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菜是食客們食之不疲的菜品,也一直是土菜館的經營主流,那么,難道酒樓就不能做農家菜了么?并不是。一些聰明的大廚,就把鄉村土菜帶進了酒樓,經過妙手制作,讓這些菜品瞬間走俏。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款銷量不錯的鄉土菜,大家看看,是否適合你的餐廳。 來源:東方美食 | 公眾號:dongfangmeishibj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葛東風 浙江桐廬海博大酒樓廚師長 這是我們店的招牌菜,烹調魚頭時,我們以桐廬土醬——陰醬和番茄醬為調味料,以番茄片和蒜苗來增香。 原料: 胖頭魚魚頭1個(凈重約900克),小料(蒜子、生姜塊各50克,圓蔥塊100克),番茄片20克。 調料: A料(蒜泥、姜末各5克,干辣椒節3克) 菜子油50克,熟豬油20克,花生油50克,桐廬陰醬30克,番茄沙司25克,美味鮮醬油10克,白糖3克,味精5克,蒜苗段2克,二湯150克。 制作: 1.魚頭從中間劈開但不要劈斷,略微清洗,控干水分。 2.鍋內放入菜子油和熟豬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A料炒香,下入魚頭,小火煎至兩面微黃,下入桐廬陰醬、番茄沙司、美味鮮醬油、白糖調味,倒入二湯,大火燒開改小火加熱10分鐘,用味精調味。 3.在燒魚頭的同時,取沙煲一個放在煲仔爐上,大火燒熱,淋入花生油,放入小料,中火煸炒至小料變成金黃色,將燒好的魚頭倒入沙煲內,撒入蒜苗段,放入番茄片,蓋上蓋子,用小火焗1分鐘,離火上菜即可。 桐廬陰醬: 桐廬本地的一種辣豆瓣醬。它的顏色特別紅亮,口味辣中有香,是農家常用的一種調味料。 制作: 1.凈土雞500克切成3厘米見方的塊。 2.鍋內放入菜子油5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蒜泥、姜末各5克,干辣椒節3克炒香,下入雞塊,中火煸炒至雞肉變成微黃色,下入桐廬陰醬30克、番茄沙司25克、美味鮮醬油5克調味,倒入清水100克,大火燒開,蓋上蓋子,改小火加熱10分鐘,用味精、白糖各3克調味。 3.在燒雞塊的同時,取沙煲一個放在煲仔爐上,大火燒熱,淋入花生油,放入小料,中火煸炒至小料變成金黃色,將燒好的雞塊倒入沙煲內,撒入蒜苗段,放入番茄片,蓋上蓋子,用小火焗1分鐘,離火上菜即可。 從光明 這款鍋仔菜食客好評度極高,因為烹制時除了帶有鯽魚的鮮味外,豆腐、三種菌菇、筍干、咸肉都為菜肴奉獻了一份滋味。 原料: 野生小鯽魚4條(重約500克),豆腐80克,菌菇(口蘑、平菇、秀珍菇各20克),發好的筍干、咸肉片各30克。 調料: A料(東古一品鮮6克,老抽2克,桐廬黃辣醬、桐廬陰醬各5克) 菜子油50克,熟豬油20克,泡野山椒、黃酒各20克,蒜子、生姜丁各25克,毛湯200克,白胡椒粉3克,青、紅杭椒圈各10克,辣椒油、味精、蒜苗段各5克。 制作: 1.小鯽魚宰殺制凈;豆腐切成5×4×0.8厘米的塊;口蘑切厚片;平菇撕成小塊。 2.鍋內放入菜子油和熟豬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蒜子、生姜丁炸香,下入鯽魚,小火煎至兩面色澤金黃,烹入黃酒,倒入A料和毛湯,大火燒開,下入豆腐、菌菇、筍干、咸肉片和泡野山椒,小火燒7-8分鐘,放入白胡椒粉、味精和青、紅杭椒圈,淋入辣椒油,出鍋裝入鍋仔內,撒入蒜苗段,上桌后加熱。 提示: 用同樣的方法還可以烹調小河魚、泥鰍、黃臘丁等食材。 制作: 1.胖頭魚的魚頭1個(凈重約900克)從中間劈開但不要劈斷,略微清洗,控干水分;豆腐切成5×4×0.8厘米的塊。 2.鍋內放入菜子油60克和熟豬油3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蒜子、生姜丁各25克炸香,下入魚頭,小火兩面煎至色澤金黃,烹入黃酒30克,倒入東古一品鮮8克,老抽3克,桐廬黃辣醬、桐廬陰醬各10克、毛湯250克大火燒開,下入豆腐、口蘑片、平菇塊、秀珍菇各20克、筍干30克、咸肉片30克和泡野山椒20克,小火燒7-8分鐘,放入白胡椒粉、味精各5克和青、紅杭椒10克,淋入辣椒油10克,出鍋裝入鍋仔內,撒入蒜苗段5克,上桌后加熱。 彭華強 現在很多餐廳流行自制豆腐,有的是豆漿加雞蛋蒸制,有的是用最原始的鹵水點制,有的鮮嫩,有的有韌勁。而我們這款豆腐非常滑嫩,且綠色豆腐沒有加任何添加劑,也不是加入菠菜汁,而是用大青豆制作,豆香味濃郁。 制作: 1.大青豆1500克加水4千克浸泡3小時,入豆漿機打碎,取汁入鍋,上火煮開(煮的時候不要離人,豆漿加熱后很容易溢出來),豆漿煮開后過濾。 2.將豆漿過濾到盆內;石膏36克、內酯20克加水澥開,倒入豆漿中,邊倒邊攪均勻。 3.取做豆腐的木盒,底下鋪一層濕紗布和塑料袋,將豆漿倒入,靜置10分鐘定形。 4.將豆腐反扣在木板上,倒入塑料筐中,蓋紗布、木板,用重物壓8分鐘,至豆腐完全定形,切成10×6厘米的塊待用。 5.取一塊綠豆腐、一塊白豆腐;碗內加雞蛋1個打散,將兩塊豆腐裹勻蛋液。 6.鍋內下大豆油30克燒熱,下蔥末、蝦皮各10克炒香,下豆腐,順時針攪動豆腐至成熟,加鹽5克、雞汁3克調味,出鍋撒蔥花3克、炸黃豆20克、熟蝦皮5克即可。 陳小齊 南京私房小院行政總廚 這原本是一道農家土菜,我改用雞湯來燉制老母雞,滋味濃郁,再加上辣椒醬的加持,味道鮮辣可口,搭配自制面餅,達到飯菜合一的效果。 初加工: 1.老母雞1只(重約1.5千克)宰殺洗凈,剁成塊。 2.面粉500克加水和成面團。 熟處理: 1.起鍋下入熟豬油30克燒熱,放入姜片、蔥段各20克,干辣椒段10克,下入雞塊煸炒至表皮金黃,加入辣椒醬150克,八角、桂皮、花椒各5克,香葉3克,雞湯1千克,燒開后撇去浮沫,倒入高壓鍋中,上汽后燉15分鐘后關火。 2.將小鐵土鍋燒熱,將調好的面團制成小面餅,均勻貼于土鍋一圈,加清水1千克,加蓋煮5分鐘后去除剩余清水留面餅于鍋中,將燒制好的老母雞去除香料倒入土鍋中,加入老抽30克、生抽80克,鹽8克,白糖5克調味,大火加蓋收汁即可。 關鍵: 制作成品時一定要用原雞湯和雞油,口味會更加濃香。 盛憲陽 此菜選用一年以上的農家土雞,宰殺后不焯水,直接下鍋煸炒,保留它的原汁原味,再通過農家壇子剁辣椒使土雞的鮮香味更醇厚,用燜制的烹飪方法,湯汁可佐飯,凸顯了土雞的濃鮮香醇。 原料: 土雞塊600克(宰殺制凈后斬成塊)。 調料: 雞湯500克,菜子油100克,剁辣椒50克,姜片、料酒各5克,鹽2克,胡椒粉3克,香蔥段1克。 制作: 1.斬好的土雞塊下入鍋中,煸炒至表皮變焦,取出。 2.起鍋下入菜子油,燒至五成熱時,下入剁辣椒、雞塊、姜片煸炒,然后倒入雞湯,入料酒、鹽調味,改小火燜15分鐘,撒胡椒粉、香蔥段即可出鍋裝盤。 歐陽建平 長沙小天鵝公館行政總廚 這道菜是在炒豆渣的基礎上改良而來的。豆渣菜雖然營養,但是口感太過粗糙,很多人都感覺難以下咽,所以我們直接將泡軟的黃豆粉碎,這樣炒好的成品吃起來就不會太粗糙了。 為了遮蓋豆腥味,我們將炒香的小青菜墊于容器底部,上桌加熱食用,一來青菜可以增加菜肴的清香味,二來加熱可以保證豆渣的溫度。 初加工: 1.黃豆250克洗凈,用清水浸泡12小時,放入粉碎機內,打成蓉,取出濾出水分。 2.小青菜250克洗凈,切成長1.5厘米的段。 熟處理: 1.鍋內放入色拉油2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小青菜段240克炒香,用鹽3克、味精2克調味,出鍋裝入容器內墊底。 2.鍋內放入茶油30克,燒至四成熱時,放入黃豆蓉、泰椒粒10克,小火煸炒3分鐘,用鹽、味精各3克調味,出鍋裝入墊有青菜的容器內,撒入剩余的青菜段,上桌加熱食用即可。 點擊下面名片 看更多精彩內容 ▼ 2022年 《烹飪藝術家》雜志征訂開始啦 以下12種贈品任選6種 掃碼訂閱或直接微信都行 (需要開票發一下開票信息) 訂閱方法: 加微信(電話同號)18500139218 發收件人姓名、電話、地址 即可訂閱!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4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