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火鍋圈的女企業家,不勝枚舉。
她們橫刀立馬,幾經浮沉,在沸騰的火鍋江湖綻放風采。
今日,餐見君推出火鍋女神節特刊,共睹她們的傳奇故事。
第 1067 期
文 | 阿寧
“最熱愛”——何永智
人活著,一定要熱愛點什么
從3口鍋、3張桌子、16平米門店起步,與丈夫一起創立“小天鵝”,將重慶火鍋開到全球。
坐著輪椅、拄著雙拐,在病房親手改了11000張圖紙,每天開8次會議,將洪崖洞打造成重慶名片。
憑著能力、人品和業績,贏得一大堆榮譽和美稱——重慶市火鍋協會會長,北京大學客座教授,紅巖雜志社副社長,影響中國的女企業家,國際女性企業明星,中國的火鍋皇后……
她,就是何永智,一個貧寒的重慶家庭里的第七個女兒。
從做火鍋到跨行修洪崖洞,再到63歲重返火鍋一線 ,何永智的出發點都只有兩個字:熱愛。
她讓我們看到的,是改革開放大背景下走向成熟的一代中國女人,也是源遠流長的重慶文化所哺育的東方女性美麗的演化。
“ 這輩子
活到老,學到老,創新到老
“最勵志”——楊利娟
用雙手改變命運
16歲,為幫家里還債,楊利娟早早輟學干起了服務員。
因為機智利索,被上門吃飯的張勇一眼看中,開出160元工資挖她,這比她當時120元的工資高出了不少。面對高薪承諾,楊利娟并沒有接受,直到原先工作的飯館老板去其他城市發展,才加入海底撈。彼時,海底撈剛成立一年。
18歲,家中遭遇債主上門逼債,張勇聞知,直接劃出800元幫她解圍。“從此,我就把海底撈當家了,誰要損害公司的利益,我敢跟誰拼命!”楊利娟曾這么說。
19歲,憑借肯學、能干,成為海底撈簡陽第一家店的店經理。
21歲,被張勇派去西安,獨立運營海底撈跨區域經營的第一家店,統管100多名員工。身高不到一米六的她,曾帶領員工在半夜與60多個手持器械的鬧事者對峙。
40歲,與張勇并肩,敲響港交所的銅鑼,共慶海底撈上市。
43歲,接任海底撈CEO,負責監督集團的管理及戰略發展,并繼續負責“啄木鳥計劃”的落實與推進。(相關閱讀:突然卸任CEO,海底撈張勇是個明白人)
楊利娟的經歷讓我們再次看到:堅持、努力、不斷提升自己比什么都重要。與此同時,與正確的人為伍,同樣重要。
“ 即使我是金子
也只在海底撈發光
“最堅韌”——劉梅
從1到1000,責任感推著我前行
不是餐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劉梅出身書香門第。
1991年,19歲的她在家人的支持下,提著媽媽縫的小紅布兜,從四川小縣城坐火車到北京“長見識”。
好運總會眷顧愿意付出的人,劉梅在北京的事業如日中天。但是噩耗陡然降臨,哥哥劉松投資的煤窯不幸塌方,不僅血本無歸,還因為車禍永遠失去一只手。劉梅突然感受到肩頭的責任,“哥哥出事,父母年邁,我就是家里的老大。”
彼時在重慶,小天鵝、德莊、秦媽等火鍋品牌都已嶄露頭角,火鍋市場很景氣,兄妹倆一合計,決定開個火鍋店。
2000年12月1日,一個200平米、31張桌子的火鍋店開業了。
可是如何才能生存?怎樣殺出重圍?劉梅這個“門外漢”實在沒轍,思來想去,只好用最笨的辦法:把味道調好一點、把分量加多一點、服務更熱情一點、笑容更甜美一點,慢慢地,劉一手口碑越來越好,在圈里也算小有名氣。
2001年11月,第一家加盟店開業。
趁著形勢大好,兄妹倆大膽設想:劉一手有沒有可能做得更大?實干家如劉梅,默默把分店開到1家、325家、835、1000家……
2009年,劉梅和哥哥走出國門,慕名去了迪拜,當劉梅看到處處都是“made in China”的迪拜,立刻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這里開一家火鍋店。
也正是因為她“說一不二”的性格,回國后便拍板定下了這件事。從簽租賃合同、工商注冊,到圖紙規劃、商標注冊,她只身前往迪拜通通搞定。
不管遇到任何困難,她都是硬著頭皮去做,“熬唄,我身后那么多人,我從未想過放棄”。
“ 我們每開一家店
都把國旗掛起來
“最颯爽”——宏姐
我一直在找跟客人談戀愛的感覺
宏姐,宏姐串串香的品牌創始人。
豁達、豪爽、骨子里刻著對餐飲的執著,這些標簽組合在一起,就是宏姐本人,江湖人稱“東北王”。
9年前,宏姐與串串結緣,憑借著真材實料和獨到經營,期間陸陸續續發展出30多家門店。
這些年,宏姐一直在找跟客人談戀愛的感覺。所有的動作,全部圍繞一個原則:依托消費者需求,建立情感鏈接,用品牌更好的一面去吸引消費者,增加復購率。
宏姐還推出了個人抖音號,粉絲20萬+,一條“突襲巡店”的視頻就引來數十萬的點贊。
哈爾濱本身不大,目前宏姐串串香已累計有近三十萬會員。有了會員基礎,就知道消費者在哪兒,開新店和活動信息,都能直接傳達到消費者端,省下不少渠道費用。
除此之外,宏姐還花了幾年時間去穩定團隊,樹立企業文化,做到了主管流失率低于2%的成績。
在宏姐串串香,只要是主管級別以上的員工,嫁娶公司全包。包到什么程度?婚車、喜宴、喜糖、求婚戒指,一條龍服務。(相關閱讀:這個“女中豪杰”夠颯!霸屏東北火鍋8年,還給員工包婚配)
這是一個不進則退的時代。逆風中,宏姐依然帶領著團隊,砥礪前行。
“ 做餐飲
就是做細節
“最時髦”——七七
有顏值,更有堅持
一間15張桌子的火鍋店,每天接待160多桌,客單價50元左右,日營業額2萬多,新店不到1個月收回成本。
3個月全網曝光7.2億次,霸占抖音美食人氣榜第一名,微博、小紅書各路達人紛紛打卡種草。
美女+地攤,一個火爐、一口鐵鍋、一籃子菜 、幾張板凳、現炒鍋底,鮮肉現切。
這就是被業界稱為“湖南火鍋黑馬”的七七地攤火鍋,95后老板娘七七更是憑借超高顏值走紅網絡,不少顧客慕名而來。
時代不同,做生意的方式也不同,但不變的永遠是“抓住顧客心智”。
七七地攤火鍋的火爆,跟其獨特的產品、場景感密不可分,而更重要的,則是踩著短視頻的風口飛上了天。
也讓我們看到了新時代“老板娘”的新風貌。
“ 熱愛的事情堅持做
簡單的事情重復做
寫在最后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用來形容火鍋圈女神們再恰當不過。
三八女神節,祝愿所有的女性餐飲人,平安喜樂,永遠美麗。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5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