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然卸任CEO,海底撈張勇是個明白人


    本期看點:

    1、海底撈創始人張勇突然卸任CEO,楊利娟接任
    2、海底撈近兩年大事記
    3、張勇卸任目的

    第 1063 

    文 | 張冬 亞飛


    張勇卸任CEO

    楊利娟接任

    就在昨天,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卸任CEO,楊利娟接過接力棒,負責監督集團的管理及戰略發展,并繼續負責“啄木鳥計劃”的落實與推進。

     

    一時間,被譽為“最牛服務員”的楊利娟,成為全網熱議的焦點,因為她的經歷就是一個打工人的逆襲史。

     

    ▲新任CEO楊利娟

     

    在海底撈的27年里,她從服務員做到領班、大堂經理、店長,后來又做到經理、董事、COO(首席運營官),以及執行董事和副CEO(副首席執行官),一路披荊斬棘。

     

    在此過程中,她曾在1999年將海底撈的出川第一店(西安店)拖出虧損泥潭,在2014年負責“連住利益,鎖住管理”的推動執行,也曾在2018年與張勇夫婦到港交所敲鐘上市……

     

    ▲2018年海底撈上市時刻

    但最近這兩年多,疫情的黑天鵝讓海底撈陷入了新的危機。張勇逐漸有了退居幕后的打算,楊利娟也逐漸被推向更重要的位置。

     

    2020年4月,海底撈發布接班人選拔計劃,意在尋找“愛海底撈、業務熟練、又能洞察人性”的候選人;同日張勇表示,自己將在10年~15年內完成退休

     

    2020年12月,海底撈全年新開544家門店,全年凈利潤3.09億。

    2021年6月,張勇在一次交流會上表示“大家太神話海底撈了,我本人非常反感”我對趨勢判斷錯了,去年6月我進一步作出擴店的計劃,現在看確實是盲目自信。”

    2021年8月,海底撈新增7位年輕執行董事,楊利娟、李瑜等位列其中;同時張勇妻子舒萍辭任非執行董事,聯合創始人施永宏辭任執行董事

     

    2021年11月,海底撈宣布年底前關店300家,但被關門店不會裁員;同時,發布“啄木鳥計劃”,由時任執行董事、副CEO的楊利娟主導負責。

     

    2022年2月,海底撈發布盈利預警,預計2021年全年凈虧損38億~45億元

     

    2022年3月,張勇卸任CEO,楊利娟出任CEO。

    從時間線和事件線來看,楊利娟從副CEO升任CEO并不意外,張勇的卸任也早就有跡可循。

    當然,從中我們更能看出,張勇是個明白人

    海底撈面臨的問題,你也會面臨

     

    這個時候,討論張勇卸任的原因,其實意義不大,我們最該關注的,應該是他的卸任目的。

     

    餐見君認為,張勇此舉,目的是“對抗海底撈的不斷熵(shang)增

     

    所謂熵增,是指在一個孤立系統里,如果沒有外力做功,其總混亂度——熵,會不斷增大。

     

    比如,一間整潔的房子,不打掃的話,會變得越來越混亂;一顆蘋果放到桌子上,不管不問,時間長就會腐爛。

    海底撈的熵增,包括門店虧損、業績下滑、組織臃腫、創新力下降、內部管理出現問題等等。

     

    而放任熵增的結果,是“一切歸于寂滅”。

     

    ▲熵增定律

    那么,我們該如何對抗熵增?

     

    熵增的根源有二:1、孤立系統;2,無外力做功。

     

    所以,對抗熵增有兩種方式:

    首先,把孤立系統打開,反映到個人和企業里,就是“放棄路徑依賴”、放棄原有的經驗主義。

     

    其次,“無外力做功,我就對外做功”,把那些混亂無序排出去,此時,你需要“建立一個耗散結構”,將熵增過程中產生的雜質、雜物耗散掉,正如運動健身能減去身上贅肉。

     

    之所以用這么長文字來講熵增,是因為海底撈遇到的問題,很多火鍋店可能正在遭遇或者即將遭遇。

     

    海底撈的“人間清醒”

     

    張勇的卸任,無疑是在“放棄道路依賴”,因為張勇清醒地看到海底撈存在各種問題,自己卻無良策,所以他才說,對海底撈業績的持續增長,不抱希望。

     

    在2021年6月份時,張勇面對媒體的一番言論,大家不妨找來看看,張勇一直在講海底撈的問題,并沒有說方法,甚至連計劃都沒有。

     

    ▲海底撈張勇

    張勇的路徑是,“盲目擴張的事情肯定會發生,一旦我整合好現在的門店,我還會擴張,因為這是我的使命。穩定了我就沖鋒,不穩定了我就穩定,穩定下來就再沖鋒,直到海底撈倒下來為止。”

     

    此次老大卸任,新人上馬,相信海底撈會走出不一樣的路徑。

     

    至于“建立耗散結構”,海底撈關閉300家店就是證明。

     

    對于那些不盈利的“混亂雜質”,確實該散出去,這一點張勇也說,“商業邏輯上來說,如果某一家店虧損,也看不到好轉的希望,閉店很正常。”

     

    海底撈的關店和換血,實際上是一場對抗熵增的戰斗。

     

    >>同樣是餐飲上市公司,呷哺呷哺的決定就很微妙。

     

    如果說呷哺呷哺關店200家,是建立耗散結構,排出“混亂的雜質”,那么張振緯辭職、趙怡被辭職、老大賀光啟重掌帥印,給人的感覺就是“新路被堵上了”。

    ▲呷哺呷哺賀光啟

    加之賀老大又準備搞個高端品牌“呷哺X”,不禁讓人想起剛退市的“inxiabuxiabu”,給人的感覺就是“老路又回來了”。

     

    當然,有可能呷哺無人可用,老大才被迫營業;宣布的一系列新計劃,有可能也是一時興起。

     

    呷哺2021的財報還沒出來,不好妄加猜測。

     

    >>跟呷哺比較像的企業,格力算一個。

     

    隨著二把手、三把手的辭職,董明珠也面臨著無人可用的局面。

     

    股價下跌、營收下降,足見格力依舊是個孤立系統,在持續走老路,雖說董明珠要培養孟羽童為“董明珠第二”,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小姑娘帶帶貨可以,執掌格力根本沒可能。

     

    ▲董明珠和孟羽童

    反觀美的集團,老大由原來的何享健變成方洪波,后者也給力,直接將美的拉上了市值6000億的高點,沖擊萬億指日可待。

     

    放棄路徑依賴,是美的集團的優勢,從其層出不窮的產品上也能看出來;至于建立耗散結構,多年前資產重組時,就已開始了。

     

    從對抗熵增的角度來看,美的和格力的最大對手,應屬“小米生態鏈”,小米自我調節速度快,涉及領域廣泛,用不了太久,就會威脅到二者的市場。

     

    寫在最后

     

    海底撈的這次動靜,本質上是場人事調動,只不過幅度有點大,加上樹大招風,容易被各種解讀。

     

    如果能從海底撈的問題里,看到自己的問題,并找到對抗熵增的方法,這顆瓜才吃得有意義。

     

    [END]


    統籌丨孫巖巖
    輪班主編丨亞飛
    商務合作|18637183183(同微信)
    文章轉載丨hgcj88888





    覺得內容還不錯,點個在看唄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5504.html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日 18:02
    下一篇 2022年3月2日 21: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