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嬤手作刷屏了社交網絡,尤其是占領了魔都消費者的朋友圈。
這個來自廣西的茶飲品牌,首次進入上海,開設了第一家門店,從一個小眾、低調的奶茶店,一躍成為新晉“網紅”,吸引了不少人。
01
排隊8小時
顧客還說值
主打匠心手作、食材現制,憑借年齡50+的阿嬤背著一口銅鍋、盛著廣西地道原材料這一形象,阿嬤手作在上海迅速打開了市場。
2月3日開業,其口碑陸續傳開。不少網友開始討論,好喝、但難等。隨便一個訂單,都要排上幾百杯、一千杯,等待8個小時也不在話下。
為一杯奶茶甘愿排隊8小時
茶飲業似乎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出現過讓消費者愿意等待的產品。上一個,還是去年的茶顏悅色和綠檸檬茶。但不同于前兩者,阿嬤手作的排隊方式更人性化一點,小程序排隊。
由于生意火爆,現場購買只有冰淇淋不用等,想買到奶茶需要每天10點小程序開放時“搶單”。
小程序下單的好處,就是身處哪兒都可以下單。你不用站在那一動不動等待,可以先去逛個街、看個電影,時間到了再去取;或者,白天上班的時候下一單,晚上下班后路過去拿。
但弊端則是,你雖看不見排隊的人,但看見排隊的數字依舊會焦慮;如果在門店前下單,你看得見櫥窗里繁忙的阿嬤,但臺面上擺得滿滿當當的奶茶,8個小時后才屬于你。
訂單過多小程序會無法下單
阿嬤手作的火爆狀態還在持續。13日,在上海的這家唯一門店更是瞬間進單三千多杯,直接導致系統崩潰。
出杯混亂、顧客無法按時取餐、消費體驗感差,對此,阿嬤手作公開致歉,對此事進行解釋。由于對線上下單方式的預判不充分,向顧客致歉,并對當日被退單、申請退單的顧客發放贈飲券進行補償,同時已修復小程序。
阿嬤手作致歉信(部分)
至今日,門店爆單似乎并沒有影響大多數顧客的熱情,甚至可能帶動了另一波關注——阿嬤手作真的值得等待嗎?
小程序下單的另一優勢,由此體現:可以下單,也可以退單。數字上的等待時間,對應的是低成本的時間消耗;即使等待到一半退單,所花費的沉默成本也極低,可以及時止損。那么,嘗試一下也不為過。
與此同時,有不少網友跟10點的小程序“死磕”,系統仍舊繁忙;也有另一波網友“寬容”的表示,顯示等待600杯,一兩個小時就完成了。
要說阿嬤手作在營銷上做對了什么?兩點:數字化,反應及時。
阿嬤手作僅用小程序下單,理應是對排隊狀況有一定預料與期待,小程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消解當下人們對人工排隊、黃牛遍地的顧慮,有利于控制對品牌的正面傳播。
同時,小程序點單能夠減少前臺點單壓力,專注于產品制作,這對于員工都是年齡50+的阿嬤們來說,能避開程序操作上可能會導致的問題。
不過,阿嬤手作對線上下單的預判也的確不充分,興許是沒有想到火爆的程度超出了系統的承受力。致歉信則是其反應及時的表現。一旦有負面評價,第一次時間承認并致歉,是危機公關最行之有效的做法。
很多時候,及時的反應、合適的姿態往往代表了一個品牌的形象,當一個良好的形象再現于消費者眼前,可能會帶來新的正向反饋。
門店場景
但,這種門店首開、小程序先行的做法,做得好了是生意火爆,做得不好則是無人問津,不能輕易效仿。阿嬤手作的這種做法對它來說有效,離不開前期布局。
02
品牌的引爆點
仍是產品為王
阿嬤手作的一朝爆火,實際上有跡可循。
進入上海,通過爆單事件引發關注,獲得客流量,究其根本,品牌的生命力在于產品。
阿嬤手作第一家門店于2018年開業,正處于新茶飲高速發展的時期,彼時,各茶飲品牌如雨后春筍般萌出,此后更是大張旗鼓加盟拓店、搶占市場。而阿嬤手作始于廣西,但很長一段時間內,只在南寧有寥寥幾家門店,不接受加盟與代理,溫溫吞吞地手作一杯奶茶,始終強調匠心、古早味。
可視化環境
到2019年,阿嬤手作在菜單中加入了“三無雪糕”,無色素、無香精、無冰淇淋粉,融合了雪糕與茶飲,并且強調的依舊是“每日現做”。當別人家活用各種新物料,頻頻打造新爆品的時候,阿嬤手作依舊低調、溫吞地做著費時費力的產品。
阿嬤現場制小料
第一次走出廣西,還是在2020年末,在與廣西比鄰的廣東,其實距離并不遠。在深圳門店的爆單盛況,讓其體驗到廣西以外消費者的熱情。甚至有網友戲稱,“南寧的阿嬤手作你愛答不理,深圳的阿嬤手作你等待不起。”
阿嬤手作上海首店,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登場,可以說深圳門店就是其參考模型。而走入上海,顯然鋪墊更多。
阿嬤攜一口銅鍋與地道食材,穿越村落、山川、河流來到城市
在其公眾號上,阿嬤手作特別制作了一條5分鐘的短片,勾勒出年齡50+的阿嬤背著一口銅鍋、盛著廣西地道原材料的形象,通過鄉野村落的寧靜淳樸與魔都車水馬龍的現代新潮做對比,將這個帶著強烈反差的品牌呈現在人們面前。
在這則短片中,體現了阿嬤手作的五感:最原始的產地、最簡單的食材、最淳樸的民眾,為產品打上了地道感的標簽;廣西最為出名的水牛奶,只有9日的短保期,與其他茶飲品牌做出了獨特感的區隔;阿嬤現場剝水果、蒸糯米、打芋泥等,所見即所得增強可視感;還有農村與都市的反差感,以及用“家人”稱呼指代消費者的親近感。
以水牛鮮乳與其他品牌做出差異化
盡管食材普通、甚至常見,但其呈現方式是高級的,“手作”在現代社會已不像過去那般與“老土”的概念等同,而是以一種更高級的、對產品更精益求精的形式來體現。
云南鶴慶的銅鍋千錘百煉制成,廣西自有茶園生產有機茶,八馬的糯米,專供的古法黑糖,承包的荔浦芋頭地……這些共同構成了阿嬤手作的質感。當工業化成為常態,手工化反而更顯難得,當工序變得復雜而堅持做下去,也可以稱之為“匠心”。
時至今日,阿嬤手作也才開了19家門店,精工、慢造對應的就是其匠心,而由此打造出的產品,才是核心競爭力。
其實,從其品牌調性、產品定位來看,阿嬤手作與魔都上海的消費偏好是相近的。在繁忙而精致的生活中,人們對物質追求有一定品質要求,但并非只對奢牌、高價貨叫好。阿嬤手作的質感,體現在其產品背后的文化中。
再說價格,現在的很多消費者并不缺少消費能力,缺少的是為精品付費的理由。一杯動輒二三十的奶茶,于廣西的人均收入來看算是高消費,但于上海、深圳這樣的國際化都市來說,這屬于常見價格帶,至于是否有市場,主要看其產品品質或服務能否跟得上。
來自廣西的地道原料是產品的核心賣點
廣西原產地的食材,則代表了品質,阿嬤每天現場現做,則代表了服務,這樣的答案共同構成了值得人們去消費的理由。
在阿嬤手作的宣傳語中,“廣西好食材”的的確確是好食材,“傳統笨手藝”卻一點也不笨,倒不如說是,最簡單的烹制方式方能顯示出食物最原始的本味,這味道好在心頭。
而在時代飛速發展的當下,人們時常會對只存在于回憶中的感官產生向往,以及對鮮少能獲得的淳樸產生偏愛。
·
ARTICLE
文章
劉瀅
EDITOR
編輯
三月
DESIGN
設計
啊存
REVIEW
復核
阿魯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