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制菜的萬億蛋糕,如想象中香甜嗎?

    預制菜這顆創投新星,正在散發出璀璨的光芒。
    B端,創投圈一片熱鬧,將預制菜“捧”向了風口;C端
    ,疫情下居家辦公的小年輕們,開始靠預制菜慰藉自己。
    B端“吸金”,C端“吸人”,預制菜賽道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瘋狂”。
    風口的背后,是真趨勢還是偽需求;瘋狂的前路,是發展還是泡沫?預制菜的蛋糕,會像想象中一般香甜嗎?

    爭議

    預制菜風口是偽命題?

    每一種新事物的到來,都伴隨著大量的質疑與長時間的觀望。在國內市場堪堪起步的預制菜,正在經歷“爭議期”。
    1、是“偽需求”?
    預制菜今天面臨的爭議,讓人似曾相識。筆者仿佛看到了2018年至2019年期間的新零售。當年,面對盒馬鮮生與超級物種兩大新零售巨頭的不斷試錯與接連閉店,新零售被公眾解讀為“偽命題”。
    直至2020年,疫情突如其來,新零售成為疫情期的主流購物渠道。如今的新零售,不再是“偽命題”,而是一種融入居民生活的日常購物方式。即便疫情退去,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已經養生,新零售行業已經在疫情的催化下逐步邁進穩定發展。
    預制菜與新零售一樣,改變的是人們的生活習慣,疫情也同樣催化著消費習慣向著行業發展的方向改變。與新零售不同的是,新零售的消費認知教育幾近完成,但預制菜卻剛剛開始。
    對于消費認知,大量關于預制菜需求的分析中提到,不喜歡做菜又圖方便的人會直接點外賣,喜歡做菜的人則不喜歡預制菜,這一部分觀點認為,
    預制菜缺少生長的土壤
    真是這樣嗎?
    在大量的評論中,預制菜并不被看好,一些消費特征分析表示,不喜歡做菜又圖方便的人會直接點外賣,喜歡做菜的人不會喜歡預制菜。
    其實,預制菜也好,新零售也罷,它們想要實現的并不是吸引“全部人的注意”,而是成為部分人的的“生活剛需”。
    元氣森林注資的預制菜品牌麥子媽,定位于解決家庭做飯問題,麥子媽創始人翁博曾在采訪中表示:“中國大概有6億家庭,哪怕只有1%,,這個市場體量就很大。”
    麥子媽公開數據顯示,其熱賣單品水煮牛肉,全網售出已經超60萬盒,品牌年銷售額增長達400%
    在上海本輪封控中,一位媒體朋友疫情前囤的酸菜魚、東坡肉等預制菜受到了全朋友圈的實名羨慕。這位朋友表示,解封之后還會再囤。“味道不算差,食用還算方便,長保,這樣的產品,不正適合當下的疫情生活場景與‘懶人’生活場景嗎?”聊起預制菜,這位朋友強調。
    2、是“反餐飲”?
    預制菜的另一端,是餐飲工業化的大趨勢。
    當美味成為流水線上的標準出品,在中國消費
    者眼中,預制菜少了中國餐飲極其講究的“鍋氣”。同時,餐飲消費的關鍵,又不僅在于食物本身,還在于門店場景與服務帶來的儀式感與氛圍感。
    餐飲的“鍋氣”、儀式感、氛圍感,預制菜統統都沒有。所以,預制菜,成為部分網友眼中典型的“反餐飲”模式。
    賈國龍功夫菜門店的轉型,似乎也從側面驗證了這一觀點。
    今年年初,曾經以半成品菜品現場加熱為主要產品形式的賈國龍功夫菜,重新做回西貝的“老本行”——現炒,轉型后,賈國龍功夫菜的預制菜僅供零售。賈國龍功夫菜用親身經歷證明,半成品預制菜正面PK現炒,毫無競爭力可言。
    但是,如同外賣一樣,餐飲行業允許各種新餐飲形式的存在。
    預制菜,不是在“反餐飲”,而是餐飲行業適配更多需求場景的探索。未來,堂食、外賣、預制菜、速食,甚至未知的新餐飲形式,將形成共生生態,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這會是消費者樂見其成的趨勢。

    3、C端走不通?
    C端預制菜的“前身”,是B端餐飲中央廚房里的半成品?
    2020年之前,更多人習慣稱“預制菜”為“半成品”。彼時,相對于老百家的家庭餐桌,預制菜
    (半成品)的主戰場,是餐廳的后廚。
    上世紀90年代,麥當勞、肯德基不僅為中國人打開洋快餐的新世界,還為中國餐飲人重塑了餐飲供應鏈的認知。以一眾洋快餐品牌為主要領引者,中國餐飲人開始通過搭建中央廚房,加大后廚預制菜使用,來提升出餐效率,推動標準化運營。
    疫情,讓預制菜在C端的需求爆發出來。但當面對更分散、更挑剔的C端消費者,
    從B端生意場景走進C端生活場景的預制菜,又能否再次獲得市場認可,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奔襲

    預制菜已勢不可當

    爭議,源于熱度。爭議聲音的居高不下,恰恰正反映出預制菜市場的火熱。
    艾媒咨詢數據,2019年-2021年,我國預制菜的市場規模從2445億元增加至3459億元,年復合增速為18.94%。預計到2026年,我國預制菜的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達到1.07萬億元。
    爭議之下,是預制菜奔襲而來!
    1、新老品牌組團登場
    國海證券研報提到,預制菜行業參與者主要分為5種類型:
    ·專業預制菜企業,代表企業有味知香、蒸燴煮、聰廚等;
    ·農牧水產類企業,代表企業有圣農發展、國聯水產、龍大美食等;
    ·傳統速凍食品企業,代表企業有思念食品、三全食品等;
    ·餐飲企業,代表企業有西貝、海底撈、眉州東坡等;
    ·零售企業,代表品牌有盒馬工坊、叮咚買菜等。

    從預制菜參與者的分布來看,供應鏈、餐飲、新零售,幾乎能與預制菜“沾邊”的領域,都在試圖挖掘這塊寶藏。
    與此同時,預制菜還在不斷吸引新人入場,其中,不乏大手筆。瑞幸之后一直在尋找創業標的的陸正耀團隊,最近也將目光瞄向了預制菜。據媒體報道,陸正耀團隊打造的預制菜品牌“舌尖英雄”已經擴展至78座城市,
    擁有210家門店,同時有6000多位潛在加盟商交了1萬元的加盟意向金
    強勢新人到來,資深前輩發力,當下的預制菜賽道,大企業、大資本意氣風發,開疆拓土,不斷擠壓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這種情勢,將加速預制菜領域品牌梯隊的形成。
    2、資本爭相入局
    方興未艾,又加速奔跑的預制菜,對創投圈充滿誘惑。
    《2022年中國預制菜行業洞察報告》顯示,
    2013年至2021年,預制菜賽道共發生71起投融資事件,披露融資總金額超10億元。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更是成為預制菜賽道投融資事件的集中爆發年,全年至少發生23起投融事件,先后有珍味小梅園、猴爺餐飲、上牛凱西、麥子媽、三餐有料、尋味獅、望家歡等多家企業獲得融資,融資總額達到50億元左右。
    在明星品牌紛紛獲得資本注入的同時,從2021年開始,預制菜概念股便頻頻漲停。就在日前,步步高、益客食品、華天酒店、海欣食品、惠發食品輪番漲停。以步步高為例,因與海底撈旗下的蜀海供應鏈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就凈菜、預制菜等業務板塊進行優化合作,也成為“預制菜概念股”。
    投融資頻發,概念股漲停,資本與預制菜,相互吸引,相互成就。資本熱度過高,或許會讓市場形成泡沫,但要相信資本的眼光,被資本投資的企業不一定會成功,但被眾多資本同時看好的行業,一定代表著某一種趨勢。
    3、各地爭搶“預制菜之都”
    預制菜的大勢所趨,還體現在政策利好上。粵魯兩地掀起的“預制菜之都”爭奪戰,就體現了政府對預制菜市場發展的重視。
    山東,預制菜企業超過9200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一。產業后方,山東約占全國6%的耕地與1%的淡水,生產約占全國8%的糧食、11%的水果、12%的蔬菜、13%的水產品,這些,形成山東打造“預制菜之都”得天獨厚的優勢。從“菜籃子”到“菜盤子”,山東預制菜整裝齊發。
    廣東,在2021年中國預制菜產業指數省份排行榜中,廣東排名第一。廣東餐飲市場的發達,讓廣東預制菜在產品與品牌認知占據優勢。為了推動預制菜市產業的發展,廣東省在日前發布了
    《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這是國內首個省級預制菜產業政策,也將廣東打造“預制菜之都”的呼聲達到新高潮。
    “預制菜之都”的粵魯之爭,無謂孰勝孰敗,各具特色,數箭并發,才是預制菜行業發展想要的明天。

    冷眼看熱點

    預制菜還有哪些“硬傷”

    大佬關注,資本助推,消費激增……預制菜市場熱則熱矣,“硬傷”卻也十分明顯。
    1、規范化不足
    江蘇消費網輿情監測系統做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2022年1月至2月期間,江蘇全省關于年夜飯預制菜的問題反應達到5萬多條。其中,菜品不新鮮,味道不好成為普遍問題。
    對于凈菜、即食、即熱等預制菜類型,預制菜尚無統一的標準;與此同時,預制菜的“長保”屬性,讓菜品的新鮮度下降,但在新鮮保質方面,預制菜的規范化也尚無系統規范。預制菜目前相對缺乏行業自律和規范發展。
    行業也已經注意到預制菜在此方面的欠缺。4月1日,中國烹飪協會官網發布通知稱,由湛江國際水產開發股份公司牽頭申報的
    《預制菜產品規范》符合立項條件,現批準立項。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產品規范”、“行業細則”等文件出現,引導行業向著規范化的方向健康發展。
    2、口感差強人意
    如果拿預制菜去與堂食、外賣對比,口感只能算得上差強人意。從大量C端消費者的反饋來看,口感是拉低體驗的主要原因。
    目前的預制菜,消費者期待與現實的差距,就如同速食包裝圖片與成品的差距一樣,雖然明顯,但是“可以理解”。
    預制菜,不能淪為調料包與半熟食的簡單結合,否則,未來打敗預制菜不是外賣與堂食,而是預制菜自己。
    3、性價比
    預制菜其實是介于傳統餐飲成品與速食之間的一種餐飲形式。按照預制菜的定位,它比餐飲堂食更便捷,比速食更營養美味,這樣的設定,恰好了補齊了餐廳與速食之間的家庭便捷用餐缺位。
    但與更長保且儲存更方便的速食不同,半成品的保鮮期更短,且對物流的要求更高。那么,受生產與物流成本的限制,目前預制菜的性價比并不高,有些品牌的預制菜價格,更是比肩堂食。
    未來,隨著大體量、標準化生產線的逐步建立,冷鏈物流的進一步發展,預制菜的成本或將得到進一步降低,消費者或可期待更具性價比的預制菜。
    在紛繁復雜的商業環境中,沒有絕對的風口產業。

    針對預制菜,到底是疫情下的短期爆發,還是會演化成長期需求,答案決定著預制菜未來的市場規模。
    在參某看來,疫情退去,人們的生活恢復正常后,預制菜很難維持這兩年的高增速;但經過疫情期的教育,預制菜滲透進“懶人”、“獨居”、“家庭聚餐”等生活場景后,預制菜將會從現在的瘋狂進階期邁進穩步發展期。屆時再看預制菜,會有不一樣的風景。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本文由餐飲界原創首發,轉載請注明來源餐飲界(canyinj.com ),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商務合作:大箏 / 18923764126?(微信同號)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7592.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4日 17:04
    下一篇 2022年4月24日 17:0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