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館薛老板這篇文章分享一個新店的起步思路,值得大家思考:
有個學員開業十幾天了,營業額一直是幾百元一天。主要原因是他們縣城出現了個密切接觸者,大家出門更少了,他總想做點活動來引流。我還是建議他先試營業下去,等理順了再做開業活動。這段時間可以加顧客微信,聽顧客意見。他現在每天都有顧客提意見問我怎么解決。說實話,這些年搬了幾次店,也開過分店,真沒做過開業活動。也不知道為什么,可能是運氣好,或是老顧客支持,每次新店開業都特別忙。
但以我這些年經歷的幾次開業,我告訴學員:開始你做幾百塊錢就行了,不求多,而是求穩。為什么呢?剛開業的時候都是周邊的人來捧場,他們想看看你店里的味道如何,體驗下你的服務,如果你讓客戶等很久,而且現場亂糟糟的,就會嚴重影響他們的體驗,這些人可能會在短時間,甚至幾個月都不會再回頭了。一個店不就是做附近一輛公里顧客的生意么,如果你失去這些客人,堂食就很難起得來,或者需要很漫長的去養。
所以我主張呢,新店剛開就做試營業,慢慢來。我們爭取服務好每一位來店里的顧客,讓他們滿意;如果不滿意,就接受他們提出的意見,加上微信,告訴他我們會改進,希望他下次來時我們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一般來說,只要不是嚴重的問題,比如食品安全的問題,顧客看在我們還在試營業階段,會理解我們,還會再來嘗試一下,看我們能不能做好。我覺得只有把事情做順了,讓流程和餐品都相對穩定了,員工也熟練了,才能服務好顧客。
我跟學員說,哪怕第一天就做了100塊錢,完全不要沮喪,只要是第二天能做120,就值得開心,因為趨勢是好的。在一個時間段內,只要營業額在往上漲,有復購,有老顧客,甚至老顧客帶來新顧客,就說明產品大概率沒問題。
我始終認為,如果你的店產品好,服務又沒問題,遲早會把生意起來。產品就是最好的宣傳,因為好產品是會說話的。顧客滿意了,就會跟身邊的人介紹,顧客的推薦比什么活動都強。
我餃子店開十年了,生意能做得起來,也得益于這個心法。我自己開店在營銷上花的功夫很少,一點點做起來靠的就是扎實的產品。
我經常聽到顧客帶人進店就說:吃餃子來這家就沒錯,我都吃好幾年了,這樣的話我真的是聽太多了。我平常做最多的活動就是微信里那個會員打折:只要加我好友,掃碼付款時就會自動打折,音箱還會讀出來“微信會員收款多少錢,加微信好友享幾折優惠。” 賣生餃子,或是金額上有零頭的,我都讓他加微信后再付款,金額多,減的錢也多。我就是讓老顧客多占點便宜,占的便宜多,顧客就開心,顧客開心了,下次還來。
我附近有個豬腳飯,他有個活動是九塊九吃豬腳飯。當時第一天肯定很多人來,但因為這個活動吸引來的人,很多是薅羊毛的,并不是精準客戶。這些人多了,反而會讓精準客戶等餐太久。像我們這種店就是吃個快餐,等二三十分鐘的話,誰受得了。而且,總做活動的負面效應也明顯,比如,漲價以后,有顧客就抱怨:你之前都賣九塊九,現在漲到17塊,我怎么接受得了。他們會覺得老板生意好了就漲價。
當然我不是說開業做活動不好,只是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再去開業,沒準備好就一直試營業,試個一年半載都沒問題。
以上是薛老板的分享。
雖然我對這篇文章中的很多觀點不認同,但是我尊重每位老板做生意的思路和方法。開店沒有一個標準的做法,能把生意做起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一個店做起來,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默默無聞,完全靠自然人流,靠顧客口口相傳做起來的,一種是通過宣傳和活動,迅速提高一個店的知名度,快速做到盈利。
前者能做起來,需要三個條件:產品有足夠的競爭力,要不然留不住人,也沒人給你宣傳;選址好,有自然人流,要不沒法起步;成本低,等得起。
后者能做起來,也需要三個條件:產品有競爭力,要不然宣傳越快,死得越快;舍得做宣傳,舍得做活動;做好足夠的準備,人來了,能接得住,留得住。
你看,無論哪種類型,都有個共同點,就是產品要好。
有了這個基本盤,選擇什么樣的類型把一個店做起來,就看老板自己的選擇了。怎么舒服怎么來。
東北餃子將于4月23日進行第三次拜師學藝項目直播介紹,薛老板將于23日晚上8點開始直播。
長按二維碼,進入直播群: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7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