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有些用戶會接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最近,社區型餐飲的風口好像又回來了!
轟轟烈烈的“進Mall運動”仿佛還在昨天,購物中心的紅利卻變得越來越稀薄。
特別是在疫情的催化下,高租金、高成本、流量受限的商場店越來越讓餐飲人不堪重負,餐飲人的目光又一次回到了社區,這個原本的餐飲寶地。
大品牌們紛紛搶灘社區店。
早在2021年5月時,喜家德就推出了副牌“吉真”,吉真主打東北水餃,定位“生鮮零售”,以“現包現賣”為特色,門店模型以檔口為主,門店面積在10—30平米左右,是典型的社區型餐飲。
前段時間比較熱的松哥油燜大蝦,更是在2021年11月在深圳華強北開了第一家社區小店。幾個月的時間,這家僅20平米的社區小店便做到了日均營收8000元的好成績。
既然社區型餐飲如此火爆,如何才能做好社區型餐飲呢?今天餐飲O2O君以深圳一心一味、北京南城香為例,解析其成功秘訣。
01
深圳社區餐飲樣本:一心一味
深圳大品牌匯聚,高手如林,競爭激烈。一心一味作為一家創立于1999年,專營熱鹵小吃的品牌,卻能持續以“小而美”的特性活躍在深圳餐飲市場。
即便是疫情導致餐飲寒冬的2020年和2021年,也能以每年8家門店的速度穩定增長,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瞄準熱鹵新品類,打造創新產品
相比于如今盛香亭等熱鹵入局新品牌,一心一味可謂餐飲熱鹵界的開創者。自品牌1999年創立開始,一心一味就讓鹵味在“門店現鹵,現撈堂食”,創新了鹵味“熱吃”的新方式。
熱鹵品類最大的優勢就是產品線短、標準化程度高、出餐效率高,人工少,復制非常容易。這樣的產品選擇,為后期一心一味擴張布局,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心一味創始人既是老板,也是技術傳承人,掌握了熱鹵的獨家配方。其熱鹵產品主要以雞鹵和鴨鹵為主,產品有香辣、麻辣多種口味,非常適合社區小家庭小聚休閑場景。
其中,香辣雞翅尖、香辣醬豬手、麻辣鴨掌等人氣熱鹵,更成為了深圳城中村小青年小家庭的最愛。
在這個小吃小喝成為餐飲新風口的當下,一心一味光熱鹵產品就為品牌貢獻了近60%的營收。
二、24H全時段運營,建立競爭壁壘
除了早期剛進駐中國的麥當勞肯德基,幾乎沒有連鎖快餐小吃品牌能做到24小時營業,但一心一味很早就開始這么做了。
一心一味的24小時運營,并不只是一個經營時長的規定,而是能夠真正做到滿足顧客24小時各個時段的餐飲需求。
比如,在早餐時段,一心一味開發了5元、6元、7元等多選擇人氣早餐套餐,涵蓋糖水、包子、豆漿等豐富產品組合,非常受消費者喜愛。
午餐、晚餐時段,則有金湯酸菜魚套餐、梅菜扣肉雞湯飯套餐、肥牛飯套餐等主力套餐飯選擇,更有鹵肉飯三件套、醬骨架三件套等傳統鹵味餐食組合,超值又能夠滿足飽腹需求。
2021年,品牌部分門店更是引入飲品類產品,以飲品+糖水+鹵味的方式,為消費者打造獨特下午茶。
在夜宵時段,則仿照麥當勞的12.9元套餐模式,創造了19.9元鹵味夜宵套餐,搭配酒水飲料,全面滿足消費者小聚需求。
正是通過這一系列產品組合,一心一味構筑“熱鹵+全餐段產品”的24小時全場景經營模式,建立了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三、選址深圳城中村,打造高復購率。
比起購物中心,社區型餐飲的租金成本優勢明顯。
而深圳的城中村,作為中國城鎮化誕生的特殊社區模型,在租金成本上又比普通社區更實惠。同時,在人流量以及年輕人占比上,又比普通社區更有優勢。
一心一味正是看中了城中村的這個特性,在選址上堅持“去中心化”,只選擇深圳城中村等成本更低的地段,打造50-80㎡的社區型餐飲小店。
正是這樣的選址邏輯,讓一心一味品牌服務的客群非常穩定且復購率高,持久霸榜大眾點評熱鹵回頭率榜第1名。
四、聚焦深圳市場,建立品牌護城河
一心一味創業22年,始終堅守深圳大本營市場。這種策略就跟茶顏悅色當初堅守長沙市場一樣,是為了在區域形成足夠的品牌密度,從而建立品牌防御壁壘。
一心一味很清楚門店合力優勢,聚焦深圳市場才更有機會借助消費者的認知力量,成長為更強大的快餐連鎖品牌。
2021年,品牌對門店進行了升級,門頭包裝從不引人注目的純字標形式,更換成為了如今的紅色門店,加入品牌獨特鹵字標,同時加入了跑馬燈、主推產品貼、展架、品牌地毯等元素。
同時在堂食系統、外帶系統、外賣系統三大系統全面更新,建立了包裝的統一記憶和傳播符號,進一步加強的品牌的識別性。
一心一味擴張的速度并不快,發展22年門店也不過才49家。但其優秀的產品力、門店運營邏輯以及選址和聚焦區域策略,依然值得我們學習。
02
北京社區餐飲樣本:南城香
不融資、不加盟,從10年擴張10家店,到3年擴張50家店,疫情期間還能擴張增長。南城香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如果說,一心一味是社區型餐飲的基礎成功模板,那么南城香絕對是社區型餐飲的傳奇范本。自2019年羅振宇跨年演講后,南城香就持續被餐飲人當成社區型餐飲的代表。
那么,南城香又是如何做社區型餐飲的呢?
除了與一心一味同樣的24小時全時段運營、社區選址、小店模型以及聚焦本地市場等策略外,小編認為南城香成功最核心原因,還是因為做好了一個字,“人”。
這個人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對外層面,即南城香的消費者;一個是對內層面,即南城香的員工。
一、對外層面:想消費者所想
每一個稍有經驗的餐飲人,在面對新手時都會來一句,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問題。這句話向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南城香做到了。
自從品牌火爆,門店發展壯大后,投資者和加盟商也紛至沓來,汪國玉一一拒絕了他們,最后甚至“躲”起來閉門不見。
很多人對此不理解,覺得南城香完全可以借助資本和加盟的力量,跑得更快一些。但汪國玉認為,走得太急的話,管理、品質、服務很容易出問題。負數即便擴大一千倍,它也還是負數。門店數量多,但管理、品質、服務跟不上,同樣沒有意義。
為了做出消費者喜愛的產品,南城香精簡了SKU,回歸初心,主打自己最擅長的,定位三大核心單品——餛飩、羊肉串、蓋飯。
南城香雖然賣的種類少,但是可以吃的卻一點都不少,比如飯,就有肉末茄子、黃燜雞飯等等。
同時減少了產品對應的量,推出“一只烤串”、“半份餛飩”等等經濟實惠的產品,讓用戶即使是在吃快餐,也能有更多的享受和選擇。
為了獲取顧客的信任,吸引顧客到店,南城香還提出了“五大承諾”,包括原材料看得見;超時10分鐘未上桌的餐品免單;水果小菜免費自助;米飯免費添加;不合格產品免費退換。
汪國玉深知,社區型餐飲做的就是回頭客生意,他著重強調:“即使在用餐低峰期,也得提供給客人高品質的飯菜。”
很多餐廳想做全時段但保證不了品質。因為廚房可能打烊了,給客人吃的可能是高峰時段積壓下來的飯菜。如果要是單獨生火,成本又更高了。
在南城香,餛飩是保鮮的半成品,哪怕低峰時期就一個客人,也可以現做。這就是從產品設計上保證了全時段的高品質。
而且,南城香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北京大興區中央工廠,未來將就由工廠發車將包好的水餃運往遍布北京的各個門店,保證產品口味一致。
南城香就是以這樣的方式,不斷優化菜品結構,努力提升菜品品質,讓消費者吃好、吃飽,吃得安心放心,從而不斷復購,吸引源源不斷的新客。
二、對內層面:多給員工一點
做過實體店的老板們都感同身受,傳統餐飲企業有一個特點:就是人員流動率很高。如何才能留住人才呢?
單純的給錢肯定是不行的,企業承受不住那么大成本,且可能沒有多大作用。南城香想出的辦法有以下兩個:
1、即時員工獎勵
一般企業采取的都是年終獎機制,只有到了年底才能獲得業績獎勵。
但南城香不一樣,南城香采用的是即時獎勵。南城香每個月5號,把上個月的賬全部算出來,然后7號開會公布。
每個店長都能看到報表,包括店里面用工的人數和成本,顧客投訴的情況,銷售任務完成的情況等。根據這些數據,店長自己就能算出來,他這個月能掙多少錢。
南城香獎勵一季度一兌現,而且兌現的時候很有儀式感,有專門的的激勵大會,集團領導直接發錢。以這樣的方式,將員工的工作動力直接拉滿。
而且這種即時激勵、即時反饋的制度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如果哪個店出了問題,當月就能看到,當月給出反饋。問題絕不拖到下個月。
2、讓員工當老板
南城香雖然不搞門店加盟制度,但在總部統一管理的基礎上,卻鼓勵員工承包門店。
總部跟店長簽訂承包協議,根據門店上一年的盈利狀況給店長定一個任務,也就是今年你應該交給總部多少錢,多賺的錢和店長分成。
而且,不僅僅是店長,在很多崗位都實行承包制。比如門店的烤羊肉串的師傅。在南城香提供羊肉和設備的基礎上,但羊肉串賣得越多,師傅拿到的提成就越多。
所以南城香門店烤羊肉串的師傅,可能比總部的經理掙的錢都多,這也是鼓勵烤羊肉串的師傅能長期干下去。
正是這兩個激勵制度,讓南城香不僅把員工和公司的利益捆綁,還能留得住老員工,吸引更多的人才進駐,為后期品牌的高速擴張打造了基礎。
當然,外賣的發展也是南城香崛起的一大因素。借2015年崛起后,南城香緊跟趨勢,打通外賣渠道,線上線下協同經營。
相關數據顯示,南城香當前的外賣復購率超過70%,外賣在總體營收占比中達到50%。顯而易見的是,外賣已經成了它不可或缺的第二增長曲線。
不過,南城香之所以能夠把握住外賣風口,核心底層邏輯還是要歸功于品牌的產品以及組織層面的優勢。
總結:
除了一心一味、南城香,社區連鎖餐飲還有更多的玩家:深圳有紅荔村、牛大吉;廣州有袁記云餃、物只鹵鵝;北京有紫光園、田先生;上海有吉祥餛飩、五爺拌面、吳茂興…
而在二線省會城市,基本上也是以社區餐飲為主流,福州的小餐飲一直都是社區模式,成都、武漢、長沙、南京、杭州等也是如此。
有數據指出,在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之后,社區商業所占消費零售總額的比例一般在40%左右,有的甚至占到60%。
但是在我們國家,即便是最發達上海,社區商業也僅占社會商業支出總額的30%左右,距離發達國家40%的比例還有一段較大的差距。由此可見,中國的社區型餐飲依然擁有很大潛力。
然而,市場潛力巨大并不意味著成功就很容易。只要是餐飲行業,就有進入門檻低,競爭激烈的現象,未來餐飲創業,永遠是倒閉的多成功的少,這是餐飲的鐵律。
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最好的策略就是,學習成功者的經驗與路徑,并通過這些經驗去創造自己的成功路徑。
-END-
延伸閱讀 老品牌“煥新”,關鍵動作有哪些? 新品牌和老字號,誰更能代表中式烘焙的未來? 疫情下增長3倍的預制菜,生鮮零售們的“救命稻草”? 不哭窮不漲價,這本餐飲應變指南拿好了!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7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