速增長。但是餐飲行業整體受包括疫情在內的多重因素影響比較大,新開門店發展情況未達預期。而在海底撈宣布關店后不久,茶顏悅色也宣布臨時閉店87家。此前,宣布關店的還有呷哺呷哺、樂樂茶。
疫情以后,頭部連鎖餐企都積極選址、“逆勢擴張”,開了很多新店。但是2021年疫情的“不確定”和對未來一年疫情是否反撲的“沒把握”,讓頭部餐企選擇“壯士斷腕“,及時止損。
火鍋、奶茶兩個熱門賽道的頭部企業紛紛關店,這背后不僅是單個企業的決策問題,更透露出:未來一年,“收縮、穩健”將成為行業的關鍵詞!
10月8日,美團因“二選一”的壟斷行為被市監局處以其2020年中國境內銷售額1147.48億元3%的罰款,計34.42億元,同時全額退還獨家合作保證金12.89億元。
在此之前,美團曾向社會大眾發布承諾書,承諾不通過不合理限制等措施強制要求商戶“二選一”。歷時近半年,監管的“靴子”終于落地。
消息一出,“苦外賣平臺久矣”的餐飲人們無不歡呼,尤其是在國家下決心根治“二選一”壟斷行為的時刻,大家仿佛看見了黑暗里的一絲曙光。
這些年來,外賣平臺為了爭奪商家的獨家簽約權,設置“排他競爭”和“二選一”,甚至不惜不擇手段,讓餐飲人苦不堪言。隨著處罰落地,外賣平臺“二選一”的時代或許將迎來終結!
12月17日,茶顏悅色因薪資調整發生“內訌”,長沙員工們抱怨“工資少”,結果遭到武漢一員工回懟“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有多大本事拿多少錢”。
一波人在近8000人的企業內部群里吵得不可開交時,沒想到茶顏悅色三位高管親自下場“表態”,矛盾升至高潮,茶顏悅色因此登上了當天熱搜榜的第一位。
最終,創始人呂良發布道歉信對此事作出了回應,向員工道歉,解釋了薪資調整的來龍去脈,并表示“會盡快把新店開出來,讓大家都有班可上,盡快增加收入”。
一次企業內部矛盾,發酵成網絡熱點,引得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人們紛紛感嘆“知名企業創始人在8000人的公司大群直接和員工開撕”的荒誕性和戲劇性,但在圍觀“吃瓜”的同時,也看到了疫情加年關下,連鎖餐企所面臨的困境。
和以前簡單粗暴的計費標準相比,新的計費標準從“一刀切”變“出租車打表式”階梯抽點,更加透明也更加精細。但新規受價格、距離、時段等多重因素影響,復雜程度明顯上升,引來了餐飲圈的大波吐槽。
對于餐飲商家而言,新規之下,3公里內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外賣的洗牌作用也愈加明顯。商家合理利用平臺規則,才不會被“困”在外賣平臺的抽點里。
外賣平臺燒錢補貼商家的“草莽”時期已經一去不復返,平臺抽點規則越來越成熟,正逐漸回歸商業的基本邏輯。
6月27日,呷哺呷哺前CEO趙怡在社交平臺發布千字長文“喊冤”,就此前被呷哺呷哺解除行政總裁職務、罷免執行董事職務等進行回應,并列舉了自己進呷哺呷哺以來所取得的成績,對“業績不達預期”這一罷免理由進行了反駁。
與常見企業人事變動的“好聚好散”不同,趙怡與呷哺呷哺之間自5月份以來紛爭不斷。此前,呷哺呷哺先是以“若干子品牌的表現未能達到董事會預期”為由解除了趙怡行政總裁職務,接著又將其踢出了公司執行董事的行列。
關店、虧損、內斗……縱觀整個2021年,呷哺呷哺就沒消停過。雖然企業”內斗”的孰是孰非誰也說不清楚,但“內斗”必然會導致企業內耗,長此以往,企業必定大受損傷。
“3·15”當天,知名火鍋品牌小龍坎一大早就登上了熱搜榜。其被臥底曝光了后廚菜品不洗就上桌、土豆發黑接著用、用掃帚搗制冰機、水果和肉類混用刀具案板等一系列后廚食安問題。小龍坎隨即在官微發布聲明致歉,表示涉事門店已停業。
2021年,餐飲食安問題幾乎成了熱搜上的“常客”,奈雪被曝光門店蟑螂亂爬,水果腐爛了還在用;胖哥倆肉蟹煲被曝隔夜死蟹當現殺活蟹賣;就連被稱為“食安天花板”的星巴克也在食安問題上“翻了車”……以至于人們紛紛感嘆“90%餐廳經不起暗訪”。
食安問題一直是餐企的生命線,知名品牌頻頻被臥底也給餐飲人們提了個醒:企業管不了記者的相機,管不了顧客的手機,管不了網友的鍵盤,能做的只有極其嚴苛地管好自己的門店,這樣才能不給臥底可乘之機。
5月13日,上海警方披露上海首例以虛假品牌奶茶招商網站吸引加盟商、虛構履約能力騙取加盟費的“套路加盟”合同詐騙案。該案中,警方抓獲金某、王某等90余名犯罪嫌疑人,搗毀多個虛假招商網站,查獲大量虛假授權文書、合同文書、話術清單、貼牌奶茶等涉案物品,涉案金額7億余元。
這是餐飲行業首起,“餐飲快招公司”以虛假品牌、虛構履約能力騙取加盟費的“套路加盟”合同詐騙案被破獲。
“餐飲快招公司”,一直是一條見不得光的灰色產業鏈,多年來一直游走在法律法規的邊緣反復試探,隱秘而暴利。層出不窮的手段花樣,聞所未聞的蒙人操作,往往能將餐飲創業者割韭菜割得“傾家蕩產”。
這一次案件的偵破,無疑是正式宣告“快招”就意味著詐騙,這種以賺創業者加盟費的模式算是走到了盡頭,已窮途末路。
10月初,餐飲行業首例“山寨”懲罰性賠償案誕生!成都一餐飲品牌因山寨隔壁的網紅火鍋店,兩年獲利370多萬,最終被當地法院法院判賠原告446萬,不僅把兩年的利潤賠個精光,還得再搭進去70多萬,堪稱“傾家蕩產式”賠償!
這是近年來行業里面被侵權賠償金額最高的案件,堪稱行業山寨侵權糾紛里程碑式案例。
抄襲、山寨,一直是困擾著餐飲行業的頑疾,但在過去的2021年,茶顏悅色打敗“李鬼”獲賠170萬;巴黎貝甜打贏了商標維權戰獲賠150萬;木屋燒烤狀告“李家木屋燒烤”侵權案取得勝利……
隨著餐飲行業原創性的知識產權正越來越受到重視,和山寨斗智斗勇取得勝利的品牌越來越多,這也警示著每位餐飲創業者:以后“抄襲捷徑”會越來越難走。
7月2日,徽州宴老板娘鄒某遛狗不拴繩,傷人后還囂張跋扈的視頻在網上曝光,鄒某一句“狗比人命貴”引起了民眾的憤怒,徽州宴由此受到網民的聲討和抵制。
雖然事后徽州宴公司是又發道歉信,又發道歉視頻,但輿論并沒有因此平息下來。事情反而愈演愈烈,徽州宴面臨門店關停、員工失業,就連其他城市相同名字的餐廳也受到了牽連。
企業辛苦經營多年好不容易有了些成績,卻因為一個“敗家”的老板娘走入了風口浪尖之上。這是餐飲業為數不多,不是因為經營不善、管理不善、食品安全等問題,而是因為老板娘個人的言行導致企業陷入危機的案例。
徽州宴為此事付出的慘痛代價也給我們餐飲人“上了一課”:自媒體時代,公眾是拿放大鏡在看每一家企業,“先做好人,再做好企業”,是每一個餐飲人都要銘記的!
3月,位于前門大柵欄的北京最后一家狗不理門店停業。至此,狗不理在天津以外已無門店。而在停業的一周前,“天津狗不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解散注銷”的消息已讓業界一片嘩然。
從被博主吐槽難吃、一怒“報警”,到關閉最后一家門店“敗走”北京,曾經風光無限的老字號,因缺乏對市場變化的應對,最終與消費者漸行漸遠。
狗不理注銷、全聚德虧損……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老字號餐企被時代拋棄,疫情的“黑天鵝”更是讓他們的處境愈發艱難。
老字號們的興衰,暗含著“血與淚”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每個餐飲人深思。餐企想要在市場屹立不倒,堅挺的走完十年、二十年、上百年,“創新”、持續給用戶新價值也許才是企業的永動機。
沈從文說:“每一個日子往后退去,人就長大成年,冬天的夜雖然很長,總不會把夢做到窮盡了。”
回望復雜多變的2021年,萬億級的餐飲市場正探索著更多的可能性,經歷過“寒冬”,餐飲企業和餐飲人將繼續在生存、堅守、改變、創新中不斷蛻變。
茶顏悅色“扛不住了”?也宣布漲價!餐飲業上演“漲價潮”? 速凍餃子巨頭開“餃子店”!用“現切現包現賣”掘金社區餐飲? 茶飲“內卷”之戰再升級,它在拙政園里開了一場新品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