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達利食品發布2021年財報。財報顯示,2021年1月-12月,公司實現收入222.94億元,同比上升6.4%;實現毛利81.56億元,同比下降1.0%;凈利潤為37.25億元,同比下降3.2%。
達利食品2021年”營增利降”的背后,既有利好趨勢呈現,但也有挑戰存在。
財報顯示,2021年達利食品家庭消費板塊中美焙辰、豆本豆的表現優異,均實現了雙位數增長:美焙辰、豆本豆分別實現收入13.90億元、22.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5%、16.8%。
得益于美焙辰、豆本豆這兩大戰略品牌的亮眼表現,2021年達利食品家庭消費板塊獲得22.7%的同比增長,并實現了近三年來的“三連漲”。
從行業層面分析,美焙辰、豆本豆分別代表的短保烘焙食品、植物基蛋白飲料的兩大品類正是當前食品飲料行業處于高速發展的風口賽道。
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我國面包行業市場規模超過400億,其中長保和中保面包占比34%,短保面包占比大約66%,市場規模超過260億。
美焙辰依靠強大的跨區域運營能力,單店盈利能力和市場份額快速提升,實現收入13.90億元,同比增長33.5%。
而據市場研究和咨詢機構英敏特(Mintel)的報告,2010年以來,中國植物蛋白飲料整體市場的銷售額年均復合增長為24.4%。這個增幅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區域市場。
但在維維豆奶沒落之后,維他奶一度在南方市場做得風生水起,達利、統一、蒙牛、伊利等巨頭也在近幾年先后布局豆奶賽道,市場競爭尤為激烈。經過多年市場布局,在新一批競爭者中,達利豆本豆表現尤為突出。
比如2021年1月份,達利豆本豆品牌就推出了第一款常溫的植物酸奶,在核心菌種原料、核心工藝、核心風味技術等方面均將現代科技融入了創新的生產過程,市場反響良好。2021年12月,豆本豆進一步升級產品加工工藝,創新應用了包括整豆滅酶、膳食纖維微米化處理等技術在內的“全豆工藝”,推出豆本豆有機全豆奶。全豆奶在不去豆皮和胚芽的狀態下,進行全豆滅酶、全豆研磨,不僅全面鎖住了膳食纖維等多種原生營養,還保留了大豆原有的豆香味,進一步推動了植物蛋白行業的升級與發展。
同時,主導品牌的缺位、競品定位的差異、消費升級的訴求,以及突發的疫情都加劇了市場洗牌,為豆本豆創造了難得的機會窗口期。
財報顯示,豆本豆依托植物酸奶、有機豆奶等品類創新和市場教育普及推動,實現收入22.45億元,同比增長16.8%,繼續引領著行業的升級與發展。
根據歐睿數據顯示,目前豆本豆已經占據豆奶市場23%的市場份額,成為行業龍頭。美焙辰銷售收入的增速也高于行業,勢頭強勁,成為成長最快的短保品牌。
在今年初,大和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稱,“近期消費情緒疲軟,加上原材料成本不斷上漲,對達利食品去年下半年凈利潤造成壓力,但家庭消費品及能量飲料仍將是收入快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預計2021-23年收入年復合增長率約為7%,略高于2021年度的5%,營業利潤率穩定保持22%左右。”
同時,大和補充,達利擁有多元化的收入組合,線上銷售渠道占比提升,低線城市收入占比較外國品牌高,加上具有競爭力的定價策略,預期將有助于提升市場份額及應對高成本壓力。
財報顯示,“得益于產品組合及渠道管理的提升,本集團即飲飲料產業的銷售收入由2020年的人民幣61.76億元上升6.8%至2021年的人民幣65.96億元,毛利率微降0.1個百分點至47.8%,主要由于銷售規模擴大及產品組合優化基本抵消了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
具體到樂虎品牌,在2021年仍然維持較好發展勢頭,與豆本豆、美焙辰一樣在2021年實現了兩位數增長——樂虎實現收入32.22億元,同比16.3%。
究其原因,財報認為,“2021年上半年,樂虎進行渠道利潤分配及團隊架構優化,經銷商及終端盈利能力提升至行業領先水平,銷售團隊及經銷商隊伍專注度得到提升,渠道活力得到健康釋放,終端掌控力得以加強,原有市場滲透不斷提高。”
同時,達利食品表示,“進入(2021年)下半年以來,樂虎進入市場拓展的新階段,品牌聚焦擴大全國性網絡覆蓋,新區域網點數量快速增加,帶動銷售快速提升。”
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財報顯示,休閑食品分部收入按年下滑2.7%至99.43億元,毛利33.99億元,同比下降11.8%。
對于休閑食品板塊業務的下滑,達利食品歸因于原材料成本的上漲。“面對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休閑食品板塊對部分低毛利產品進行價格調整,由于渠道對提價的傳導反應時間,周轉有短期影響,下半年休閑食品銷售輕微下滑。”
盡管營收有所下滑,但達利食品的休閑食品業務仍有可圈可點之處:財報顯示,達利園通過強化產品升級和高端化,完成在商超、便利店等現代渠道的進一步滲透,夯實在烘焙糕點領域的龍頭地位;可比克作為本土薯片品牌,通過推出時尚有趣新品,借助社交媒體持續與年輕群體溝通,穩固民族薯片第一品牌地位。好吃點2021年通過產品和品牌升級,中高端市場占有率提升明顯。
同樣下滑的還有涼茶業務。財報顯示,達利食品2021年涼茶業務同比下降2.3%至16.68億元。此前,達利食品曾指出,由于疫情人流出行的下降和外出餐飲人口數量的減少,涼茶板塊在傳統渠道和餐飲渠道受到較大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2—2017年涼茶市場規模增速分別為16.7%、15.9%、15.1%、15%、9.7%和9.1%,市場增長漸趨乏力。不斷下滑的市場增速及新型飲品的沖擊,使涼茶市場規模逐年縮水,不僅是達利食品的涼茶業務,包括王老吉、加多寶等傳統涼茶品牌同樣正面臨挑戰。
但亦有業內人士指出:“和其正依托“現熬萃取”核心專利技術,2021年推出了氣泡和無糖涼茶,符合年輕人在口感、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在經過充分市場培育后,有望形成新的增量市場,提升即飲飲料板塊整體業績。”
另外,《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自達利食品上市以來,2021年公司凈利潤首次出現下滑。記者查閱財報發現,2017年-2021年達利食品凈利潤增速分別為9.47%、8.26%、3.3%、0.2%、-3.2%,整體呈現下滑趨勢。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今年像康師傅、統一企業,包括達利食品這樣綜合型的食品飲料企業發布的年報都顯示出“增收不增利”的態勢,更大程度受到疫情影響和宏觀市場環境變化所致,因此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理念與更穩健的市場運營策略將讓這些巨頭們進入“廣積糧,緩稱王”的新競爭階段。
如達利食品亦在財報中表示,“(集團)現金流保持強勁,現金增加42.14億元,凈現金達到165.96億元,較2020年年底增長34.1%……集團會堅持審慎的財務管理政策,保持充沛的現金流,維持健康的財務狀況。在強化內生增長的同時,本集團將繼續關注并購和外部合作的機會……”
這些都將是行業巨頭們“韜光養晦”的底氣與自信。
康師傅的2021:方便面回歸常態,推新拉動飲品增長
農夫山泉2021年推新戰略顯成效,營收凈利再創新高
妙可藍多高增長背后,加速擴容的奶酪賽道開啟下半場
潮水褪去,社區團購何去何從?
方便面市場競爭B面:白象賣斷貨、今麥郎忙辟謠
凈利潤連續兩年下跌,“勁仔小魚”還能暢游嗎?
桃李面包營收突破60億,但仍是“北強南弱”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6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