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平臺對2000多個樣本進行調查,
聚會吃飯是人們隔離在家壓抑得最強烈的需求,
毫無疑問,疫情結束后,需求將被強烈釋放。
無論是宴請或休閑社交類聚會,或是小吃茶飲,都將會迎來一波反彈式增長。
因此,餐企更要努力保住現金流,開源輸血,練好內功,努力迎來疫情向好的那一天。
疫情過后你最想吃什么?
平臺對2000多份樣本進行調查后發現,近七成消費者慷慨地把票投給了“火鍋”。
火鍋一直是社交屬性極強的大品類餐飲,
海底撈、巴奴疫期的閉店歇業,其公眾號里幾乎全是粉絲的強勢表白。
大龍燚開通外賣僅僅5天后就爆單,日訂單量1000份,
毫無疑問,火鍋已經在消費者心中穩穩占據“頭部品類”。
因此,疫情結束后,火鍋品類將最早,也能最快回暖。
結合外賣,相關餐企可加大外賣力度,優化產能和配送體系,盡快為餐廳營收造血輸血。
同時,火鍋食材店或線上商城也是很受歡迎的銷售模式,某二線城市的一家火鍋食材店日銷售額可達近萬元。
在炒菜類最想念的菜品調查中,牛蛙一舉奪魁,
辣子雞、酸菜魚和毛血旺緊隨其后。
雖然“野味”風波仍然甚囂塵上,但大部分消費者還是能區分出牛蛙的“養殖屬性”。
也側面證明出,這些年牛蛙品類對于市場教育和培育已經非常成功。
因此,曾經擔心的疫后牛蛙類產品出現短期萎靡的預判,可能“過于悲觀”。
牛蛙品類在疫情結束后還是可以迎來大批忠實顧客。
因此,我們建議,以這些產品為主要結構的餐企更需要做好供應鏈和衛生防疫的相關準備,同時積極向消費者做好信任背書,鞏固好留存顧客的信任關系。
19日,美團“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新鮮出爐。
可以看到,春節雖然讓大家隔離在家,卻并沒有隔離大家對于美食的向往。
數據顯示,蔬菜、海鮮、尤其是魚蝦蟹,還有跟家常菜、養生相關的半成品很受歡迎。
平均買菜客單價上漲75%,魚蝦蟹多買了3.5倍。
人們對于特殊時期的食材價格普遍包容度較高,且由于消費需求和家庭做菜需求,需求量也普遍較大。
疫情結束后,云買菜可能逐漸還是會被線下購買取代,但品牌可以繼續提供線上其他產品的銷售,和相關的附加值服務,可以為企業帶來了新的現金流可能。
拿西貝為例,線上商城無所不賣,為西貝帶來2000萬會員,過億流水。
此次疫情,或許更是很多優秀成熟餐企的轉型之機。
最后——
看了這些顧客調研
餐飲朋友們是不是更信心了?
顧客正在期待我們盡快開業,
讓我們充足準備,迎接如此多思念我們的客戶!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