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的一舉一動,總能反映出某種趨勢或規律。
?
9月初,巴奴官微發布了一條蘇州店開業的推文,說是以高標準、定制化打造,每個細節都進行了全新升級。
?
表面上是門店模型的升級,實質上屬于巴奴的戰略升級。它的創新內核是什么?新的商業模式又給我們怎樣的啟發?
巴奴“新店型”面世
3個細節值得注意
1、整體變“紅”,往質樸自然上靠攏
?
一眼看過去,場景是最直觀的變化。相比傳統門店,編織工藝應用得頻次非常高,比如座位隔斷、座位上的燈籠造型等,都和以前有所不同。
?
在硬裝材質上,這次是用泥、沙、石組成的夯土墻,雖然看起來很斑駁,用官方的話來說,整體給人以親近自然的愜意。此外,還多了些許陶瓷擺件。讓餐見君想起了成都的園里火鍋,打的都是空間概念。
由于市場經濟變化,現在大多火鍋店都在走“省錢市井風”,巴奴這種厚重質樸的門店形象,倒是有些耐人尋味。還有很多細節,比如員工的工裝,之前是品牌的VI黃色,這次大多都換成了白色。連中秋禮盒設計也十分契合質樸的概念,里面有編織袋、辣椒花椒等原材料,品牌調性妥妥的。這次餐具有著明顯變化,以前是簡約的白、黑兩色,幾乎沒有任何造型,現在采用的是陶土餐具,醇厚素雅,多以藍色調為主,倒是覺得更像是自己在家用的餐具。值得注意的是,之前標志性的毛肚餐具,也換成了古銅色的鼎狀餐具,除了器皿升級,擺盤也更加精致了。鍋具更是有了大不同,和海底撈一樣,巴奴也一直用的是方形鍋具,菌湯在中間的小格子里,這次換上了精致的土銅臺上鍋,看起來涮菜更方便了。但也有網友反饋:辣鍋吃的不過癮。餐見君還觀察到,中間有個圓柱體,應該是用作吸取油煙。小紅書上有顧客體驗過后,說吃完身上一點味道都沒有。每張餐桌都配備了點餐機,可以和同行好友共享點菜,解決了點菜重復的尷尬,在顯示屏上,菜品圖片非常高清,也是個“活招牌”。同時,掃描盤簽可追溯菜品加工過程,這波操作穩了。有網友說,在外面等位的時候可以預點餐。在科技的運用上,巴奴算是玩明白了。去年,就有網友發現店里出品臺上的“毛肚出品標準檢測系統”,屏上顯示著供應鏈端的工廠和物流信息、到店后的產品標準化信息、管理人信息。??? ? ? ? ? ? ? ? ?? ? ? ? ? ? ? ? ? ? ??這次的菜品實時點擊熱榜,能讓顧客看到哪些菜品賣得好,點得人多,告別選擇困難癥。像經典毛肚、內蒙草原羔羊、鮮鴨血這些,經常位居前列。餐見君發現,產品、價格與鄭州其他門店相比,均無太大變化,大眾點評上該店人均顯示為168元左右。
?
?

門店升級背后
實質上是巴奴戰略升級
?
其實在8月份的CCFA新消費論壇上,巴奴創始人杜中兵的發言就略見端倪。談到品類品牌的發展,杜中兵認為還是要回到真實的場景,“未來,巴奴在產品主義的基礎全面走向‘自然的美味’,未來的巴奴要為顧客創造自然的生活方式、自然的美味,全方位、立體化、內外一致的做自然的美味”。21年前,巴奴摒棄火堿發制菜品,摒棄老油。研發推出沒有添加劑的巴奴拽面,沒有添加劑的茴香小油條、繡球菌、笨菠菜……?

第三代供應鏈提出的“能冷鮮不冷凍,能天然不添加,能當天不隔夜”,也能看出其決心。當然除了產品自然的美味,在杜中兵個人抖音上,他直言,最好的服務就是不要裝,能打動顧客,比較自然的,最好的環境也是比較簡潔不復雜的,其實蘇州店還沒達到心理預期,但那個氣質算是有了。他說,接下來,以蘇州中心店開始,做進一步的優化,再簡潔,回到本真和自然上。盤點發現,巴奴一直持續做升級,過去巴奴的戰略口號有過“人好自然湯好”,有過“本色主義、健康本味”,有過“深入原產地、精選食材”,到“服務不過度、樣樣都講究”。接下來,是否有新的slogan面世,我們就拭目以待了。

透過現象
淺談幾點餐飲趨勢
?
從巴奴新的戰略方向,餐見君淺談下對餐飲人的啟發。
1、食材上往“鮮”“本源”上挖掘
?
最早的火鍋,起源于重慶的碼頭文化,就是吃毛肚、黃喉、鴨腸等新鮮涮品,因此出現了把店直接開在屠宰場附近的現象,這也是火鍋最原始最天然的狀態。后來因為加盟連鎖的需求,鮮成為制約因素,因此火鍋食材逐漸走向冷凍,經過一輪工業化、標準化的碾壓,火鍋品牌開始拒絕整齊劃一,向本源和正宗回歸。某種意義上,鮮食材就等于天然的美味。其實這不是什么新概念,從小我們就被媽媽培養了吃“鮮”的習慣,現買現做,做的是最新鮮、天然的味道。餐飲端似乎也嗅到了這個動向,昨天,豆撈坊潮汕牛肉火鍋公眾號,更名為豆撈坊鮮牛肉火鍋,一來沒了地域限制,二來突出了新鮮概念。只能說“雖遲但到”!仔細分析疫情后逆勢增長的品牌,會發現一些驚人的相似點:都是在聚焦某個領域內。這種“現象”從消費端很容易解釋。就是品質升級帶來的一種消費者“圈層效應”:因為喜歡某一類產品形成一種圈層,這種圈層成為品牌商業力量核心。譬如太二酸菜魚,它的圈層是大量喜歡酸菜魚的女性消費者;巴奴,它的圈層就是消費能力強,講究品質的吃貨精英;慫重慶火鍋廠,它的圈層是熱愛社交的潮流年輕客群……產品種類“多而全”品質又“太平庸”的品牌,勢必不會占領顧客的心智,所以,這也倒逼一些餐飲經營者重新梳理產品策略,聚焦某些人群,并“做精做透”,這也是杜中兵一直掛在嘴邊的“刪刪刪”。到底什么是餐飲的本質?有人說產品,有人說服務,也有人說食安。餐飲的本質,或許就是想顧客之所想,以顧客為導向,然后回歸到自然的面貌,產品新鮮、服務自然、環境放松。最后餐見君想說,對于巴奴的戰略,實際上都是企業內部不斷迭代的系統概念,外界并不能看清全貌,解讀難免“盲人摸象”,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55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