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介紹2021年主要工作中指出,審理奶茶品牌茶顏悅色訴“茶顏觀色”不正當競爭案和“青花椒”商標侵權案,對傍名牌及濫用知識產權“碰瓷式維權”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予以制裁。
01
“茶顏觀色”被強制執行
這是最高法向兩會提交的工作報告中,有關“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內部中,所引用的兩個典型案例之一,代表國家司法層面對維護當前市場經濟環境所持有的態度,對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將會維持嚴厲打擊的態勢。
據悉,3月2日,“茶顏觀色”公司等已被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172.5萬元,涉及案件即為茶顏悅色公司訴“茶顏觀色”公司及另外多個被告侵害商標權糾紛。糾纏了數年的“茶顏觀色”不正當競爭案終于塵埃落定。
最高法明確表明“碰瓷式維權”不受保護
2020年8月,茶顏悅色以使用相同或近似裝潢標識構成不正當競爭為由,將“茶顏觀色”關聯公司訴至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
2021年,長沙市天心區法院一審判決“茶顏觀色”向茶顏悅色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共計170萬元,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
天心區法院在其官網發文,對通過裁判對傍名牌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堅決說“不”,制止仿冒搭車行為,促進凈化市場環境。
茶顏悅色與茶顏觀色LOGO對比
據窄門餐眼最新數據顯示,“茶顏觀色”現有門店數量為215家,覆蓋29個省,116個城市。而茶顏悅色現有門店數量為410家,僅在湖南和湖北兩個省份設有門店。
在同一天,最高法官方微博提到了茶顏悅色與“茶顏觀色”的案件,明確指出了碰瓷式維權不受保護。這也讓包括茶顏悅色等一眾餐飲品牌日后的商標維權之路不再布滿荊棘。
“茶顏觀色”不正當競爭案糾纏了多年
02
濫用商標、專利
不受支持
這次最高法工作報告引用的另一個商標侵權案例——“青花椒”商標侵權案,則與茶顏商標侵權案性質正好相反。
一審法院判定被告溫江五阿婆因店招標識完整包含了“青花椒”三字,易使相關公眾誤以為與涉案商標權利人具有一定的聯系,容易產生混淆誤認,判定溫江五阿婆構成侵權,停止在店招上使用“青花椒”字樣并賠償損失五千元。
據悉,同樣的事在全國各地同時上演,很多店主都被索賠成功,而且還至少有十多起類似的“青花椒”商標案已經進入訴訟程序。
一審判決下來后在民間引發不小的議論,特別是商家感覺納悶:青花椒作為川菜的常見佐料,竟然能夠注冊成商標?以后餐廳菜單上有“青花椒”名字的菜名是不是都構成商標侵權?
樸實的道德直覺,往往會比各種說理技巧更直達事物的本質。二審時,四川高院認為商標的作用在于識別商品。青花椒不能作為商標注冊在調味料上。五阿婆火鍋店沒有依附萬翠堂商標的意思,使用行為不構成侵權。萬翠堂對五阿婆店的誠信經營無權干預。
四川高院判決:撤銷一審判決,駁回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并承擔一審、二審案件受理費。
03
山寨和碰瓷終于有人管了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作的工作報告對引發廣泛關注的“茶顏觀色”、“青花椒”等商標維權問題亮明態度,明確表明“碰瓷式維權”不受保護。
茶顏悅色門店
在中國GDP已突破200萬億的今天,標的額100多萬的非刑事責任經濟案件算不上“大案”,而且訴訟雙方還是民營企業。但最高法在兩會這么嚴肅重要的會議上專門將這兩起案件拎出來寫進工作報告,其背后要表達的含意太明顯了。
商標不是用來跑馬圈地、不當獲利的工具。國家既不允許“茶顏觀色”式的山寨經濟野蠻生長,也不會保護“青花椒”式的濫用知識產權搞“碰瓷維權”。
兩案的案件內容不同但底層性質一樣,都是有人想通過灰色手段不勞而獲,都是在擾亂正常的經濟秩序,損壞了社會的公德良序。
將這兩起商標維權案例納入最高法工作報告,既有表達對濫用權利者喝止的意思,也有為守法經營者頭痛的“維權難”撐腰鼓勁的意思。在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中,最高法從司法的角度,在鏈條“后端”進行了“兜底”。
如果單純從司法維權角度說,這兩起案件也對廣大經營者有著借鑒意義。
湖北鷹和卓律師事務所律師龔芬麗認為,品牌保護不止是注冊商標,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品牌方需有意識地收集整理品牌知名度的證據,包括對于商品進行大量的宣傳推廣,參加行業活動,獲得媒體報道和行業排名,統計加盟店的數量。
該所合伙人楊家凱律師認為,制裁“傍名牌”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是國家在保護知識產權領域的一貫主張。近年來國家對知識產權侵權、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打擊力度逐步加大,這對于品牌方而言也是一件幸事。
·
ARTICLE
文章
汪健
EDITOR
編輯
三月
DESIGN
設計
啊存
REVIEW
復核
阿魯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5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