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社群里一位老板失敗開店經歷,希望給大家帶來啟發:
分享一下自己的2段開店經歷,都是失敗的經歷,分享出來給小白創業者一些警醒,也希望自己能復盤自己的這段經歷,有所成長!
第一次的開店經歷就是擺攤,項目是做壽司。產品沒有拜師,純粹因為當時女友愛吃,我跟著學習的,商量后覺得可以去賣,就自己搗鼓出來的!然后花了每月300元租了個攤位,這位置可以擺上一天,但是上午和中午基本沒有人,所以主要是擺晚上一次。
攤位在大學門口的一條街(普通大專,所以人流量是一般的),主要是學生。剛開始生意每天營業額在200-300左右(客單值8元左右),具體的記不清了。慢慢感覺不掙錢,后來聽朋友意見把原料品質降低,成本降下來,自己也感覺客人也吃不出來,結果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基本沒有生意了。所以三個月不到,第一次開店經歷就匆匆忙忙地結束了!
第二次開店是在二線城市中心盤了一個檔口,市區步行街里,所以人流量很好。但面積不超過20平,月租金10000,做的項目是17年紅極一時的炸雞奶茶,加盟品牌就不明說了(一家雜牌),加盟費3萬!結果和大部分小白一樣,懷著對未來最美好的憧憬,然后各種原因虧損的一塌糊涂,營業額每天就幾百,根本無法維持龐大的開銷,別說賺錢了,半年不到就關門了!
總結:
1. 錯誤的開店觀念,一位把店做吃的,個人都會買吃的,對市場沒有敬畏,忽略了開店本身就是一件高風險的事情。不僅沒有提前進行頂層布局,規劃目標客群,對餐飲的運營更是一竅不通。開店如果沒有正確的認知,沒有對風險的意識,說明自己還沒有準備好。也只有真正經歷過失敗的人,才懂得敬畏客人。
2. 盲目加盟。就像老陳經常提到的小白加盟一樣,不一樣的開頭,一樣的結局。經過這次血淋淋的教育后,我就意識到產品主權的重要性,不靠譜的加盟商能把小白給忽悠瘸了,沒產品,沒運營,店就不是自己的店,能起來才是怪事。
3. 沒有控制成本的意識。在裝修,轉讓,采購設備上花費太多,舉個例子,小店裝修都花了兩個月,現在回想簡直就是腦殘行為。小餐飲本身就是小本生意,省下的就是自己賺的,大家只要有了這個底層邏輯,控制成本整個系統的優化才會有大大的改進。
4. 最后就是選址,轉讓費的談判,產品的打磨,保證產品的品質,等更基礎重要的事情。之所以放到最后反思,不是他不重要,而是最重要,餐飲的本質就是口味,選址和口味占到成功率的9成以上。開店真的很考驗人的綜合能力,就像老陳新書封面的那句話:開店不難,難的是開一家持續賺錢的店。歸根到底你是否專注于自己的店,能力和意識是否匹配一家賺錢的店,這都是我自己需要繼續努力學習的。
最后,2022年我又準備出手了,開戰前經常夜不能寐,跟大家一樣,開店我是上癮了。也許生活中有很多圍城,都想逃離現在的生活方式,而開店人的生活方式一直是我的夢想,今年也是現實所逼,多了一點無奈的味道。感謝老陳一直的相伴,關注比較久了,有時間就會學習老陳分析事物的思路,解決問題的方法,受益匪淺,十分感激。
在最后結尾送自己一段話,鼓勵一下自己,就像之前老陳評價社群里一位做九層年糕的兄弟一樣:成事在于人,謀定而后動,我也剛三十而已,努力就會看到希望,你用心做事情就能做成,過上小而美的人間正常生活。
祝福老陳社群越辦越好,新書大賣特賣,群友們生意興隆,有賺不完的小錢錢!寫得不好,有很多瑕疵,這里打擾大家了。
感謝老板的分享,說說我的看法:
1,對于產品,很多人會隨隨便便弄個產品,不經歷產品打磨便開始,把市場當試驗場;也有很多人想到,自己不搞產品,就通過加盟獲得產品,想著別人幫自己搞定開店這個事情,失去產品主權,唯獨很少人會想到:精挑細選品類和產品,拜師學藝或者自己苦心專研打磨產品,直到達到前20%的水平,再開始。
2,生意不賺錢,老板沒有換位置,沒有搞宣傳,更沒有提高品質,而是聽了朋友建議,換便宜的原材料,降低品質,我們讀起來很容易判斷這是錯誤的做法,但這種自殺性的方式很常見。比如,有老板發現不賺錢,就提高價格,導致更加不賺錢。不賺錢大概率是營業額不夠高,而不是毛利不低。
3,不浪費每一次失敗的經歷。很高興老板說要重新開始,這意味著之前的經歷有價值。人的成長其實就是這樣,總要走些彎路。走了彎路要復盤,要說出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人是在一次次否定自己的時候成長起來的。
我的新書購買渠道:優惠力度大,保證正版。我對接的是出版社的官方旗艦店。
1,抖音里搜索“開店筆記”。
2,找到第一個頂置的視頻,點開就可以看到購買鏈接了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5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