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00多一斤的茶葉,是不是割韭菜?

    訂閱了李翔的詳談,每個月寄一本書,整本書里都是采訪對話錄。采訪誰呢?都是一些創業中的人,做得比較好的,已經功成名就的人,或正走在成功的路上的人。

     

    采訪錄,不像一般的書籍,讀起來沒有明確的中心思想,邏輯也不怎么連貫,但給人很真實的感覺。我之所以訂閱這種奇怪的書籍主要是想看看那些高手是怎么思考的,怎么做事的,尤其是怎么做產品的,別人取得了自己可能永遠無法達到的成就,一定是有過人之處。

    ?

    前段時間,讀了杜國楹的采訪錄,讀了之后才知道他為什么每做一個產品都可以如此成功了。

     

    說到杜國楹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說他的產品應該不陌生:背背佳,好記星,E人E本,8848,小罐茶,都是他搞出來的。了解他的人應該知道,社會上對他的爭議很大,很多人說他是專門割韭菜的,因為每個產品都是收智商稅的,理由就是他的東西都很貴,比如8848,一臺手機一萬多,小罐茶,一個小罐子50塊,里面只有4克,折一下是6000多一斤。

     

    對于這種說法,我是不認可的,都是明碼標價的東西,花得起錢買這種產品的人又不傻;而且貴有貴的道理,為什么不說LV,愛馬仕是割韭菜呢,一個寶寶幾萬甚至幾十萬,難道不貴么?為什么沒人說勞斯萊斯,賓利,蘭博基尼割韭菜呢,同樣是四個輪子一個方向盤,賣幾百萬一臺,幾十年上百年歷史了,難道買這些產品的人智商低么。

     

    作為理性的人,我們也要思考,動輒說別人割韭菜是些什么人呢?不了解事實的人,說了別人半天,壓根就沒有去深入了解事實真相,產品也沒用過,你批評的人這個人,他是誰,有什么,做了什么,為什么這樣做,一概不知;還有就是愛起哄,湊熱鬧的人;最后就是博取流量的一些自媒體,什么有流量就說什么,什么大眾愛聽,就說什么。

     

    不過,今天不深入探討這個話題了,留給社會去討論吧。我主要說說他開發一個產品的做法和思路。

     

    1,“想做一個產品,想把行業的問題看清楚,把用戶的痛點看清楚,把產品創新的點找到,然后把產品打磨清楚,我們才能出發,也才能在營銷上找方法,整個邏輯是需求先行,產品打磨,然后才是營銷。”

     

    一切從需求出發,從場景出發,把需求洞察清楚,把問題判斷清楚,然后尋找并提出新的解決方案,解決方案想清楚,再開始整個產品的設計,供應鏈的整合,生產的組織。整個是倒著來做。

     

    比如茶這個領域,他說:今天的茶葉市場亂象是價格沒譜,到底多少錢一斤,不知道,沒有標準,沒有標準就是最大的問題。我覺得這個痛點是對的,我平時也喝茶,喝的都是家鄉帶來的茶,大概100塊一斤那種,從小喝到大,熟悉,不踩坑。我平時就不敢去我附近的茶葉店買茶葉,因為我怕他們給我1000塊一斤的茶葉,品質卻只值100塊一斤,沒有標準。

     

    我買口糧茶都有這種擔心,商務茶或者禮品茶就更加會擔心。你花重金買了一盒茶葉送給貴賓或者給重要的領導,別人一聞一喝就丟垃圾桶了,情何以堪。所以,杜國楹首先切入了禮品商務茶這個細分領域(并非生活茶賽道),小罐茶就是提供點問題的解決方案:把八大名茶統一標準統一價格,形成價值共識,大家一看就知道這個茶葉是高標準的好茶葉。廣告語也很精準:”貴客到,小罐茶“。

    ?

    舉茅臺的例子大家應該更有感覺:你提著兩瓶茅臺去求人辦事,別人應該會很客氣的招待你,事情也應該可以辦得成,為啥?因為兩瓶茅臺的價值是標準的,5000多,是被市場認可的。

    ?

    2,一個品牌,就是三感:質感,美感,情感。產品100%承擔了質感,50%承擔了美感,10%承擔了情感。

    ?

    做好一個品牌,首先要做好質感,就要扎扎實實做一個好東西出來,產品是1,營銷是0,沒有好產品,其他都是空的;然后是美感,用戶體驗那一部分,審美的部分也要在里頭;情感就是從第一個品牌故事開始,如何持續的輸出內容,讓用戶了解在這個物質產品背后的思考,價值觀,獲得用戶的心理認同。

     

    你看,這些思路其實放在我們開小店也是通的。開店想要成功,想要持續獲得顧客的認可,產品必須得好,有競爭力,這是基礎,這就是質感;如果你給顧客的體驗很好,比如產品顏值高,包裝新穎,店鋪形象干凈衛生舒適美觀,服務也到位,美感也會出來;做得好的店,都會持續的向顧客講訴自己的運營理念和價值觀,獲得顧客心理的認可。過去幾年,每次講到店鋪的日常運營,都會談到微信運營,為什么要加顧客微信,為啥要更新朋友圈,就是因為在朋友圈,你可以更好的向顧客展示你的想法,你做生意的思路,你的理念和價值觀,讓顧客不僅僅知道你的產品,也認可你這個人。

     

    3,怎么衡量某個產品是好產品呢?有幾個方面:一是用戶的評價,二是三項數據,用戶買不買,買單之后評價如何,復購率如何。我覺得用戶買單是最真實的,他們的評價我也會看,然后復購率是最終極的數據,用戶就是用購買來投票的。買完之后回頭的頻率有多少高,消費頻次有多高,消費金額有多高,這可能是評價產品好壞最重要的,否則都是主觀評價。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4249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2日 10:18
    下一篇 2022年7月12日 10:2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