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沉市場里的茶飲2.0
以販賣空間為主
在漳州,下沉市場的奶茶模式正升級,空間是2.0時代的重點。
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奶茶店,一直都是南方城市的特色。不過,以空間作為賣點越來越凸顯。
萬達金街的近20家奶茶店,基本上每一家都有喝茶的空間,年輕的男女和小家庭是主流消費者。大店、上下層、外擺,奶茶店都在盡可能地擴大空間。盡管品牌扎堆,大部分奶茶店上座率還都不低,只有少數幾家店顧客零星。
4、區域品牌正大躍進
區域品牌仍在不斷冒尖。就拿茶飲來說,盡管品類競爭激烈,還是有一些新品牌憑借著對本土市場的了解,殺出重圍。
MJ水果鮮奶茶(成立于2021年),以超大的空間體驗空降漳州的市區和縣城,征服大批消費者。壺見(成立于2017年)、萃春瘋(成立于2020年)這些近幾年的新品牌,很快就在當地市場立足腳跟。
5、品牌效應被削弱
性價比才是王道
2021年諸多的餐飲熱潮,余波似乎還沒有擴散到這座小縣城,新中式烘焙仍然沒有落地,咖啡熱潮沒有興起,蘭州拉面依舊是老樣子,沒迎來品類重做。
無論餐飲市場怎么風云巨變,小縣城依舊保持著獨特的餐飲規律。
2021年春節,縣城的餐飲大事件是海底撈的開業,成為了年輕人的聚會首選,熱鬧非凡。
但小縣城的這家海底撈仍未熬過春節,停業了。內參君的同事,一名唐山市豐南區縣城人,她那邊開了不到一年的海底撈已經關門了。
在漳州,海底撈同樣遇冷。海底撈排隊時間一般在半小時左右,春節前后內參君去往海底撈探店,服務員表示只需要排隊5-10分鐘就差不多可以用餐。與去年剛開業時的排隊兩三個小時盛況對比,消費者對海底撈的熱情已經逐漸平息。
同樣的選擇還出現在奶茶中,面對大名鼎鼎的蜜雪冰城,與買一送一的小品牌奶茶店,縣城里的消費者多會選擇后者,固執的消費理念仍然主導餐飲市場。
在唐山那個三線小縣城,奶茶“瘋長”,蜜雪冰城200米內連開兩家,還有本宮的茶、滬上阿姨、益禾堂、一點點、甜啦啦。
蜜雪冰城在一眾茶飲品牌中表現非常突出,基本每天都有人排隊買奶茶,以年輕人為主。
其他在一二線城市或者市里更有知名度的品牌,小縣城的人們對其認知度不高,客流量相對也比較少。
6、咖啡品類缺失
難有消費客群
從咖啡密集分布的上海回到小縣城,迫切想要喝上一杯咖啡戒癮,但翻遍大眾點評,發現這小城仍是咖啡荒漠,除了肯德基和一家網紅咖啡館外,還有一家暫停營業的精品咖啡。
瑞幸沒來,低至5元一杯的蜜雪冰城的子品牌“幸運咖”也還沒殺進來,喝咖啡在這里仍然是個新鮮事。
一方面證明了市場的空白,天地廣闊,或許大有可為,另一方面品牌方還需更清楚地了解每個特色鮮明的下沉市場。
一般來說,下沉市場的咖啡人群,一部分在大城市生活過的人,返鄉回家發展,成為當地咖啡文化的推動者或主力消費群,另一部分則是被咖啡店環境吸引過來的人。
從這兩點來看,小縣城很難有茁壯成長的消費客群,一方面是萊州周邊有青島、煙臺等引力更強的城市,返鄉潮帶來咖啡愛好者,似乎行不通;另一方面,在萊州扎根的滬上阿姨或是蜜雪冰城多開是開成了小店,用實際行動證明第三空間在下沉市場微妙的可能性。
或許性價比較高的平價咖啡品牌才能激起縣城的咖啡熱吧。
7、有品類,無品牌
神奇的山寨品牌頻出
走在上海或杭州熱門的美食區,內參君總能看到熟人——一些熟悉的餐飲品牌聚集在一起,共同造勢。
走在縣城熱門的美食區,也就是兩排小平房改成的店面,有品類無品牌是最大的特征,麻辣燙、安徽板面、涼皮肉夾饃……熱門的小吃、快餐都能看到,但基本上都是自創品牌,或是山寨品牌。
除了肯德基、麥當勞外,少有的連鎖品牌能拓展到這里。了解到外面餐飲狀況的創業者,照葫蘆畫瓢,開成當地風格的小店,或者偽裝成連鎖大品牌。
這種狀況,在唐山那個小縣城也很常見,你可以在奈洱の茶喝一杯奶茶,或者在華萊基吃一份炸雞。
8、南北差異大
下沉市場仍需細耕
內參君們分頭走訪市場后,最大的感慨就是南北差異。在南方三線城市的奶茶店,已經進階到了2.0版本,新潮的裝修和空間體驗,而北方縣城的奶茶店尚且停留在1.0版本。
福建本土餐飲活力仍舊強勁,盡管全國品牌持續入侵,當地市場依然能快速孵化出新品牌。相對來說,無論是山東萊州,還是河北唐山,本土餐飲基因較弱,并沒有發生福建的這種餐飲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