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園野餐過時,精致露營火了?

    「改版后有些用戶會接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想逃離城市,又逃不了多遠,被疫情“封印”的人們開始將目光轉向露營。

    清明小長假過后,“露營到底有多火”的話題登上熱搜。不過,這次火起來的露營,并不是貝爺那種荒野求生的畫風,而是支著“蛋卷桌”、纏著“小串燈”、掛著“大天幕”的“精致露營”。

    看起來,公園的草坪、格子布和野餐籃已經很難滿足精致girl&boy們的出片需求。

    實際上,2020年就已被業內定義為 “風格露營元年”(類似于精致露營 ),這條產業鏈的上下游也隨之火熱起來。

    比如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露營營地相關企業數量達8315家,較上年同比增長200%。2021年相關企業數量約為17579家,同比增長111.4%。

    其它數據,今年1月份以來,戶外帳篷成交額就同比增長119%,戶外長椅成交額同比增長239%,大型帳篷、天幕、折疊桌椅等露營裝備成交額增長超過兩倍。  

    但露營生意真得好做嗎?繁星之夜星空露營社群主理人雷叔介紹,活動同質化、復購率、行業規模都是當下露營行業緊要突破的問題。

    01

    露營越來越精致

    從方式上來看,有資深露營愛好者告訴虎嗅,當下流行的露營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日韓式,講究自備裝備,如同搬家般的“拆遷式”露營;另一種是美式,有固定營地,類似“拎包入住”的懶人式露營。

    而從客群 來看,四個關鍵詞格外重要,“她力量”、年輕人、親子游、“新中產”。

    據馬蜂窩發布的一份《2022露營品質研究報告》,2021年露營消費者中女性是主要決策者,占比高達64%;90后、00后游客占比43%;重視孩子體驗式教育的80后占比約44%。

    從地域上來看,一線、新一線游客占比高達74%,北京、成都、上海、廣州四個城市合力貢獻了超過三成的游客量。

    不同的客群和露營方式決定了不同的經營模式。

    對于營地經營者而言,“拎包入住”模式利潤空間顯然更大些。

    北京平谷一營地給虎嗅發了收費標準:若自帶裝備,90元/天/人,過夜費80元/晚/頂帳篷;若拎包入住,最便宜的套餐280元/天,裝備也最簡單;

    最貴的套餐1880元/天,裝備也最“豪華”、入住人數最多(蒙古包帳篷+4個雙人氣墊或8個單人+一個天幕+8人戶外桌椅1套+1個置物架+一串氛圍燈+帳內照明燈+1個卡式爐“含2罐氣”+投影設備一套)。

    要知道的是,自帶裝備跟拎包入住所占的營地面積都差不多,但帶來的收入自然相差甚遠了。

    而對于露營產品廠商來說,“搬家式”露營自然更受歡迎,畢竟這可以直接刺激相關產品的銷售。

    有露營愛好者告訴虎嗅,“現在的露營真是越來越卷了,帳篷、天幕、桌椅、睡眠裝備、做飯裝備全套下來,若想檔次稍好一些,也要大幾千甚至上萬。”

    而不斷的裝備升級,對于露營產品廠商當然是個利好。

    比如A股少有的露營相關上市公司牧高迪,與很多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公司不同,其近兩年業績走勢反而比疫情之前要好得多,2019年營收和凈利潤還都在下滑,到了2021年營收已同比增長43%、凈利潤同比增69%,股價也隨之漲了一波。

    “許多帳篷廠商訂單都排不過來,生產一批就銷售一批。”有露營行業從業者告訴虎嗅。

    02

    “紅利期”背后的挑戰

    當然,對于產業鏈上下游商家來說,他們也面臨著不同的苦惱和挑戰。

    對于營地從業者來說,怎么避免陷入同質化競爭、如何提高用戶粘性,就是當下緊要解決的問題。

    “現在營地的活動越來越卷了。”一位營地從業者說。原有的只提供一個場地、內容全靠客戶自己輸出的模式越來越沒競爭力,有消費者介紹,這類營地可能只會去一次,甚至覺得有些無聊。

    隨之而來的,煙花、篝火、拍星、電音狂歡甚至已逐漸成為標配,但同質化的玩法也會造成客戶的審美疲勞,因此玩家們想體驗的花樣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刺激。

    營地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出圈越來越難,逐漸就會變成露營界的“陪跑者”,陷入價格大戰中。

    “旅行行業本身復購率就較低,若營地再沒有特色,用戶黏性就會更低。”營地從業者告訴虎嗅,現在的拉新模式也比較單一,多是通過小紅書、大眾點評等線上渠道,隨著日后競爭愈發激烈,拉新成本肯定還會增高。

    除了營地從業者,露營產品相關商家也有了新的挑戰。首先隨著更多玩家的加入,一些品牌之間已經出現了抄襲等惡行競爭現象;除此之外,面對突如其來的“行情”,一些廠家的產能規模還沒跟得上,備貨量不足,導致無法充分“吃下”這波紅利。

    另外,與營地生意一樣,露營產品也存在復購率的問題,帳篷、桌椅、戶外電源、睡袋之類產品多數是能長期使用的,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使用率也并不高。

    因此,若想促成更多銷售,拉新或引導產品升級就成了這些公司的重要挑戰,但隨之而來的,也是更高的營銷成本和教育成本,對于一些中小公司,這些“成本”可能會令其吃不消。

    寫在最后

    多位露營行業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的露營產業某種程度上來說還處于“初級階段。”

    根據在線數據網站Statista統計,2019年,美國露營營地(含露營車用地)的市場營收達到了79.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0億元。

    而根據艾媒咨詢預計,2022年國內露營營地市場規模可能達到354.6億元。兩個數據相對比,國內市場還有較大發展空間。

    畢竟,從時間上來看,露營行業在日本和歐美都有著數十年的歷史,但國內的露營行業因為這兩年的疫情才突然走上了快車道。

    目前來看,獲得融資的營地商家、露營產品商家還并不太多,行業規模也還未形成,但或許這種“初級階段”才是圈地競爭、挖掘機會的好時候。

    -END-

    來源 | 
    虎嗅網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延伸閱讀

    • 提升回頭率,餐廳體驗的18個關鍵時刻

    • 天堂還是地獄:客戶體驗與峰終定律(干貨收藏)

    • 價值千億的“峰終定律”,海底撈、宜家、很久以前都在用

    • 如何重塑企業與消費者的關系?構建用戶體驗管理體系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7214.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6日 11:03
    下一篇 2022年4月16日 11: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