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老板這篇文章是干貨很多,花了很多心思寫出來的。
他一共開過5家店,這篇文章分享了他自己自開店以來的時間安排和分析。看完之后,會讓你對生意,對成本,對于品類的選擇,對于店鋪運營等等,會有新的更深的認識:
這幾天有位社群老板問我肉制品上色的問題。交流了一段時間,聊到了一些關于他開店的日常,老板跟我說了幾句話,原文是這樣的:
“我羨慕你們,能騰出時間,我的夫妻店,加我姑娘,三個人,綁的死死的”
“關鍵是我沒有自由,解放不了我自己,家人干他們的,剩下都是我來干,那句話咋說來著,重要的事情沒有做”
今天在社群有位老板也發表了一段文字,原文如下:
有沒有人開小餐飲店不怎么累的?我做餐飲一年了,真的很累啊!每天工作15小時以上,忙得跟陀螺一樣,除了腿痛腰痛,連五臟六腑都痛,每天躺下去睡不著,早上起不來,關鍵還沒賺到錢。….大家都是怎么做餐飲的?快教教我吧…..
這兩位老板的經歷,我也遭遇過,第一家店、第二家店的第一階段,我都是這么熬過來的。
我把我餐飲從業幾年的日常工作時間做了一個梳理,制成了6張圖片,分享出來,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思考。
1、開第一家店,做的是湖南小炒快餐和牛腩煲,以下是我一天的工作流水賬(時間并不一定精準):
從來沒有做過餐飲的我,一下子很難適應這種高強度的工作,每天的腦子里除了買菜炒菜,還是買菜炒菜,幾乎沒有任何思考的時間。期間上了一段時間的外賣,差點被外賣給弄瘋了。高強度長時間的工作,很少喝水,讓我患上了腎結石。
2個月后,我把店關了,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
第二家店,這次我選擇了出餐較為輕松和標準的五谷魚粉(第一階段)
這是第一階段,師傅是從第一家店帶過來的,我們每天一起工作,我也參與店里的具體事務,雖然上午比較忙碌,中午高峰辛苦一點,忙完之后,基本上就解放了,這就是標準化產品帶來的好處,不再特別依賴某個人,不像我第一家店,必須我在后廚炒菜。
?
第二家店,第二階段:
第一階段的師傅是從第一家店帶過來的,后來他跑路了。
我帶著一個前臺,一個洗碗阿姨熬了將近一個月。痛定思痛,決心從門店具體的工作中脫離出來,哪怕少掙點也行。最后招了2個師傅,一個前臺,利用機器取代了切魚的工作,利用系統取消了點餐的工作,減少了一個前臺員工。切魚機也解決了切魚這個關鍵崗位很難培養的問題。我開始到處找位置,準備開第三家店。
?
第三家店,在附近找了個位置,原樣復制了五谷魚粉產品項目過去。
第三家店穩定之后,我就開始思考,假如這個產品沒那么好賣了,有沒有其它的出路,相繼推出了酸菜魚、地鍋雞、雞煲、烤魚、小龍蝦等產品,但這些產品依然是建立在現在高人力成本的基礎上的,相當于增加了一些SKU,雖然對營業額有一定的幫助,但備料、人工的壓力也在增加。
?
第四家店:現撈鹵味
有一次我接觸到了現撈鹵味,跟老板閑聊的時候得知,城中村十來個平方的小店,一個半人一天竟然能做兩三千塊錢。男老板上午鹵貨,出鍋后由店員賣貨。
于是我開始研究現撈鹵菜技術,在第三家店門口擺賣了半年之后,開了第四家店。我在店里呆了2個月,穩定下來后交給2個店員,最后縮減為1個店員。
前面半年時間,每周1-2次到凍品食材采購凍品,送到店里,每天晚上在平臺下單采購非凍品食材。半年之后,找到了凍品配送平臺,幾乎不再因為鹵菜店的食材去菜市場了。
由于疫情影響,顧客減少,我在第三家店上架了自動炒菜機做小炒吸引顧客,每天都要為了怎么采購到便宜新鮮的螺絲椒,好吃的前腿肉而天沒亮或大半夜出入菜市場。
看到這里,大家就發現了,這個階段,我沒有辦法用有規律的時間表來羅列自己的日常工作,因為兩家不同產品的店,給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疫情前后,我陸續關掉了二店、三店。
?
第五家店:復制了一家現撈鹵味
第五家店是在三店關閉前沒多久開始裝修的,主要也是做鹵菜,只不過由于面積稍微大一些,我們增加了鹵粉產品。自從關閉了二、三店只保留了四、五店之后,我的時間又規律起來了,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學習。
?
從上面幾張圖可以看出,與一個小餐飲老板工作時間相關的無非就是如下幾點指標:
1、項目對老板本人的依賴程度。
第一家店,炒菜離不開我,第二家店的初始階段,切魚和煮粉離不開我,第三家店在增加了眾多SKU之后,采購離不開我。所以在這三個階段,我過得非常痛苦,每天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在店里。而第4/5家店,核心技術掌握在我手上,產品前置加工簡單,店員負責按標準流程鹵貨,采購有平臺配送,基本上沒有我什么事情了。
2、項目對員工的依賴程度
第二家魚粉店,剛開始的時候需要前臺點餐、傳菜,一堆一堆的碗筷有時候都來不及洗。拋開煮粉師傅不說,光是前臺服務員和洗碗阿姨,我都要看她們臉色,有個服務員還有洗碗阿姨的脾氣不好,我在后廚干活,還得忍著點。
對于一個老板來說,這是絕對無法長期容忍的,所以我在后期用洗碗機、用點餐系統、叫號系統、傳菜機逐步讓她們下崗了。做鹵味之后,用的人就更少了,即使一家店的員工都走了,我也可以一個人去將店開起來。
3、項目、選址對的經營時段的影響
不同的項目,經營的時長不一樣,即便是相同的項目,選址不一樣,經營時間段也會不一樣。
如果選擇了早餐,天不亮起床就是生活的常態;如果選擇了大排檔夜宵,下半夜才收工就是生活的常態;如果選擇做辦公樓的生意,周一到周五的中午忙碌,晚上和周六日就會比較輕松;如果選擇做社區餐飲,全時段經營就會是常態。
4、老板對于雇傭店員這件事情的態度
很多老板面臨的問題是,一家店請人就沒什么錢賺,不請人自己又太累。權衡利弊,最后還是選擇了夫妻店模式。
我的情況剛好相反,我愛人平時本來就不會做飯洗碗,孩子也需要她照顧,一開始開店,我就沒有指望過夫妻店模式。
在經歷過幾家店的失敗之后,我充分認識到,老板必須從門店的日常經營中抽身出來,無論這家店有多小。如果一家店請了人就沒錢賺,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請人去干,然后自己去研究如何讓它實現盈利,無論是產品、服務、營銷都一點有值得改善的的地方,而不是拿自己的時間和勞動力去換那一份人工工資,這樣一來,與打工又有什么區別呢。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69677.html