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是老板 奶茶就賣16元 這就是原因


    曾經尷尬的茶飲價格帶,如今卻成為主流?


    “我要是老板,主推產品價格就定在16元。”

    這句話的出現源于一位非業內人士在看到《2020-2021中式新茶飲行業發展報告》中的一個數據:57%的消費者更愿意接受單杯價格在10-15元之間的奶茶產品,選擇單杯15-20元奶茶產品的消費群體占比只有27%。

    脫口而出的觀點,來自消費角度的觀察。

          茶飲報告中的調研及媒體觀點

    01

    奶茶就賣16元

    消費角度看行業定價

    10-15元,曾被不少行業人詬病為“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價格帶。

    時光需要至少倒退6年。

    彼時,奶茶連鎖的主力選址分為2檔。一是以校園為主的校園店,二是在一二線城市盛行的商場店。

    受房租及消費能力影響,產生了2個明顯界限的價格帶。

    校園店多以10元以下產品為主,主力集中在6-8元之間。而商場店價格則在12-16元之間徘徊。

    2015年,廣州、深圳的茶飲品牌通過店面升級、產品升級,讓奶茶成功邁過“2”字大關。加之在三四線城市的商圈建設,使得各區域間開店位置增多,茶飲業也在此時進入“大躍進”時代。

    由于頭部品牌價格天花板的提升,讓“15元就是高價奶茶”的歷史打破。這一價格帶變為了可攻可守的戰略地帶。

    那位“奶茶就賣16元”的消費人士原話說得更為透徹:“16元接近主流消費者的購買力,即使覺得貴,又不會貴太多。”

          一些水果茶打破了曾經15元的價格天花板

    而在他看來,現在茶飲品牌的主推產品,似乎都在這個價格之間浮動。雖未有從業經驗,但憑借自己對物價的理解,他認為茶飲在原料成本、房租成本、人力成本等運營成本的疊加后,這一價格才能制作出更高品質及具有利潤空間的產品,以幫助品牌在差異化競爭、可持續發展上助推。

    真是這樣嗎?

    02

    茶飲價格撲朔迷離

    原料成本不是唯一因素

    直至現在,以毛利潤定產品價的方法仍在使用。

    過去,茶飲品牌習慣將產品毛利率看作為70%或以上,一杯7元的奶茶,其成本約為2元。而現在,品牌主力產品的毛利率普遍計算為65%左右,一杯15元的奶茶,其原料、包材成本大約會在5元左右。

    但利潤率并非唯一的價格指導因素,利潤值也參與其中。

    在過去賣一杯7元奶茶,成本為2元,利潤值為5元。而現在一杯15元的奶茶,成本雖為5元,利潤值則為10元。

    誰的空間更大,較為明顯。

    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過去競爭對手相對較少,開店、運營成本主要集中于房租、人力、原料、損耗,以及少量的促銷。

    而現在,促銷、引流、平臺提點,門店日常運營成本的增加,以及總部建設的完善,成本較之前高出不少。

    這些成本需要從一杯杯賣出的奶茶中而來,行業產品價格的整體上漲的部分原因也來自于此。

          促銷、引流、平臺提點都讓奶茶的成本提高

    縱觀行業菜單,我們發現,目前主力品牌的價格與《2020-2021中式新茶飲行業發展報告》的調查趨近一致。

    在翻看各品牌的點單小程序中我們發現,價格集中于10元以下的品牌數量,較5年前少了很多,而20元以上這個分水嶺價格的品牌,也僅限于部分頭部或者區域強勢品牌之中。

    10-20元之間的價格成為常態。

    03

    10-20元價格帶

    產品呈現多元化

    目前,各茶飲品牌10元以下的產品主要集中于純茶或純奶茶。而在10元-20元這一價格帶中,又主要呈現3個特點。

    10-13元中,主要以加料奶茶為主,以及少量的純果茶類產品。

    14-15元產品,則以輕乳、鮮牛乳奶茶為主。

    16-20元產品,多為加奶油頂、小料的輕乳茶,或是芝士水果茶、小眾水果茶。

    從產品空間來看,幾乎囊括了目前行業內的主流產品。

          16-20元價格帶多為加奶油頂、小料的輕乳茶

    去年末、今年初,多家茶飲品牌宣布將發力中端價格,爭做這一價格定位的頭部。2月底,喜茶高調宣布今年絕不漲價,同時會有更多“1”字頭價格產品出現,這也說明將在20元左右的市場中釋放能量。

    喜茶的這次官宣,除了自身所提及的供應鏈優勢外。也有業內人士分析,受限一二線城市的集中布點,坪效降低,喜茶這一舉動或是為繼續下沉做鋪墊,將兵力投身于更廣闊的三四線市場,做一次降維打擊。

    而目前,三四線城市的茶飲品牌主力產品售價在12-15元之間,更下沉的區域市場則再低一些。內卷之下,茶飲品牌的競爭將不再限于產品,要占領消費心智,還有品牌影響力的建設。

    這一競爭力的建設,也變為經營成本分攤于企業內部。

    頭部品牌降價,下沉區域可在房租、人力成本上彌補。而為了搶占心智,價格略低的品牌勢必加大品牌建設投入。如何保證經營長期利潤,漲價或供應鏈深度打造成為可選項。

    1-2元的價格波動,牽動全局。

    一場茶飲價格戰,似乎已彌漫硝煙。


     ·    

    ARTICLE 

    文章

    小W

    EDITOR 

    編輯

    三月

    DESIGN 

    設計

    啊存

    REVIEW 

    復核

    阿魯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617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1日 11:01
    下一篇 2022年3月21日 17: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