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 豬排骨300克,茶葉梗30克,熟芝麻少許。 調料: A料(大紅袍花椒30克,姜片、蔥節各30克,八角、香葉、桂皮各10克,雞精5克,胡椒粉5克,料酒100毫升) B料(姜蒜絲、干辣椒絲、小蔥節各適量) 白糖、藤椒油、色拉油各適量。 制作: 1.將豬排骨砍成10厘米長的段,用水沖去血水后,加入A料腌漬10個小時;另將茶葉梗用溫水浸泡回軟。 2.把腌好味的排骨段納盆,加入泡好的茶葉梗,上籠蒸至肉熟脫骨,取出待用。 3.鍋入油燒至八成熱,下入蒸好的排骨段,浸炸至表皮金黃后撈出瀝油;茶葉梗入油鍋過油后,撈出瀝油待用。 4.鍋留底油燒熱,加B料煸香,然后放入炸好的排骨段和茶葉梗翻炒,其間加入少量白糖、藤椒油,撒入熟芝麻,起鍋裝盤,稍加點綴即成。 制作: 1.把仔鵝治凈并剔去骨,切成小條,加放鹽、料酒和生粉碼味上漿。 2.凈鍋里放油,燒至三四成熱時,下入鵝肉,滑熟便倒出來瀝油。 3.鍋留底油,先放泡椒圈、姜粒、蒜粒和泡椒醬炒香,再倒入鵝肉和芹菜節,邊炒邊放鹽、生抽和味精,炒至泡椒味濃出香時,出鍋裝盤即成。 此菜借鑒了抱腌魚的做法,青花椒在調味時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成品色澤鮮艷,魚肉鮮嫩,清香微麻。 制作: 1.把鮮活鱸魚宰殺治凈,加鹽、胡椒粉、姜片、蔥段、料酒和青花椒油腌約6小時,入籠蒸熟后,取出待用。 2.鍋里放油燒熱,下青二荊條辣椒節、紅美人椒節、紅小米椒圈、鮮青花椒和香蔥節炒香后,舀在盤中鱸魚上面,即成。 這道菜是從傳統的干燒遼參演變而來,客人吃完墨魚仔,干燒料可用來炒飯。 原料: 墨魚仔12個、香菇粒100克、杏鮑菇粒100克、外婆菜30克、冬筍粒50克、泡椒節35克、大蔥節35克、五花肉粒50克、姜米8克、蒜米10克、小青菜三棵。 調料: 紅油50毫升、泡椒末13克、藤椒油5毫升、花雕酒5毫升、自制復合味汁25克、豆瓣、香油、色拉油各適量。 制作: 1.墨魚仔冷水下鍋,加入花雕酒,待水開后煮10秒起鍋瀝水;杏鮑菇粒、香菇粒、外婆菜、冬筍粒下熱油鍋炸至七成干,起鍋瀝油備用。 2.鍋內倒入紅油,放五花肉粒爆香出油汁,下姜米、蒜米、泡椒節、大蔥節炒出香味,再加泡椒末、豆瓣炒至酥散水分干,倒入汆過的墨魚仔炒入味,加入炸干的杏鮑菇粒、香菇粒、冬筍粒和外婆菜,烹入自制復合味汁、藤椒油、香油炒勻,起鍋裝盤,擺上汆熟的青菜即可。 自制復合味汁(10份量): 辣鮮露100毫升、濃縮雞汁20克、和味燒汁50克、蠔油50克、美極鮮醬油30毫升混合即成。 制作關鍵: 杏鮑菇粒、香菇粒、冬筍粒、外婆菜不宜炸得太干,否則口感會柴。
原料:
鮮鱔魚片200克、紫茄條200克、青椒節50克、鮮花椒20克、泡蘿卜片20克、泡姜末20克、泡椒末15克。
調料:
蠔油、鹽、味精、鮮湯、色拉油各適量。
制作:
1.把鱔魚片入沸水鍋里飛一水后撈出來,再與紫茄條一同入油鍋過油并倒出。
2.鍋里放油燒熱,先下鮮花椒、泡姜末、泡蘿卜片、泡椒末和蠔油炒香,再摻入適量的鮮湯,下鱔魚片和紫茄條,加鹽、味精燒入味,最后撒入青椒節燒一會兒,便可起鍋裝盤。
原料:
鮮蝦200克、花甲150克、大凈螺2個、蟶子皇100克、青筍、青紅美人椒30克、小青檸1個。
調料:
鹽、味精、雞精、黃燈籠椒辣椒醬、金瓜、米醋、姜、蒜、野山椒。
制作:
1.把蝦去殼去蝦線;小海鮮預制汆水備用;青筍切長條片汆水墊缽底。
2.制作金湯(黃燈籠椒辣椒醬、金瓜、鹽、味精、雞精、水一起熬制而成)。
3.取鍋放少許油,放入姜、蒜、野山椒炒香后,倒入金湯汁煮開。
4.放入小海鮮煮熟并放入米醋、雞精、味精、鹽調好味。
5.撈出小海鮮放入筍條片上,舀入底料湯,點綴青檸片、花草即成。
制作:
1.江安魚宰殺治凈后,整齊地擺入盤中,待用。
2.凈鍋入化豬油和菜油燒熱,投入2年以上的腌酸菜片、姜米、蒜米、蔥花和小米椒粒炒香出味后,烹入少量腌酸菜的汁水,調入鹽、味精、雞精和白糖炒勻,出鍋澆在盤中魚身上,然后入蒸箱蒸約6分鐘,取出撒蔥花即成。
原料:
豬天梯300克,蒜薹節150克,野山椒節30克,小米椒節20克。
調料:
五香鹵水1鍋,醬油、野山椒汁、色拉油各適量。
制作:
1.把豬天梯治凈,切成條后入五香鹵水鍋里鹵熟,撈出。
2.炒鍋放油燒熱,下豬天梯條拉油后,倒出瀝油。
3.鍋留底油,先下小米椒節、野山椒節炒香,再倒入蒜薹節和豬天梯條,加醬油、野山椒水調味,翻炒均勻裝盤成菜。
點擊下面名片
看更多精彩內容
▼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7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