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有一家主打“傣味酸湯”的火鍋店,憑借一鍋以4種番茄、10款香料熬成的底湯,從100平米、12張桌子的街邊小店,發展成擁有三家分店,營業面積均在千平米以上,就餐時間一座難求的火爆品牌。
“大山情老火塘”的董事長羅華就曾親眼見證這家店的人氣:“在這里吃飯,排隊一兩個小時是常事,平均每張桌子要翻臺七八次,全年無淡季。我見過一對年輕情侶,因為實在等不到位,只能打包酸湯和涮菜回家吃。”
來源:大廚微閱讀 | 公眾號:zgdc666666
編輯:辛燕 孟雪姣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這家火鍋店鍋底只有一款酸湯,配五種特色蘸料,涮品主打套餐,兼營燒烤、涼菜、主食,全年生意都超火爆。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家火鍋店的各種實力產品吧。
一款招牌鍋底
酸湯制作:
1、發酵番茄醬:選用紅果番茄(顏色紅、香味濃,但果汁含量比普通番茄少一些,每個有鴨蛋大小)50斤洗凈,去蒂、去皮,放入機器打碎,裝入壇中密封,置于陰涼避光處發酵26天,此時番茄的果汁與肉分離,表面生成一層白膜,味道更酸,且帶有發酵香氣。
圖1、紅果番茄。
圖2、紅果番茄發酵成的番茄醬。
2、熬高湯:鍋入底油燒熱,下入魚骨8斤煎香,倒入湯桶,加老雞3只(重約5斤/只,需提前汆水),注入清水100斤,添適量蔥段、姜片,大火燒開轉小火吊4小時,濾去渣滓,得高湯80斤。
3、兌酸湯:在高湯中加入發酵番茄醬20斤,中火熬10分鐘,放鮮紅小米辣(打碎)2000克、干香茅草段1500克、酸角(這是產自熱帶、亞熱帶的一種水果,分為甜酸角、酸酸角兩種,前者甜中帶酸,多直接食用,而后者酸味較重,常用于為菜品調味。此款酸湯中使用的是酸酸角,去掉外殼、內核,只留果肉)1200克、大芫荽段700克、檸檬葉、九層塔各500克、南姜片400克、山柰300克、傣花椒150克(產自滇南,個頭很小,只有四川花椒一半大,味道香而不麻,且帶有一股淡淡的陳皮味道)、香葉40克,加適量鹽小火熬5分鐘,放入新鮮番茄碎10斤繼續熬30分鐘,關火濾去渣滓即可。開餐前每500克酸湯灌入一個玻璃瓶中等待走菜。
圖1、傣花椒。
圖2、以發酵番茄醬、新鮮番茄碎加多種小料熬成的酸湯。
走菜流程:
1、新鮮番茄50克(去皮、切片)、番茄喃咪(這是云南西雙版納、德宏等傣族地區的風味蘸料,將番茄、小米辣、蒜瓣在炭火上烤至外皮焦黑,去皮后放入木桶舂碎,加鹽等料調味,酸辣辛香,解膩消食)30克、檸檬葉、鮮紅小米辣、蔥段、大芫荽、香茅草、芹菜段、南姜片各10克,以上9種料分別裝入小碟。
2、鍋底舀入樹番茄茸100克、雞油30克,帶步驟1裝好的小料碟以及兩瓶酸湯即可走菜。上桌后由食客按照各自喜好投小料、倒酸湯,開火燒沸后即可涮燙原料。
技術關鍵:
1、用于腌制番茄的壇子需提前用熱水洗凈,再加白酒消毒,充分晾干后再使用。
2、在腌制番茄的過程中,原料和壇子都不能沾油,否則番茄易腐敗;壇子不要挪動,靜置腌制,以防漏氣。
圖示:
1、食客尚未進門,鍋底便已擺在臺面上。
2、客人落座后,先在鍋內放入小料。
3、再倒入酸湯。
4、開火燒沸后即可涮食菜品。
五種特色蘸料
雨林小筑的蘸料為自助,每位六元,食客可按照喜好自行取用。料臺上既擺放著糊辣椒面、酸筍絲、折耳根、老虎菜、青檸檬、香油、鹽、醋等料供食客自調,又有五種大廚制作的特色蘸料,供食客直接取用。
自助調料柜
以醬油、折耳根、小米辣調制而成,主打咸鮮口。
制作:
生抽300克、醋180克、美極鮮味汁100克、蒸魚豉油、一品鮮醬油各80克、糖70克、味精、雞粉各40克、鹽25克,添純凈水600克攪勻,加入鮮紅小米辣碎400克、折耳根段300克、蒜末80克、南姜末60克攪勻浸泡2小時,每50克舀入一個小碗,撒香蔥碎10克、大芫荽碎、香菜碎各5克即成。
在傳統喃咪的基礎上去掉樹番茄、鮮紅小米辣,而改用泡小米辣增加發酵香氣,酸辣誘人。
制作:
紅果番茄500克、大蒜50克放在炭火上烤至表皮發黑、略微皺起,剝皮后放入攪拌機,加泡紅小米辣150克、純凈水80克、檸檬汁、香菜各30克、魚露25克、鹽15克、紅砂糖10克攪打均勻,每50克裝入一只小碗。
七種青色香料加大蒜、番茄制作而成,顏色清爽,酸香味極濃。
制作:
青小米辣500克、大芫荽、芹菜各300克、薄荷、香菜桿各200克、九層塔、香茅草各180克、大蒜150克、紅果番茄100克(烤熟、去皮),加清水800克攪打成茸,放青檸檬汁100克、白葡萄酒40克、魚露30克、鹽25克、白糖10克攪勻,每50克裝入一個小碗即成。
從西安的“油潑辣子”演變而來,顏色紅亮,香辣味濃。
制作:
1、陜西秦椒、貴州子彈頭、云南丘北辣椒按照3:3:4的比例混勻,取500克入鍋干炒出香,盛出打碎,納盆加蒜末100克、鹽30克、十三香粉8克、醋5克攪勻。
2、鍋入菜籽油1200克燒至七成熱,下入蔥段、姜片炸至焦黃,撈出料頭,將油倒入盛有辣椒的盆中激香,每50克裝入一個小碗。
從泰式火鍋蘸料借鑒而來,主打甜辣味。
制作:
泰國甜辣雞醬1000克、干檸檬葉粉、干香茅草粉、香菜碎各50克、檸檬汁40克、紅砂糖20克攪勻,每50克裝入一個小碗,放蒜末、鮮紅小米辣碎各10克、大芫荽5克即成。
蘸料批量調好,方便食客取用。
四款主打套餐
雨林小筑的配菜與一般火鍋店不同,以4款招牌套餐為主打,兼營花蟹、鮑魚、坨坨烏雞、熟牛肉等56種涮燙單品;同時還有12種主食、10道涼菜及5款燒烤供食客選擇,充分滿足了各種人群的需求。
這里的套餐葷素兼備,分為大小份出售,大份的食材總重1500克,供4-6人食用;小份的食材總重1000克,供2-3人食用。所有套餐的素菜種類及份量均相同,只是主料所用的各式葷菜有所區別——既有來自大海的多寶魚套餐、基圍蝦套餐,又有來自江河的烏魚套餐,以及產自山地的烏雞套餐。
主料:
多寶魚片(宰殺治凈,去骨取肉,斜刀切成小段)500克、基圍蝦(洗凈瀝干,每只蝦串入一根竹簽)8只、花蟹(刷洗干凈,將殼、肉分離,去掉蟹鰓后拼回原形)1只、扇貝(去掉一側外殼,在蔥姜冰水中浸泡10分鐘)2只、魷魚圈、白貝各100克、肥牛卷、牛肉丸、蛋餃、午餐肉、雞肉丸、馬面魚(改刀成段,加料酒、鹽、辣椒粉等料抓勻腌制入味)各50克。
蔬菜:
娃娃菜、生菜、萵筍尖各50克、粉絲、土豆片、蓮藕片、番茄片、小瓜片、包漿豆腐各30克、胡蘿卜條、海鮮菇、金針菇、平菇、豆腐皮、香菇各20克。
圖示:
1、取一圓盤,在底部鋪滿碎冰,盤邊留出一溜空隙。
2、在空隙處擺放蔬菜。
3、多寶魚去骨,將肉斬成小段。
4、花蟹刷洗干凈,去掉鰓后拼回原形,擺到冰面上。
基圍蝦套餐與多寶魚套餐所用的主料大致相同,去掉多寶魚,將基圍蝦增加至16只即可。
主料:
烏魚片500克、肥牛卷、牛肉丸、蛋餃、香腸各100克、午餐肉、雞肉丸、魚丸各50克。
圖示:
1、烏魚去骨取肉,將魚肉切成夾刀片。
2、魚肉片沖水瀝干,放入盆中,澆入色拉油浸泡保鮮。
制作:金龍寨餐廳 曾昭峰
山地烏雞套餐與烏魚套餐所用的主料大致相同,將烏魚片換為烏雞塊即成。
56種涮燙單品
涮燙單品的種類很多,主要增加了以下三項內容:
第一是生切系列,因為“潮牛”的火爆,食客愛上了這種“新鮮”的感覺,王富春特意安排了一名廚師在明檔操作,現場手工切肥牛、五花肉和里脊肉,由食客自選端上餐桌。
第二是熟肉系列,這是從近兩年火爆川渝的“殺牛場”火鍋得到的靈感,將大塊的牛肩胛肉和帶皮肘子煮熟,切成厚片上桌,單是看著就覺得過癮。
第三是特色蔬菜系列,有沿海地區常見的海白菜、南極冰筍,江南人民喜愛的茨菇,以及平時沖湯用的薄荷、紫菜,還有中餐店常見的油條蝦,既能帶給本地食客新鮮感,與酸湯搭配也分外和諧。
圖1、南極冰筍。
圖2、雨林油條,在油條內釀入蝦膠。
牛肉如何煮才香?秘訣有兩點:第一,加鹽腌制一晚,去掉血水的同時也進行“排酸”;第二,煮肉時加入兩只雞,使雞香融入牛肉里,更加美味。
制作流程:
1、選用牛肩胛肉20斤洗凈瀝干,改刀成大塊,加鹽250克抓勻,入冰箱冷藏腌制一晚。
2、第二天取出牛肉,洗掉表面多余的鹽分和“殺”出的血水,放入湯桶,加土雞2只(凈重約4斤/只),添清水60斤,大火燒開后撇去表面浮沫,加少許鹽、蔥段、姜片,轉中火煮1小時,撈出土雞,去骨拆肉,用于調拌“傣家鬼雞”。
3、再繼續燉煮牛肉2小時,撈出晾涼后切成厚片,每300克為一份,裝入墊有芭蕉葉的盤中即成,上桌后倒入酸湯中煮5分鐘回熱即可食用。
肘子也能當涮品?這可不常見。更特別的是口味:鹵肘子時加入片狀風干豆豉、香茅草、小米辣,增加醬香和鮮辣,成菜皮韌肉香,讓“嗜肉族”極有滿足感。
制作流程:
1、豬前肘20只(每只重約800克)燎燒去盡余毛,刮洗干凈,汆水備用。
2、豬肘放入鹵湯,大火燒開轉小火煮2小時,取出晾涼,去骨后縱向一切為四,改刀成厚片,每350克為一份,裝入墊有芭蕉葉的盤中走菜,上桌后倒入酸湯中煮5分鐘回熱即成。
鹵湯:
1、香料包:香茅草40克、花椒30克、陳皮20克、小茴香、高良姜各15克、丁香、蓽撥、白豆蔻各5克、八角2個、草果1個加白酒浸泡,再入七成熱油炸香,撈出裝入紗布袋。
2、蔬菜包: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放小米辣300克、香菜、洋蔥、香蔥各80克小火炸干,打出蔬菜料裝入紗布袋。
3、制豆豉茸:片狀風干豆豉(選用緬甸產的小黃豆,經過泡、蒸、晾、捂多個程序,三四天后變成淺咖啡色,之后將其拌勻苤菜根、辣椒面、鹽、味精,放進木桶舂碎,再倒入模具中制成長方片,置于通風處陰干,豆豉顏色變黑,有一股濃郁的發酵香味,濃而不“臭”,常用于烹制肉類)2000克放入托盤,送進預熱至130℃的烤箱烤20分鐘至出香,取出打碎。
4、鍋入毛湯80斤大火燒沸,放入香料包、蔬菜包,加豆豉茸500克,調入生抽1000克、鹽500克、魚露500克、冰糖400克、老抽250克、玫瑰露酒150克,熬10分鐘關火即成。
片狀風干豆豉真身
傣家傳統菜中有道名肴“酸筍坨坨雞”,以烏雞剁塊,加酸筍煮熟而成,隨著不斷加熱,雞肉吸收酸香,絲毫不膩。這道涮品,便是將坨坨雞的制作流程從后廚搬入前廳,酸筍變成酸湯,味道更濃郁。
制作流程:
1、調腌汁:大芫荽、小米辣各500克、芹菜段、鮮香茅草段各350克、蔥段、姜片各200克混合打碎,放入盆中,加清水4500克、料酒500克、鹽400克、味精250克、白胡椒粉150克攪勻即成。
2、土雞2只宰殺治凈(重約3000克/只),沖去血水后剁成塊,放入腌汁中浸泡一晚,第二天取出,沖掉表面料渣,每400克為一份放在芭蕉葉上,點綴少許大芫荽、小米辣、芹菜段、鮮香茅草段,包緊收口裝入盤中。
3、上桌后將雞肉連同香料一起倒入酸湯煮15分鐘至熟即可食用,香料可起到增添滋味的作用。
點擊下面名片
看更多精彩內容
▼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6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