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好時節|秋盡冬始 萬物收藏,盤點“冬補”美食

    又是一年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秋季作物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們也都藏了起來過冬。立冬一般意味著冬季開始,在飲食上,這一時期民間有立冬“補冬”的食俗,牛羊魚肉成為上佳食材選擇,各地還講究吃餃子、喝羊湯等

    人間好時節|秋盡冬始 萬物收藏,盤點“冬補”美食

    01
    話:立冬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立冬,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元代吳澄編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寫道:“立冬,十月節。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立冬是冬季的起始,也意味著萬物開始閉蓄,進入休養、收藏狀態。

    隨著寒風逐漸凜冽,我們迎來了冬天的第一個節氣——立冬。這代表著冬季起始,自然界萬物將逐漸進入休養收藏的狀態。作為古代“四時八節”之一,立冬的習俗當然有不少,而“補冬”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項。

    因為立冬過后,天氣越來越寒冷,所以我們不僅要添衣保暖,也要在飲食上進補,多吃一些溫潤營養的食物,才能幫助更好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不良影響。

    民間常說:“立冬進補,開春打虎”,如今立冬將至,建議大家,5種傳統食物記得吃,營養滋補,身體更安康。

    02
    “冬補”美食有哪些?

    1、吃餃子:

    餃子是我國傳統食物中極具代表性的一樣,很多節日習俗里都少不了它的身影。“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這句俗語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尤其在我國北方地區,立冬吃餃子可是一個規矩。不管大人小孩,這天都會吃上一碗香濃熱乎的餃子,美味寓意好。有的還講究吃“倭瓜”餡的餃子。

    人間好時節|秋盡冬始 萬物收藏,盤點“冬補”美食

    2、吃生蔥:

    南京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別注意吃生蔥了,能夠抵抗冬季濕寒,減少疾病的發生。按老人的講法,蔥性溫味辛,能發散讓人出汗,使體內郁滯不通的陽氣隨著汗液排出,陽氣運行便通暢了,病邪也就隨汗被驅除了。

    人間好時節|秋盡冬始 萬物收藏,盤點“冬補”美食

    3、吃甘蔗、炒香飯:

    在福建、潮汕,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因此冬要吃甘蔗、炒香飯。“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吃了不上火,不僅可以保護牙齒,還能起到滋補的功效。甘蔗是潮汕人“補冬”的食物之一。

    4、吃羊肉喝羊湯:

    “北吃餃子南吃蔥,銅鍋羊肉好過冬”,在北京地區,立冬有吃涮羊肉的習俗。民間認為羊肉滋補,有抵御寒冷的作用。在山東滕州地區包括寶島臺灣,有立冬時節吃羊肉喝羊肉湯的食俗,人們認為喝羊肉湯能夠驅寒保暖,滋補身體。立冬當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自己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人間好時節|秋盡冬始 萬物收藏,盤點“冬補”美食

    03
    立冬諺語

    最后,餐易君給大家搜集了一些關于“立冬”的諺語:

    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

    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北方)

    冬之日起大霧,冬水田里點蘿卜。(北方)

    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北方)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北方)

    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北方)

    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銀,立春后犁鐵(指應早翻土);(客家)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

    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閩南)

    立冬補冬,補嘴空。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軟棗。

    立冬東北風,冬季好天空;(閩南)

    立冬南風雨,冬季無凋(干)土;(閩南)

    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魚防春旱;(閩南)

    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干;(贛)

    立冬小雪緊相連,冬前整地最當先;(江南)

    西風響,蟹腳癢,蟹立冬,影無蹤;(江南)

    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南方)

    立冬種豌豆,一斗還一斗;(南方)

    立冬有風,立春有雨;冬至有風,夏至有雨。(山西)

    立冬種豌豆,一斗還一斗。(南方)

    原創文章,作者:餐易私塾,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6358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8日 05:12
    下一篇 2022年11月8日 05:1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